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女博士想找“媽媽”尋情感慰藉:是遺腹女,媽媽也病逝

27歲女博士想找“媽媽”尋情感慰藉:是遺腹女,媽媽也病逝

她太想媽媽,太想有個家。半島晨報-海力網 圖

父親突發意外身亡時,她在媽媽的肚子裡剛3個月;從專科到博士,她不斷向上的動力全部來自“讓母親過上好日子”。如今母親也走了,她突然發現沒有了生活的動力和方向,難過時也沒人傾訴。最近她突然冒出一個看似幼稚的想法:找個與母親年齡相仿、情感也孤寂的女性,兩人在精神上彼此依靠相互慰藉。

她的身世

出生前6個月父親意外身亡

1991年,小青出生于山東一個農村,而在她出生前6個月,在村子裡乾電工的父親不幸意外身亡。母親生下了她,雖然那年剛37歲,但是再未改嫁。作為遺腹子,小青尤其依戀母親,從小就知道唯有通過學習才能和母親過上好日子,所以她一直很努力。

她的動力

從專科到博士母親是她向上的動力

高考時她只考了專科,不過她並沒放棄,一路從專升本到考研到讀博,從一個職業學校到普通大學最終邁進重點高校的大門。

小青說自己不斷向上的動力全部來自母親:學歷越高,和母親未來的路越寬;自己不斷向上的過程,母親也跟著高興和驕傲。回憶起和母親的日子,小青說母親很依隨自己,唯獨在考博時反對過,那時母親已經查出來患有肺癌,希望她能夠儘快工作結婚成家,但那時母親的病還很穩定,小青沒有想到母親會走得那麼快。

她的拼搏

一邊給母親看病一邊努力考博

2016年,母親的病穩定後,她帶母親來大連住了20多天,當年9月,隨著研三到來,她投入到考博事宜中。

“我以為母親的日子還會很長,想著能讀博儘量讀博,這樣以後和母親的生活會好一些。”小青說,最終母親還是依隨了她的選擇,只是2017年10月,她剛讀博一,母親查出癌細胞腦轉移。

她的遺憾

沒成家成母親的未了心願

母親最後的日子裡,小青一直陪在身邊。在母親尚未進入昏迷的階段,她們時常回憶過往,母親也告訴她未再嫁的原因——遺腹子,不能再讓她受委屈;母親叮囑她,如果將來成家受委屈,一定記得家裡還有哥哥。而每當有人來探望,母親總是拉著她的手對人說“小閨女還沒成家,放心不下”……在忙完母親的後事後,小青回到大連,此後的一個月間她始終無法投入學習和工作,母親離開後,她覺得心空了,找不到生活的動力和意義。

如今拿起電話都不知打給誰

她思念母親,後悔沒有照顧得更好,她希望能在夢中與母親遇見。直到母親離世快一個月時,她終於夢到了,“我看到母親後哭了,但是在夢裡又哭不出聲來,特別難受”……夢醒之後,她想打個電話找人說說話,但是忽然發現,拿起電話卻不知道能打給誰——母親走了,家就沒了。雖然有哥哥姐姐,但是兩人都在外打工,在母親治病的問題上,她對兄長有看法,兩人交流不多,姐姐讀書不多已成家,心思已經更多轉移到自己的小家庭上,姐妹倆似乎都理解不了對方。身在異鄉,小青更加覺得自己是個“孤兒”。

想找個“媽媽”相互依靠慰藉

在她的設想中,她希望這個人能和母親一樣,性格溫婉善良,最好情感也存在無可依託,這樣她們兩個人可以彼此依靠相互慰藉。

(為保護隱私文中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