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被文官集團集體出賣的嗎?

旭丿就湜遮漾紫

文官誤國,歷來如此。其實明朝末年,已經有了點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影子:極端自私的文官把持了朝政,他們不幹事只整人,把權力之爭看得比內憂外患還重要,被言官和文官唾沫星子淹死的,僅崇禎一朝,就有七個總督、十一個巡撫,結果逼得名將紛紛降清,身邊只剩下一些奸佞小人。大明朝整個官僚系統已經爛到根兒了,把官員排成一排挨個砍頭,或許有那麼一兩個冤枉的,但是隔一個殺一個,肯定有大部分落網的。

別的不說,就說魏忠賢橫行幾十年,有幾個大臣真正站出來說一句人話了?那些大臣們只是忙著給“九千歲”修生祠。而魏忠賢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當人稱“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這些甘願給一個閹人做乾兒幹孫子的,絕大多數都是學富五車的進士舉人,給魏忠賢修生祠的,還有不少“名將”、“忠臣”。

即使是魏忠賢倒掉了——幾乎是崇禎一人之力扳倒的,大臣們都袖手旁觀,甚至在清理閹黨的時候,也是出工不出力,還是崇禎親自動手,才揪出了一些,但遠遠沒有“除惡務盡”。

閹黨倒了,東林黨上臺。邊界上是刀光劍影,朝堂上也是硝煙瀰漫,溫體仁、周延儒、錢謙益,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東林黨人了,只要能威脅到我的官位,就是不死不休的惡整,為了爭取一個狀元名額,可以兩萬四萬兩白銀地加價,買到的洋洋得意,買不到的妒火中燒,這說明買賣雙方都是有錢的。但是當袁崇煥需要八十萬輛軍費的時候,國庫沒錢,崇禎需要大臣們捐一點,也就是每個人少喝兩頓花酒,這筆錢就出來了,可是大臣們就是一毛不拔——換了誰做皇帝,我有錢都好使!

結果呢,結果李自成進了北京,這些大臣們屁顛兒屁顛兒地跑去磕頭,結果都被綁了票兒,直到傾家蕩產才能贖回自己,等於是為李自成攢了錢了。

後來八旗兵打到了北京城下。而面對兵臨城下,最憤怒的不是崇禎,而是朝中大佬——他們的田宅都在城外,被燒殺一空。國家危亡與個人私利之間,他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私利,必欲致袁崇煥與死地,而且是凌遲,還搶著吃了割下來的肉。

在放眼望去皆混蛋的朝堂上,崇禎無人可以信任,但又不能統統殺掉,因為劊子手也許就是他們一黨,總不能自己揮劍一個個去砍。

而事實上,崇禎繼位第一天,袖子裡裝著大餅(不敢吃宮裡的食物),借了太監一把寶劍(壯膽兒),一夜沒敢閤眼。以至於史料記載他後來穩定朝局之後,在自己信任的太妃面前打了個盹,太妃悄悄地給他蓋上了一件衣服。崇禎驚醒後說:“兩夜省文書,未嘗交睫,在太妃前,困不自持如此。”——他甚至沒有一個可以放心睡覺的地方。太妃當場流淚:“這個皇帝太難了”

要說大明朝到了崇禎這裡,就是姜太公出山,諸葛亮再世,再加上李靖李績岳飛幫忙,也不能挽狂瀾於既倒、大廈之將傾了。滿朝皆混蛋的說法一點都不過分,崇禎清理閹黨幹掉了二百六十一人,李自成和清軍先後進城又投降了一百五十七個,而當時整個大明朝京城數得上的官員,也就那麼三四百人——除了幹掉的,都投降了,有的還不止一次投降——先給李自成下跪,再給多爾袞磕頭。

這般無恥之徒有的在滿清扶搖直上,有的把明朝內鬥的那一套拿到清朝去搞事,結果也被幹掉了,比如那個錢謙益,還成了文字獄的主角……

下面我要列一個名單,告訴大家被清朝列入《貳臣傳》的投降派都有誰,有些人大家是知道的,比如“鐵丐”吳六奇、比如李世堯的曾祖李永芳,找找吧,下面這個名單裡也許還有你心目中的“大英雄”呢:

劉良臣,劉澤洪,孫定遼,孔有德,王鰲久(王鰲永),王正志,徐一範,徐勇,郝效忠,馬得功,李永芳,孟喬芳,張存仁,劉武元,祖可法,尚可喜,洪承疇,劉芳名,李國英,張勇,祝世昌,鮑承先,王世選,祖大壽,祖澤潤,祖澤洪,鄧常春,耿仲明,全節,吳汝玠,宋權,王宏祚,李化熙,任浚,曹溶,衛周允(避雍正名諱,本名應為衛周胤),李鑑,胡茂禎,高弟,孔希貴,張烜,徐起元,賈漢復,張天祿,張天福,馬寧,常進功,盧光祖,高進庫,霍達,吳六奇,陳世凱,田雄,孫得功,馬光遠,沈志祥,謝升,金之俊,胡世安,田維嘉,沈維炳,房可壯,劉漢儒,黃圖安,高鬥光,王永吉,王鐸,王無黨,左夢庚,許定國,趙之龍,粱雲構(梁雲構),劉良佐,劉應賓,苗胙土,張鳳翔,吳偉業,夏成德,馮銓,李若琳,謝啟光,孫之獬,李魯生,吳惟華,土國寶,魯國男,陳之遴,劉正宗,周亮工,錢謙益,魏管(魏琯),潘士良,李猶龍,王之綱,任珍,梁清標,黨崇雅,衛周祚,戴明說,劉餘佑,龔鼎孳,劉昌,孫承澤,熊文舉,薛所蘊,李元鼎,傅景星,葉初春,張若麟,唐通,董學禮,駱養性,陳之龍,柳寅東,方大猷,陳名夏,高爾儼,張忻,張端,白廣恩,南一魁,張縉彥,孫可望,白文選。


半壺老酒半支菸

在古代皇權社會,皇帝當然要負第一責任,這是毫無疑問的。

就拿崇禎來說,我知道最近一段時間總有人給崇禎喊冤的,覺得崇禎這麼勤奮居然還被滅了國之類的,但是把崇禎整個經歷翻一遍,你會發現他被罵真的不冤。


在崇禎當政的十幾年,殺了1個宰相,十七年換了50個首輔,巡撫也殺了十幾個,這種政治格局下怎麼保證穩定?別說國家了,哪個公司年年換總經理,年年把下面的分管經理清洗一遍,公司效益能好?


當年議和的時候,明明是崇禎秘密派遣兵部尚書陳新甲去議和的,後來事情洩密就把陳新甲殺了,哪有這種搞法的?

首輔薛國觀在明朝財政不行的時候建議崇禎逼迫富有的皇親國戚拿錢,崇禎明明同意了,等把李國瑞的錢抄出來,掉頭殺了薛國觀。

兵科給事中劉懋請裁驛遞的時候,崇禎一看,喲,每年省錢10萬,下令裁撤,等裁撤完了,那些依賴驛站生活的貧民沒有生活來源,只能吃樹皮草根,被迫當了強盜,崇禎一看,又派御史吳牲齎銀十萬兩,救都救不及,等下面的人上書給崇禎,崇禎又“呼其名而詛咒之,圖其形而叢射之”,結果劉懋“自恨而死”。下面給崇禎出主意,崇禎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出了事又開始埋怨下面出主意的人,還畫小人詛咒,誰還願意給你出主意?

再說孫傳庭,孫傳庭帶兵的時候打的一直不錯,擊敗高迎祥,殺了蠍子塊,可以說是領兵很好的人物,一直壓著農民軍打,因為和主和派有衝突就被入獄,等孫傳庭出來的時候,農民軍早就捱過喘息之際了,兵部侍郎張鳳翔明明就說“進言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崇禎就是不聽,逼孫傳庭出戰,結果一敗塗地。這也就罷了,孫傳庭最後戰死都沒投降,結果崇禎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


這種皇帝,動不動就噼裡啪啦亂換官員,而且是大規模的毫無原則的撤換,下面上書無原則接受,出了事就開始推脫責任,用人又疑,疑人又用,沒幾個軍事官員在他手下面能多幹幾年的,動不動就是殺殺殺,這種皇帝別說明末,就算今天美利堅給他折騰,要不了幾年就給敗光。


李建秋的世界


明朝是一個被文官集團為代表的官紳地主階級拋棄出賣的朝代。

明朝是一個很神奇的朝代,喜歡它的人,認為這個朝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有著漢家風骨。討厭他的人認為這個朝代特務橫行,政治害暗。各說各有理。

但真實的明朝有著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其實在嘗試一條路,有如宋朝劍走偏鋒一個勁走文治道路一般。可以說歷朝歷代培養文人風骨最不錯的應該是明朝。

明朝被人詬病最多的應該是庭杖制度的泛濫,庭杖始於漢明帝。在明朝被髮揚光大,它的特點在於大庭廣眾之下將飽讀聖賢書的官員去掉衣服露出屁股來施以杖刑。(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有時候,皇帝生氣了會示意手下狠狠的打,基本上會出人命的。如果不生氣的話就沒有性命之憂。最大問題在於這種打屁股方法對於那些士大夫無疑是恥辱的。

庭杖肉體上的懲罰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在於在古代封建社會中這種打屁股的做法精神上更是大大的打了士大夫官員的臉。

像嘉靖帝時最多同時廷杖過一百二十四人,其中十六人當場死亡。想象一下上百人排在太和殿下被扒下衣服,上百根棍子同時起落,打的也是夠殘忍對於官員也是夠侮辱的了。

甚至有些人認為明朝是對士大夫集團最不尊重的一個朝代。

而另一方面,明朝皇帝對於忠君愛國的官員也是寬容至極,其中特點就是言官經常把皇帝罵的狗血噴頭,而皇帝卻不能如何,哪怕再是生氣也不會殺死言官。像有名的不上朝煉丹的嘉靖帝就被海瑞幾近罵成了亡國之君,氣的幾乎昏過去,最後也只是將海瑞關在監獄中留到兒子隆慶帝登基以後赦免來施恩於下。


明朝皇帝這種對於士大夫集團的做法,很是耐人尋味。他不像清朝大搞文字獄搞得奴才一大群,也不像宋朝那樣過度重視士大夫集團一般。而是採取了這種如同老子教訓兒子一般的手段培養出來一群有骨氣的大臣。

這種模式還是很不錯的,可惜很多時候有些東西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

每個朝代都有他統治的特色,比如說兩晉的統治基礎在於世家大族。宋朝的統治基礎在於士大夫集團。清朝的統治基礎在於八旗。

明朝中葉以來,縉紳勢力迅速膨脹,成為各地舉足輕重的社會力量。可以說是明朝的統治基礎。

當時在朝的官員與地方曾經為官退隱的縉紳還有地主階級勾搭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政治力量,其中代表之一就是明末一黨獨大的東林黨,他們就代表了江南士族的地方利益。

隨著士大夫中的文官集團的膨脹,皇帝想要收回皇權大權獨攬,廟堂之上就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政治鬥爭。(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但是明朝對於文官的模式弊端開始顯現出來了,很多言官打著忠君愛國的名義肆無忌憚的罵著皇帝,還善於找毛病卻解決不了問題,好比現在的噴子,利用輿論來攻擊政敵。

皇帝開始急眼了,正德與嘉靖時愛用大規模庭杖來收拾這群不聽話的文官。萬曆時多黨傾軋,想通過立太子之事像爺爺嘉靖帝當年的大禮議引蛇出洞,打壓不聽話的文官,沒想到這次文官集團聰明瞭,都打著祖制一致反對萬曆帝,嘉靖帝可以遇上張璁這種人,而萬曆帝卻沒有,結果鬥法失敗,最後乾脆任性的幾十年不上朝。


天啟帝登基後東林黨勢力太大,他乾脆搬出身體不全的閹黨來打壓東林黨,濫殺東林黨官員,想必這時候士大夫集團已經對於朱明朝廷厭倦了。不會帝王心術的崇禎帝登基以後更是駕馭不了東林黨,最後乾脆大殺特殺,誅總督七人殺巡撫十一人,更是頻繁更換內閣首輔和六部尚書級別大員想培養出忠於自己的勢力。

結果崇禎帝的這些折騰,官紳地主階級壓榨夠了明王朝,要拋棄了這個朝廷,想換一個宿主。於是朱明王朝就這樣被區區流寇李自成所滅,李自成入京後繼續打壓官紳地主,於是再度被拋棄,清軍入關以後大力拉攏維護了官紳地主利益,最終統一了中國。

明朝可以說是被官紳地主階級拋棄的朝代,不然崇禎帝又怎麼會在位十七年殺那麼多大臣換那麼多大臣呢,不可能是單純的濫殺,只能說被這個階級拋棄了,所以崇禎帝控制不住就開始大殺特殺。

國家養士兩百多年,結果皇帝卻被道德綁架,文官集團慢慢崛起,壓榨完以後拋棄出賣了這個朝廷,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還不若清朝那般大搞文字獄不聽話就殺,搞什麼文人文骨,愛惜什麼名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