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劇裡總能看到的牆上的仁丹廣告,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祕目的?

這個問題將牽出“老虎吃人”的典故和日寇的驚天陰謀。

先說“老虎吃人”,這也是本土企業“康帥博”逆襲成功、揚眉吐氣的典型例子。

抗戰劇裡總能看到的牆上的仁丹廣告,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秘目的?

日本“仁丹”的廣告LOGO是一個留著小鬍子的日本近代軍人形象,而中國“人丹”的廣告LOGO則是一隻斑斕猛虎,兩個近似產品在中國市場上展開了數十年拼殺,最後以中國人丹的大勝告終,謂之“老虎吃人”。

抗戰劇裡總能看到的牆上的仁丹廣告,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秘目的?

日本仁丹的發明者森下博文在侵佔臺灣時是一名日本軍人,他在臺灣受到一種以砂仁為主要原料的清涼解暑藥的啟發,回日本後對配方重新進行改進,創造了日後風靡一時的“仁丹”藥。仁丹不光在全日本行銷無阻,而且很快打回了中國市場,以其低廉的價格和明確的藥效迅速攻陷中國市場。

抗戰劇裡總能看到的牆上的仁丹廣告,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秘目的?

日本人的廣告意識比當時的中國人要高上一籌,在中國城市鄉村的大街小巷都貼滿了仁丹廣告,果然銷售火爆。這一點上,前些年的三株口服液照貓畫虎,學的有模有樣。

抗戰劇裡總能看到的牆上的仁丹廣告,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秘目的?

仁丹的火爆吸引了一名國內中醫人士黃楚九(黃宗羲的後裔)的注意,他找出一張古方“諸葛行軍散”,再參考自家祖傳的“七十二證方”,反覆篩選配製後,研發了一種仁丹的替代品龍虎“人丹”(比康帥博高端大氣的多),人丹一經推出,也是採用同樣的廣告宣傳方式,鋪天蓋地粉刷大街小巷;幸運的是,人丹趕上了國內抵制日貨的熱潮,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逆襲成功,擠佔了仁丹的很大一塊市場。這也是“老虎吃人”商界典故的由來。

抗戰劇裡總能看到的牆上的仁丹廣告,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秘目的?

抗戰時期,日本仁丹的宣傳攻勢一度又來,開始不惜血本,瘋狂在中國廣大城市鄉村各地的城牆、民房、橋樑、山體上刷仁丹廣告,很奇怪的現象是越是交戰區域,粉刷量就越大。國民政府後來注意到了這種現象並及時加以破解,用刷到那兒塗抹到哪兒的方式予以覆蓋。

日本人的貓膩在哪兒?

抗戰劇裡總能看到的牆上的仁丹廣告,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秘目的?

正是在仁丹廣告LOGO的這個舊日本軍人的小鬍子上,要是畫的小鬍子的兩角都上翹,就暗示此路暢通;若畫的小鬍子的左角下垂,就說明左路不通;若是小鬍子的右角下垂,就說明右路不通;若是小鬍子都下垂,就是此路不通的意思。

抗戰劇裡總能看到的牆上的仁丹廣告,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秘目的?

有些牆體斑駁,沒法畫圖,日本人也有辦法,乾脆只書寫兩個大字“仁丹”,其中“仁”字的最上方的一橫,就是小鬍子的替代品,每一筆橫都會有上翹或者下垂的特徵。(參照下圖)

抗戰劇裡總能看到的牆上的仁丹廣告,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秘目的?

日本間諜就是用這種隱蔽的情報傳輸方式,給日寇鐵蹄指引著行軍路線,給抗戰初期的中國軍隊帶來很大傷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