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編劇們,你們寫的,你們自己敢信嗎?

电视剧编剧们,你们写的,你们自己敢信吗?

源丨文匯報 文丨王彥

現實題材井噴,是2018年以來國產電視劇創作最突出的特徵。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有超過20部現實題材劇上星播出,第二季度也延續這一勢頭。鑑於2017年立項的現實題材劇佔比高達59%,可以預見,反映人們當下生活的劇集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霸屏”。

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入鏡,觀眾當然樂見。可以說,今年播出的劇集在類型創新、製作以及演員演技等方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但與去年上半年 《雞毛飛上天》《人民的名義》等好劇接連掀起口碑和話題熱度的景象相比,今年的現實題材劇略顯“寡淡”,觀眾普遍反映“不夠好看”。

电视剧编剧们,你们写的,你们自己敢信吗?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戴清指出:“電視劇說到底是編劇的藝術,演員表演再自然舒服,也無法克服情節邏輯的缺陷對真實感造成的硬傷。”

劇本“不夠真”或是一大問題。具體來說,“不夠真”體現為一個個 “邏輯黑洞”:劇中人“智商不在線”,劇情轉折生硬,角色人格前後不一致等。

每個“匪夷所思”背後

都是為直達情節而疏於思考

“邏輯黑洞”是如何形成的?有編劇直言:“圖省事兒。想推動情節,形成戲劇化效果,但又不願意或者沒時間織一張邏輯周密的網。所以,直來直去,生硬得很。

分析幾部電視劇裡的“邏輯黑洞”,不難發現,每一個“匪夷所思”背後,都是思考的漏洞。

比如某部緝毒題材劇,女主角莫名收到一份藏有冰毒的快遞,無辜的她大可坦坦蕩蕩協助警方調查,以正常法律途徑為自己洗清嫌疑。但劇本不僅安排她跳警車、上高鐵,一路逃亡,還讓追蹤的警察跋涉千里而不可得。

再看男主角這條線,老謀深算的毒梟一再被拙劣的謊言矇騙,而行事向來穩當的臥底,默許自己從未受過專業訓練且懷有身孕的妻子孤身一人跟蹤毒販。至於手機無密碼、機密文件不設防、高科技製毒工場無探頭等等漏洞,在劇中俯拾皆是。

电视剧编剧们,你们写的,你们自己敢信吗?

聚焦另一部熱播時尚劇,雖然整部劇勵志向上,但是在前幾集進入時,同樣也存在急於解決人物設定而忽略過程推進的邏輯等問題。男主角在高速路上超車,被警車追出了幾公里。一路上他多的是機會開口要求女主角“頂包”,偏偏全程緘默,直到停車後當著警察的面向女主角說出“請求”,由此“觸犯當地法律”。

這些經不起推敲的細節、非比尋常的行事邏輯,都是為了此後一連串人物交集、性格展現、情節發展而“服務”的。

透過這些背離常識或常情的情節,一種“為編而編”的直通車式寫作手法浮現——編劇為劇本擬好了幾個戲劇高潮,哪裡轉折、哪裡衝突,然後把人物硬拉進去,讓他們交鋒。

故事生編硬造,人物自然很掙扎,因為所有的行為邏輯都是被預設,而非遵從人物本心的。

只寫“自己相信的”

只寫“自己身臨其境想人所想的”

是什麼造成了劇情橫衝直撞、罔顧邏輯?業內人士分析,一些編劇並不真正瞭解自己筆下的人物,並沒有持續豐富自己對世界的探索。

中國電視劇年產1.4萬集,許多職業編劇每年能寫兩部戲。如此快餐式創作,一旦生活實踐填不滿劇本空白,編劇只能調用套路、標籤、功能性人物和空心化寫作。

來看一部商戰劇,即便不是金融圈內人,觀眾也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套路和臉譜。男主角頗有天賦,所以他在公共場所可以大聲點評陌生人的衣著細節,被評者非但不惱,還表現出對他觀察力、判斷力的欣賞。

男主角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勁頭,所以他遇上的客戶必是蠻不講理的麻煩製造者,要麼往他腦袋上扣碗麵條,要麼胡謅一個無厘頭的任務,耍得他在城內團團轉一整天。

电视剧编剧们,你们写的,你们自己敢信吗?

而涉及到家族企業內部爭鬥,纏綿病榻的父親、同父異母的姐弟、利慾薰心的繼母、遊戲人間的“二世祖”,所有標籤一應俱全。

打量該劇,金融投資是時髦話題,內裡情節都是玩濫的套路。依賴於“話題+套路”,再拉扯幾個標籤式人物,如此劇情難怪會被人在彈幕上質疑:“編劇,你自己信嗎?”

劇本要與常識、常情嚴絲合縫,有一條編劇原則值得重申——只寫 “自己相信的”。而要做到這一點,著名編劇劉和平的創作方法值得廣而告之。“你無法預設人物的狀態。

在他看來,每個劇中人都有其完整的性格和行為邏輯,需要編劇設身處地為自己筆下的角色著想,而非籠統地按大綱既定的路線圖一路飛奔,更不能躺在套路里敷衍了事。

他的理念是:“戲是找出來的,得自己身臨其境地找,想劇中人所想。

原文標題:電視劇為何屢屢掉進“邏輯黑洞”

E N D

公司、項目合作 ◇ gangqinshi01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rene0602

編劇經紀業務聯繫 ◇ zqy24680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臺

今日頭條 | 搜狐自媒體 | 一點資訊

界面 | 企鵝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