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精神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徵|科學精神論場

科技日報評論員

不實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同樣,不實幹,半點科學精神也沒有。

沒有一種思想、一種理論、一種精神是靠“喊”出來的,必須靠實踐,靠實幹,靠實實在在的奮鬥。如果有,那它一定不是一個好的思想、好的理論、好的精神。科學精神有著鮮明的實踐特徵,流淌著貫穿馬克思主義的唯物精魂、實踐精魂,包含著科學的價值取向,蘊含著科學的實踐方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閃耀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閃耀著科學精神的理性光輝,特別強調實踐、實幹的傳統和精神。新時代在中國社會弘揚科學精神,絕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文件上,必須落實到決策、執行、評估等所有實踐的環節上、流程上。

科學精神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徵|科學精神論場

這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多個城市爆發“搶人才大戰”,其決心和力度不可謂不大。新時代條件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創新驅動必須依靠人才,“搶人才”無可厚非,在科學合理的前提下當然應該提倡和鼓勵。但是,在這些“硝煙瀰漫的搶人才大戰”中,是否存在不科學不理性的現象,是否存在不合規律不切實際的情況?需要我們理性思考、科學校正。

把科學精神體現在實踐上,需要科學的執行。通過執行實現決策的落地,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需要統籌考慮決策的一般性與具體實踐的特殊性,在維護決策嚴肅性的前提下,創造性抓好執行和落實。實現這一點,要求我們大力發揚專業主義精神,提倡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在政府和市場分工上更應倡導“專業”。以創新發展為例,基礎性公共性的創新服務是政府的“專業”,也是政府的本職,需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在創新資源配置上,應該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尤其是科技的產業化和產業的科技化,需要充分調動市場和社會的“專業”力量。

把科學精神體現在實踐上,需要科學的評價。評估評價具有“指揮棒”功能,直接影響實踐方向和效果。評估評價與監管方式科學與否,也直接影響實踐結果的信息反饋質量,進而影響新一輪決策。

科學精神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徵|科學精神論場

在具體的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實踐中,科學的評估評價和監管十分重要。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度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發展的評價方式,加快建立健全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實現中國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創新的力量,必然要求產業和經濟的評價導向要更有利於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也必然要求我們科學理性地認識我國科技發展的成就以及短板,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在找準戰略方向、保持戰略定力、突破戰略重點中行穩致遠。

作為新時代中國人,我們需要更精準地區分科學與非科學,不信謠不傳謠,不為社會增負擔、多為社會添正氣;需要高度警惕、仔細鑑別、堅決反對偽科學,讓披著“科學”外衣的偽科學無處藏身;需要把科學理性和人文溫度更好融合,讓新時代科學精神在實踐中閃耀更加璀璨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