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出過哪些名人?

尛萘

瀘州地處四川東部,地勢較為平坦,山肥水美,酒香濃郁,老窖甘洌。此處自然孕育了不少的名人,且為之略為一敘。

魚朝恩(722至770),瀘州瀘川(今瀘縣)人,唐朝擅權的宦官。魚朝恩的出現,大大加強了宦官的實力。

奢香夫人(1358至1396),彝族人,又名樸婁奢恆,元末明初人,系四川永寧宣撫司、貴州宣慰使隴贊.藹翠之妻,婚後常輔助丈夫處理政事,安撫民心,興修水利,守衛邊塞。英年早逝,受到朱元璋的嘉獎。

屈伯川(1909至1997),原名屈伯傳,瀘縣人,著名的學者,教育家。大連理工大學主要創始人,延安自然科學院創始人之一,曾獲法國化學工程博士學位。兩度出任大連現工學院院長。

張頤(1887至1969),字真如,敘永縣人,中國現代研究G.w.F.黑格爾哲學的學者,教授。

夏之時(1887至1950),字亮工,1904年東渡日本,考入東斌軍事學堂,1905年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參加新軍。辛亥革命後,任北伐軍四川總司令參加反袁,護國,護法運動,是四川頗具影響的進步的民主人士。

先汪(785至805)瀘州合江縣人七歲能文,被譽為“神童”,唐德宗貞元中進士及第,出任合江縣令。英年早逝,詩集已佚。

另外,瀘州還有蔣兆和,劉國志,王華明,張映鑫,民小虞,張光義,蔣茂壁,佘英,鄒覬易體泉,稅西恆,萬慎等名人。


綺閣書生

瀘州地靈人傑,歷史上孕育了眾多的歷代名人:西周太師尹吉甫,蜀漢尚書令董允,晉朝江陽太守侯馥,元末明玉珍王朝右丞相劉楨,明末兵部尚書熊文燦,清末志士佘英、黃方等,近代的王朝聞、傅鍾等等,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寶貴的一頁。他們都是瀘州人民的優秀兒女。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離不開養育他們的瀘州這方熱土。 瀘州不僅出名人,更出美酒。唐末五代詩人韋莊在瀘州做官時,經常與文人朋友和詩填詞,共飲瀘州美酒。我們從“瀘州杯裡春光好”依稀可見當時的狂歡情景。據說,當年的瀘州,每當夜幕降臨,燈放光華的時候,隨便走進一家酒肆,就會見到英雄相見舉杯痛飲的場景。都說英雄愛美酒,其實科學家也好美酒。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就與瀘州老窖結下了不解之緣。1985年,在出席紀念瀘州老窖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70週年時,他揮毫寫下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而今無憂,特曲足嘗,產自瀘州,甘洌芬芳。”表達了他對瀘州美酒的真情厚意。


西周名臣 尹吉甫

周宣王姬靜初年(公元前820年),輔弼周宣王的大臣有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伯虎等,其中的尹吉甫為朝政中樞的重臣。周宣王英明有道,“任賢使能”,使“周室赫然中興”,百姓安居樂業,這與尹吉甫輔佐的功勞分不開的。  周宣王五年六月(公元前823年4月),獫狁族遷居焦穫,進攻涇水北岸,危及東周,“宣王勵精求治,命吉甫北伐獫狁”。尹吉甫親率大軍反攻到太原,取得大勝,又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陽)主持徵收南淮夷等族的貢賦,功績卓著,深得周宣王器重。據史籍《東周列國志》記載:“宣王晚年病重彌留之際,召見老臣尹吉甫和召虎於榻前,曰:‘朕賴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寧,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宮湟,年雖已長,性頗闇昧,卿等協力輔佐,勿替世業!’”周宣王逝世時,立其子周幽王,尹吉甫乃是佐命之臣,不久謝世。  尹吉甫曾作《大雅·庶民》。“吉甫作頌,穆如清風”。還有《大雅·嵩高》、《大雅·江漢》、《大雅·韓奕》等詩篇。他的詩歌主要是歌頌和讚美周宣王的功績,但對周宣王疏遠賢臣等過失,也作了善意批評。如在《大雅·烝民》中記載:“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宣王君德有失也,仲山甫則能補之”。又如在《大雅·嵩高》一文中對周宣王含有諷意。他的詩歌真實地反映了周宣王的“功"與“過”,對其作了正確地評價。尹吉甫的詩對於歷代進步詩人影響較大。尹吉甫的出身地,在歷史上有五種說法:一說是西周房州青峰人(今湖北十堰青峰),一說是西周封鉅人(今河北滄州南皮);一說是西周中都邑人(今山西平遙),一說是古蜀國江陽人(今四川瀘州石洞),一說是古蜀國湔氐山人(今四川岷山)。說尹吉甫是古蜀國江陽人(今四川瀘州石洞)的依據是:四川瀘州有尹吉甫撫琴臺遺址。山西個別地方的地方誌也記載說尹吉甫是四川瀘州人。   


三國時期蜀漢名臣 董和    董和生卒年待考。蜀漢掌軍中郎將。字幼宰。瀘州人。東漢益州牧劉璋任命董和為成都令,時蜀俗奢侈,他躬身以儉,所轄之地移風變善。遷益州太守,清約如前。與少數民族相交,務推誠心,少數民族對其愛戴信任。蜀漢徵召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諸葛亮同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交情深厚。董和對外管理特殊地區事務,對內參與機要20餘年,死時家無財產。

  諸葛亮讚歎其工作勤勉時說:"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返,來相啟告。"董允蜀漢侍中守尚書令。字休昭,董和之子。劉備立太子,董允被選為舍人,徙洗馬。劉禪繼位,遷董允為黃門侍郎。丞相諸葛亮北代前上疏劉禪,勸其宮中之事向董允等諮詢,不久遷為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宿衛親兵。延熙六年(243)加輔國將軍,七年任侍中守尚書令,九年去世。


明代丞相 劉楨

   劉楨字維周,瀘州人。元末進士,曾任大名路經歷。因避青巾李喜之亂,棄官返家,隱居方山。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春,明玉珍率起義軍西征嘉定(今樂山市),途經瀘州,經宣使劉澤民把楨推薦給明玉珍。明重其才,拜楨為理問。朝夕侍講,裁決政事。同年冬,明玉珍於重慶稱王,楨為參政,多次以時局利害勸其抓住時機稱帝即位,明玉珍採納了建議,於二十二年正月初一,稱帝於重慶,國號大夏,紀元天統,委劉楨為宗伯,掌管禮部工作。劉楨為明仿周制,設六卿,置翰林院內設國子監,外設提舉司,以教授郡縣生徒。建社稷宗廟,求雅樂,開進士科。分四川為八道,下設府、州、縣三級。並下令奉行明教,堅持紅巾軍指導思想。輕徭役,薄賦斂,十取其一。實行屯田,"以贍軍用"。鑄發低額"天統通寶","天統元寶"紙幣,改變元末物價飛漲的現象。由於劉楨輔政,大夏政權"綱紀法度,卓然有緒"。天統四年(1365)二月六日,明玉珍病逝。同年冬,劉楨出任丞相,輔佐大夏政權,夏開熙四年(1370)秋逝世。

辛亥烈士 佘 英

   佘英名竟成、俊英、瀘州城廂人。少年家貧,好練武術。早年當過學徒、船工,加入袍哥義字。20歲考上清末武秀才。曾任袍哥大爺、瀘州衙堂勇管帶。後因不滿清末政治腐敗而辭職。他為人重義疏財,好交朋友,被人稱為豪士。1904年,佘英受《革命軍》、《警世鐘》等書影響,常宣傳革命,被同盟會四川負責人黃復生邀赴日本。1906年4月抵東京,受孫中山接見。8月加入同盟會。孫器重其才,委以重任,派他回川舉義。1907年初,佘返瀘州,密設同盟會於小市,聯絡黨人,發展組織。先後在永寧、江安、瀘州、隆昌、敘府(今宜賓)等地發動起義未成。幾次險些被捕。他沒灰心,重往日本購買武器回川,以圖再舉。 1909年,他先後在廣安、嘉定發動起義未成,便率隊赴屏山與熊克武等謀取敘府,沿途與清軍遭遇,腹背受敵,彈盡糧絕,傷亡殆盡。佘率會黨數人,至川滇邊境豆沙關,又遭敵圍擊。他知不能脫險,乃向清軍曉以革命大義,慨然被捕,囚於木製籠中,沿途仍向群眾宣傳革命,押至敘府。在獄中,他痛斥清廷腐敗無能、喪權辱國的罪得。1910年2月27日遇難。臨刑時,他吟就義詩一首:"牡丹初放卻先殘,未搗黃龍死不甘。我本為民兼為國,拼將熱血灑紅氈。"1919年被孫中山追贈為陸軍中將。1938年國民政府明令給佘公葬,後又撥款修建紀念碑,碑塔至今矗立在市文化宮內。

辛亥烈士 黃 方
黃方(1883-1912)字鹿生,名學粹,敘永縣人。畢業於川南經緯學堂。在校時組織輸新學社,受革命思想影響。他任俠好義,被人稱為"小孟嘗"。1907年入同盟會。與佘英等發動永寧起義,在黃家中趕製炸彈,一晚因收炸藥不慎而爆炸,黃負輕傷。永寧縣吏偵悉,正欲捕方等,幸被會黨派人報信脫險。永寧事敗後,方等復謀瀘州、江安起義,未成,潛去成都。同年10月,方等密謀成都起義,事敗,與楊維等6人先後被捕入獄,受到終身監禁。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後,成都光復。黃等出獄。次年初,任川南軍政府總司令,先後統一川南25縣。唯合江縣吏,前被同志軍圍攻3月不下,今聞黃就任,派人送信歸降,但需黃前往,始開城門交印。1912年1月19日,黃率兵一連,乘船東下,入城受降,接管安民,押回鹽稅銀,率隊返瀘,行至菜壩茶憩亭時,突遭滇軍黃子和部襲擊,壯烈犧牲。同年3月18日蜀軍政府追贈黃方等為辛亥革命烈士。後由民國政府撥款與佘英烈士合豎碑塔紀念,至今矗立在市文化宮內。

  

革命家 李大章

   李大章 號如章,又名李暢英,四川省合江縣望龍鎮人。受“五四運動”思想影響,考入成都留法儉工勤學預備學校,於1920年赴法留學,曾和周恩來、鄧小平等同在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共青團,1924年轉黨,任青年旅歐支部秘書長,次年轉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和鄧小平等一起離法轉俄習)。1926年底被召回國,到宋哲元部做政治工作。1932年5月到香港中共廣東省委秘書處工作,1935年春,任中共北方局及河北省委宣傳部部長,次年任北方局秘書長。
   抗戰時期在太行八路軍總部工作,1949年後長期任四川省省長,是中共八大、九大、十大中央委員。李大章代理過貴州省委第一書記。1938年任北方局宣傳部部長,創辦《新華日報》華北版,《黨的生活》、《前線》、《解放》等報刊,1942年9月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書記。1945年12月任中共牡丹江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1946年任西南服務團支隊政委,率隊入川。1949年12月,根據全國大區的設置,四川、西康、貴州、雲南和西藏劃為西南行政區,在重慶市設立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鄧小平)、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統一領導西南大區工作。同時將四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4個行署區和重慶市,隸屬大區領導。李大章任川南委區書記兼行署主任,川南軍區於1950年2月1日成立,由第三兵團第十軍兼,杜義德為司令員、李大章為政治委員。1952年秋任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1954年起任四川省省長,先後兼任省委第二書記、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1975年調入中央任統戰部部長。


美學家 王朝聞

瀘州合江縣人王朝聞是中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美學家、雕塑家、藝術教育家,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副教務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華美學學會會長。2004年11月11日逝世,享年96歲。在他7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出版了數十部理論著作,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學和文藝理論體系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的美學思想,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把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融為一體。


著名導演 凌子風

凌子風是瀘州合江縣人。是我國著名的導演大師,他一生主演或導演的電影作品上百部,代表作有《中華女兒》、《光榮人家》、《陝北牧歌》、《母親》、《深山裡的菊花》、《紅旗譜》、《春雷》、《草原雄鷹》、《楊乃武與小白菜》、《駱駝洋子》、《邊城》、《狂》等。凌子風的電影作品善於通過細節刻劃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揭示其內心世界,生活氣息濃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第一個毛主席像章出自延安時期在魯藝學習的凌子風之手。
  


  “中國倫勃朗” 蔣兆和

   蔣兆和(1904-1986),瀘州瀘縣人。少年隨父學畫,後替人擦炭像、畫布景。1920年,他隻身赴上海,先後以擦炭像、畫廣告、設計櫥窗商標和服裝等為生,開始自學西畫。1925年他創作的油畫《黃包車伕的家庭》處女作,受全國美術展覽會的好評。1927年他結識徐悲鴻,不斷得到徐的支持和幫助。次年,因參加美展的圖案別具一格,受聘於南京中央大學任教。1930年在上海美專任教。1932年淞滬抗戰開始,他以筆作槍,參加臨時青年愛國宣傳隊,趕製幾十幅抗日宣傳畫,送到前沿陣地。特別是為抗日將領蔡廷鍇和蔣光鼐畫的肖像,鼓舞了上海軍民抗日殺敵的勇氣。     1936年到重慶,他目睹窮人的悲慘生活,創作了《賣小吃的老人》、《朱門酒肉臭》等數十幅水墨人物畫。從此自闢蹊徑,走上水墨人物畫與民寫真的藝術道路。1938年任北平私立京華美術學院素描課教授。此間他創作的《與阿Q像》成為以後許多畫家塑造阿Q形象的典範。抗戰期間,他創作的《拾煤核》、《流浪的小子》、《乞婦》、《賣子圖》、《日暮途窮》、《耍猴》、《劫後餘生》等作品反映淪陷區人民的悲慘情景,以兩年時間畫成一幅高2米、長26米的歷史畫卷—《流民圖》。這是他一生的代表作,曾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展出,後失落。是中國極具代表性的現實主義人物畫鉅作,此畫紙本,縱200釐米、橫2700釐米。於1942-1943年創作於民族災難空前深重的抗日戰爭時期的敵佔區,此圖原作後半部分已佚,只留有黑白照片。畫面眾多人物接近真人大小,成功地表現了一個哀鴻遍野、流離失所的流民景象,讓人看後深受感染、震動。在技法上,蔣先生吸收了西洋畫的一些手法,使人物更逼真、真實,但又豪不勉強、僵硬,而是融和中西。《流民圖》全以毛筆、水墨畫出,其形象描繪之具體、深刻,在現代繪畫史上是鮮見的。傳統人物畫由於一味追求寫意性,幾乎公式化,近幾百年來很少有深刻描繪現實的精品,蔣兆和的《流民圖》遺補了這一空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現瀘州博物館的“蔣兆和藝術博物館”可欣賞到《流民圖》原作複製品, 從1950年起,蔣兆和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53年起,開始從事歷史人物畫,先後為屈原、張衡、李時珍、司馬遷、杜甫、曹操等作了頭像和肖像畫。有的被製成特種紀念郵票,有的印成單幅畫發行。1957年赴蘇聯參加現代中國畫展覽會,被譽為"中國的倫勃朗"、"東方的蘇里科夫"。他潛心於國畫人物寫生的教學和研究,著有《國畫的造型規律》等書。建立起一整套中國畫專業的素描和水墨人物畫造型基礎課的教學體系。以後,他把水墨人物畫的技巧概括為:有準有則,形神特徵,盡精刻微,動筆施墨。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身心遭受折磨,被迫長期輟筆。1977年後,再執教,重作畫。晚期作品有《祖國江河大地永遠懷念您》的周恩來、朱德像,李白、白居易、諸葛亮、李清照等10餘幅歷史名人肖像。1986年4月15日病逝。


開國上將 傅鍾

   傅鍾(1900-1989),瀘州敘永縣人。青年時受五四運動的影響。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次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旅歐總支部書記。1926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任學生總支部局副書記。後轉入列寧格勒託樂馬喬夫軍事政治學院學習。列席蘇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參加共產國際執委擴大會的工作。1930年回上海,在中共中央軍委機關作兵運工作。次年被派往鄂豫皖蘇區,先後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秘書長,紅十二師政委,紅四方面軍隨營學校校長兼政委,彭(湃)、楊(殷)軍政幹部學校政治部主任兼紅十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其間,他參加翻譯蘇聯紅軍政治工作條例;主持制定軍、師、團政治機關工作細則;撰寫《連隊指導員手冊》等教材;主編《紅軍報》、《幹部必讀》等報刊,在思想、組織工作上保證紅四方面軍完成了建軍和作戰任務。    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先後任中共川康邊區省委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組織部長,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等職。在接應中央紅一、二方面軍會師北上的長途作戰,領導開闢天全等縣新蘇區和挫敗張國燾陰謀分裂黨的鬥爭中,做了許多有益工作。    抗戰爆發後,他參加著名的洛川會議。歷任八路軍政治部民運部部長,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後兼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副主任。在發動群眾,創建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艱苦鬥爭中,他作出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1945年,他出席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並作了《增強黨的團結,反對山頭主義》的發言,受到毛澤東等與會同志的好評。    1946年初,隨中共代表團赴重慶,他任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長兼新華日報社社長,並撰寫社論、文章,宣傳黨的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的方針和綱領,以及解放區軍民八年抗戰的偉績,抨擊國民黨政府破壞"雙十"協定等背信棄義的行為。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後,他返回延安仍作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在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劉少奇主持下,參與領導解放戰爭中的政治工作,並參加制定《中國人民解放軍黨委會條例(草案)》、《支部工作條例》等重要的法規文件。1948年,他為總政治部撰寫《新式整軍初步總結》,並協助劉少奇召開全軍對敵軍政治工作會議,對瓦解國民黨軍隊作了重要部署。    全國解放後,他長期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著有《政治工作基本問題》一書。1989年7月28日在北京病逝。


奧運冠軍 鄒凱

瀘州人鄒凱是中國奧運史上唯一獲得五塊金牌(體操團體冠軍、自由體操冠軍、單槓冠軍)獲得者,有奧運五金王之稱。也是瀘州建市以來的第一個奧運會冠軍,瀘州因鄒凱而驕傲,現為“瀘州市形象大使”,1988年出生。

中天卓越

哈哈,邀我真是看走眼了,原諒我學識淺薄,古人一個都不知道。就知道譚松韻和鄒凱是瀘州的,一個演過《甄嬛傳》淳貴人,一個是體操世界冠軍,別的還真不知道了。







no_zuo_no_die星人

有一些是歷史上的名人也有一些事現代的名人,比如說歷史名人尹吉甫,是西周的太史,傅鈡,著名的教育家,學者大連理工大學的主要創始人,李大章曾經任過統戰部的部長,蔣兆和,卓越的人物畫大師和美術教育學家,王朝聞,著名的文藝理論家,美術家,雕塑家和藝術學家,以上的可能都是民國或者是古代時候的一些名人的,但是現代的話也有非常多。比如說,田翌臣是中國內地的男歌手,還有七堇年一個小說家,作家,我相信非常多的年輕人都讀過他的作品的,還有現在比較出名的一位女星譚松韻。相信他松韻的話,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因為現在她都經常出現在廣大人民的事業當中也經常出現在各個電視節目當中,然後她拍的電視劇也非常的棒,所以我覺得瀘州能夠出這些人也是非常的不錯的。不管是古代,還是於現在都是非常的齊全,無論是重要的歷史史成還是創業學家還是美術學家,政治家,企業家或者男歌手與演員,作家等等都非常的出名,所以看得出,瀘州還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城市。


南充身邊事

古藺在1935年之後走出了很多將軍,合川也出了一個將軍。這是前幾天我在古藺縣太平鎮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拍攝的古藺名人



冷血杜鵑

老窖


羅門86278916

補充一人,王華明,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激光增材製造領域專家。起步迅速、屢屢破格晉升、擁有大量學術成就的青年學者,2006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及“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5年12月7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南大研究生

瀘州名人?漢光武雲:江陽子永世不得冠帶。什麼原因?劉秀被王莽追殺時,兒子在瀘州被當地人出賣被殺。當皇帝后他這樣說。冠山,一座官帽山,但又有那個瀘州人戴得起?山腳滾滾長江流淌了千百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