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開成互掐大會:馬克龍放狠話,默克爾潑冷水,特朗普:我先走了

這個週末,世界的東西方都很熱鬧——中國青島,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召開;加拿大魁北克,七國集團(G7)首腦會議也拉開帷幕。有意思的是,大會同期召開,畫風截然不同:青島這邊兒,你好我好大家好;魁北克那邊兒,你掐我掐互相掐。

G7開成互掐大會:馬克龍放狠話,默克爾潑冷水,特朗普:我先走了


中俄定調

連日來,普京在中國媒體刷了屏。啟程中國前,他接受專訪,分享了與習近平主席的深厚友誼。習主席不僅陪普京過生日,還喝了杯伏特加,切了點香腸。普京認為,“俄羅斯夢想”與“中國夢”異曲同工,對中俄關系以及上合組織擴員後的前景深表期待。

G7開成互掐大會:馬克龍放狠話,默克爾潑冷水,特朗普:我先走了

8日,習近平主席向普京頒授首枚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勳章”。根據法律規定,這一勳章授予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作出傑出貢獻的外國人,為國家最高榮譽。分量之重,可見一斑。

中俄互動,釋放了濃濃暖意。某種意義上,也為上合組織元首峰會定調。其實,單從本屆峰會的參加國就已經能夠看出合作共贏的大趨勢——

比如,新成員印度與巴基斯坦將同臺亮相。要知道,這對近鄰可是“冤家”,自打分治以來,已經發生過3次戰爭了。但印巴又是南亞次大陸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南亞的安全穩定離不開他們。經過中國努力,“宿敵”終於同臺,雙方將達成哪些共識,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G7開成互掐大會:馬克龍放狠話,默克爾潑冷水,特朗普:我先走了

比如,伊朗總統魯哈尼將在會議期間訪問中國。這是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領導人首次訪問中國。此前,伊朗外長扎裡夫已對中國進行了訪問。世界都在關注伊核問題走向的當口,中伊互動顯然傳遞著一種信號。已經有不少外媒分析表示,伊朗正從北京得到定心丸。


一地雞毛

太平洋的另一端,七國集團(G7)峰會正在舉行,只是讓人產生了“大型車禍現場”的錯覺。

打前站的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就因關稅問題的巨大分歧不歡而散。主席總結中,要求美國向總統特朗普傳達“關切和失望”。

提前到達會場的馬克龍繼續向美國“放狠話”:“我們不要一個世界霸主。”要知道,馬克龍可被認為是“唯一能與特朗普說悄悄話的歐洲領導人”。

G7開成互掐大會:馬克龍放狠話,默克爾潑冷水,特朗普:我先走了

G7開成互掐大會:馬克龍放狠話,默克爾潑冷水,特朗普:我先走了

“六國齊槓美國”氛圍濃厚,或許是為了避免尷尬,白宮方面已經明確,特朗普要提前離會,給出的理由是趕飛機,準備12日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會晤。


理念之別

兩場峰會、兩種畫風,其實映照著當前國際社會保守分裂與開放團結兩股力量的迥異發展前景。

中國和美國分別是兩場峰會的主角。藉由兩個平臺,中美也在傳遞截然不同的發展理念,以及各自對國際秩序的思考。

近些年,中國始終在闡釋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在國與國關係中尋找最大公約數。國家無論大小強弱,涉及大家的事情要共同商量。大國意味著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更大責任,而不是對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更大壟斷。這是智者的思慮,也是時代的命題。

G7開成互掐大會:馬克龍放狠話,默克爾潑冷水,特朗普:我先走了

上合組織就是中國方案的反映。17年間,它從安全“獨輪車”與時俱進地發展為安全、經濟、人文交流和對外合作“四輪驅動”。因為吸納了印巴兩國,從以中亞為核心區域向南亞拓展,成為歐亞大陸涵蓋人口最多的區域安全組織。而伊朗、阿富汗、土耳其等以觀察員國或者聯繫夥伴國等形式加入,更是使上合地區包括了“大中東”地區的幾個關鍵國家。可見,在全球熱點問題的背後,中國正在竭盡所能地調停紛爭、彌合矛盾。

G7開成互掐大會:馬克龍放狠話,默克爾潑冷水,特朗普:我先走了

反觀G7,本質上是一個以美國為核心,其餘六國圍繞美國尋找共同利益的國際組織。過去,他們一致對外,讓其餘世界心甘情願接受領導、忍受盤剝。如今自家日子不好過,就開始窩裡鬥了。這反映出,今天西方國家的世界觀依舊沒有突破一己的利益考量。弱肉強食、叢林法則,贏者通吃、零和博弈,最終註定滿盤皆輸。

一葉知秋。透過兩場會議的氛圍,明眼人都能體察到世界發展之大勢。我們相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未來會有更多國家,在分裂與團結、保守與開放之間,做出自己的選擇。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