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当“花美男”开始威胁所有糙爷们儿的当下,缅甸潮人的审美似乎还停留在向杀马特朋克爱不完的阶段,盛世美颜在缅甸还无法生根发芽,他们更崇尚的是英国70年代的哥特朋克。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缅甸千禧一代在头发造型上的狂热,我国杀马特领军的葬爱家族也只能甘拜下风........

七彩头,大柳钉,机车皮夹克......要玩就玩全套的!这些虎头虎脑的非主流造型,在缅甸十分流行!纹身和发胶拉进了彼此的距离。连同皮衣上的铆钉彰显着大家共同的身份。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军政府统治近50年后,自2011年以来席卷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浪潮,让缅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与外界勾搭越来越频繁,

当地流行文化、青年文化、音乐和艺术也开始和国际接轨。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然而,几十年的孤立导致缅甸文化的极端封闭和资源匮乏,乐器、录音设备和音乐杂志依旧是黑市上的珍品。

在这片较为落后的农业为支柱的国家,一个流行歌手的新专辑发布的地点,常常是乡镇小卖部......而公演的地点也常常是街头和大排档。在缅甸靠音乐生活还是极其困难。

在这里,音乐更适合作为爱好。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缅甸流行女歌手的表演舞台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外表的造型有多么雷人,内心的思想就有多么丰满。缅甸的朋克族们,用歌舞摇滚表达自己对新生活的畅想。

而除了单纯地凹造型博眼球,缅甸杀马特一族用非主流朋克的方式关心着社会的政治,商业,民族问题。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相传在90年代初期旅行时缅甸一个跑船人,偶然发现国外一本杂志有长篇幅的“性手枪乐队”的介绍,瞬间感觉找到了组织。

一帮志同道合的不安分的朋友,自发玩起了摇滚青年的时尚,学着他们的打扮,这就是缅甸杀马特文化的源起.....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后来,朋克青年们自发地开始集会。每年缅甸新年泼水节前几天,在经济文化中心“仰光”,半打缅甸硬核乐队约定,要组织一场在当时当地属非法的朋克摇滚音乐会。

缅甸的父辈们已经开始习惯,这个传统节日是如何被年轻人接管的,他们已经把它变成一个充满喷水,音乐和舞蹈的免费嘉年华。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凑热闹的小朋友们用胶水粘住皮革以保持头发坚挺,过完节以后,他们不得不剃掉满头的彩毛.......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而真正的杀马特青年们则没有这种苦恼,他们每天都用喷雾罐保持发髻高耸。

他们也不会谎称自己是硬核摇滚的艺术家,走私墨水纹身和劣质发胶,只是为了别样的态度,和纯粹的时尚。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痴迷杀马特造型的年轻人,崛起于军政府统治时期,这些朋克青年们的武器,是那些一词一句都关乎民生的进步歌词。

而他们进行秘密聚会的地方通常是铁路边儿的废弃建筑。他们认为这是彰显自由: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的是食物和人权。我不能改变世界或者缅甸,但至少我能影响我身边的人.......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这些玩酷杀马特党们非常地仗义任侠,抛去进发廊弄头发的资金,自己过的也十分穷困潦倒。就连演出的设备也常常是租来的。

即使如此,他们仍旧觉得自己身上有特殊的使命。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知名乐队的歌手兼吉他手Kyaw注意到了仰光很多无家可归者.......每个星期筹集44美元,用来购买食物救助流浪的难民。

霸特,难民们却会因为他们的头发而躲的更远......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接受他们这群杀马特天使。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最近他们盯上了青少年的阅读问题。他们发现孩子们都有社交媒体账号,但却不爱读书。

“所以我们希望开始与孩子分享电子书。食物解决了饥饿,书籍给了知识。我们想分享故事和教育,十年后帮助他们改变未来。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缅甸也有杀马特,但绝不是“葬爱家族”风

资料参考:http://www.huckmagazin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