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散落在民間的珍貴文化資源來說,要想在現代社會中生存、發展,就必須找到一套適宜的生存法則——那就是在困境中創新自救。比如,一些皮影小人,經過包裝設計,一改皮影戲曲人物的造型,搖身一變成了時髦的裝飾品。而一種皮影機器的出現,則徹底改變了流傳上千年的手工雕刻工藝,機器咔嚓一下壓出來的半成品數量,能頂一位技師半個月的勞動成果……
市面上70%都是“機器皮影”
只消用一把刻刀,流暢地在半透明的牛皮上來回滑動,劃出一道道優美線條,就能塑造出皮影人物千姿百態的造型……如今,像這樣別緻精到的皮影雕刻技藝,正面臨來自現代化機器的挑戰。
不過,“機器皮影”也有特殊的優勢。汪大師說:“這些皮影價格低廉,只有十幾、二十幾元,這等於在旅遊市場上給手工皮影做了活廣告。它們就像是手工皮影的印刷品,適合大眾消費,讓皮影製品能走進更多普通百姓的家裡,讓大眾有了瞭解皮影的平臺。”目前,市場上70%的皮影都是機器製造的,因為手工皮影雕刻是慢工出細活,即便是一千位技師天天不停地刻,也不夠當下的市場需求。
創新也是一種保護
在傳統文化藝術中尋求創新,找賣點、找突破口,並不是件容易事。汪天穩和他的同仁們覺得:“想要皮影發展、流傳下去,就必須用現代理念來推銷、包裝皮影。”
從過去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到上世紀60年代的革命現代戲、樣板戲人物,再到如今的NBA球星,汪天穩50年的藝術經歷見證著時代的變遷:“藝人們再也不能沉寂在以前的時代裡停滯不前了,現代皮影必須能夠適應現代人的審美。”的確,不斷創新、適應社會發展才是民間文化的唯一出路。
不過,這些充滿創意的點子在給皮影藝術的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的同時,也給皮影雕刻技藝帶來了新問題。因為這些創新皮影造型流暢、簡潔,無法將很多鏤空雕刻的精湛技法施展開來,皮影製作工藝面臨著改進。對此,汪天穩提出了“先繼承、後創新”的路子,因為有很多經典而複雜的傳統技法,汪大師捨不得也不忍丟掉,這些都是民間藝術的精粹和瑰寶,值得後人永遠繼承下去。
那麼如何區別呢?
1、看刀路
機器皮影是用激光雕刻機燒割的,刀路起點落點都是圓口,兩邊都有燒焦的痕跡,而且刀路寬窄無變化,死板、生硬;而手工刻制的皮影是用鋒利的刀子或推牛皮(陝西東路)或拉刀(其他省份)來刻制的,刀路起刀落刀兩端要麼是尖口,要麼是齊口,刀茬清晰可見,刀路兩邊平整光滑,自然流暢。
2、看做工
機器皮影是用激光束在皮子上燒割,溫度很高,像頭髮絲太細的地方容易焦斷,所以頭髮絲不會很細,因而做工粗糙;而手工刻制的皮影頭髮絲能細則細,且細密有致,所以做工精細。也有些手工刻制的皮影頭髮絲不細,但刀路不生硬。
3、看著色
一般機器皮影售價低廉,著色多為單面,或雙面,但著色不均,過度生硬,或無過度色,毫無收藏價值;而手工皮影著色平塗均勻,過度色自然,有一定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閱讀更多 廣州千衛攝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