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與發揚,80後農二代杜蓬蓬與植保無人機的傳奇故事

繼承與發揚,80後農二代杜蓬蓬與植保無人機的傳奇故事

忙碌中杜蓬蓬的妻子

現在很多人將目光投向“富二代”,名車豪宅和令人羨慕的地位,奢侈的生活,一度誤導了年輕人的價值取向。哪些生活在農村的“農二代”,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況呢,今天讓我們大家一起見證一位普通農二代的創業經歷。

繼承與發揚,80後農二代杜蓬蓬與植保無人機的傳奇故事

這件農具可是農民必備,一定得修理好

2018年5月,東營市史口鎮牛莊的吳連江夫婦憂心忡忡。兩人都在單位上班,為了增加點收入,承包了一百畝的麥田。本來長勢喜人,兩人盤算著今年兩人的工資加上地裡的收入又是一個豐收年。可前幾天剛開苞的麥穗上爬滿了蚜蟲,才知道只顧著忙工作耽誤了小麥“一噴三防”,本來想過幾天請幾位農民打藥,可一想到每人200元的工資,自己還要幫著送水配藥,還得管飯,就這樣一天還不一定幹完。可是一旦請假,一年的年終獎就泡湯,還得扣當月的全勤獎,一出一進就要損失近10000元。此時正巧銘石農資連鎖史口綠源聯營店的老闆杜蓬蓬來送預定的玉米種和化肥,兩人聊起來,杜蓬蓬說你們這種情況我以前就注意了,現在打藥人工費太貴,乾的人又少,我們出門打工有顧不了地裡的莊稼,關鍵是功夫耽誤不起。所有今年我上了一臺植保無人機,孩子的小姨和姨父就是李進和郭蔥兩口子在鄒平學習了快一週了,如果你信得過,用飛機打藥試試。吳連江說,你可是及時雨啊,就這麼定了,有什麼需要你儘管說,我找人送水配藥。杜蓬蓬說,沒那麼麻煩,無人機打藥用不了多少水和藥,他兩個人足夠了,到時我親自到地頭,打不錯地就行了。兩天後杜蓬蓬不僅迎來了飛機和學成的飛手還有指導作業的公司領導。一百畝地,從配藥到噴完不到3個小時,這還是飛手初次作業有些緊張,第二天一下班吳連江就趕到地裡,一看綠油油麥穗乾淨茁壯,一顆懸著的心總算落地了。杜蓬蓬的無人機打藥首戰告捷,圍觀的人群讚不絕口,陸陸續續開始預訂打藥的事。

繼承與發揚,80後農二代杜蓬蓬與植保無人機的傳奇故事

杜蓬蓬的店面

杜蓬蓬標準的80後,98初中沒畢業就隨著父親賣農資。父親原先是供銷社的正式工,93年開始自己單幹,在那個年代算是思想比較超前的人物。剛開始什麼也不懂,父親的意思大概就是想收收那顆年輕狂放不羈的心,每天的工作就是迎來送往的鄉里鄉親,或者開著三輪走街串巷的送化肥。年復一年的體力勞動練就了一幅好身板,近二十年的摸爬滾打,杜蓬蓬將一個只有十幾平米的小店經營成幾百平米的大型農資連鎖店,這少不了兩代人的努力和付出。如今父親早已退休,杜蓬蓬也早已為人父,農資店的生意也不用每天出門找生意了,每天慕名而來的用戶絡繹不絕,這在當地可以算是生活無憂了。但是杜蓬蓬卻依舊幹勁十足,想著怎麼將事業做大做強。

繼承與發揚,80後農二代杜蓬蓬與植保無人機的傳奇故事

杜蓬蓬和他的無人機

說起當初為什麼投資植保無人機,杜蓬蓬說還有一段插曲。近幾年當地土地流轉加速,很多農民的土地被統一承包,改成專業種植綠化苗木,或者大面積的水稻田,農民個人種植小麥,玉米的明顯減少。鎮上有新開了幾家農資經營店,規模都不小,競爭越來越激烈。一次出門開訂貨會,看到在田地裡呼嘯而過的無人機,再想想在地裡揮汗如雨的打藥的農民,杜蓬蓬覺得天要變了,新的時代已經開始。雖然現在的生意還行,但長此以往守舊的傳統銷售模式必然被時代淘汰,生意場上沒有一勞永逸的投資,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抓住機遇,生意長盛不衰。回到到家和父親提起這事,父親說,剛過了幾天好日子你就作罷,現在農民一人二畝地,忙裡偷閒就能幹完,誰會花那冤枉錢。杜蓬蓬知道父親的脾氣也就沒在說什麼。晚上妻子卻說,我覺得無人機是個大趨勢,現在儘管還有些困難,但這也是機會。幾年后土地都集中到大戶手裡,我們在上或許就晚了。父親主要是擔心你的身體,店裡平時那麼忙,你還要經常出門送貨,前幾天孩子他小姨還總說單位效益不好,要麼我們投資上飛機,讓他兩口子出門打藥,我們再把藥價和飛機服務價格降低一下,這不是皆大歡喜的事嗎。杜蓬蓬心想能遇到如此明事理的賢妻,自己還怕什麼。

繼承與發揚,80後農二代杜蓬蓬與植保無人機的傳奇故事

杜蓬蓬的周到服務

兩人商量好後通過酷飛科技的業務員於亮於經理定了一架六旋翼電動植保無人機,一方面安排他小姨和小姨夫到鄒平學習,一方面加大無人機打藥的宣傳,這不才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的百畝麥田蚜蟲告急,無人機大顯身手。

從接飛機到2018年6月初,半個月的時間,杜蓬蓬的飛機已服務麥田200多畝,收到當地老百姓的歡迎和認可。期間有苗木專業戶上門請他做樹木飛防,杜蓬蓬考慮到飛手飛行經驗少,婉言謝絕了。但是加緊督促飛手的練習並實時向公司專業培訓人員請教,相信經過一季玉米田除草和殺蟲的磨鍊,一定可以安全高效的接更大的飛防工程。杜蓬蓬還不斷的在酷飛科技飛防團隊裡和眾多無人機經營業戶溝通交流,對植保飛防的知識和經驗不斷的積累,感覺到無人機真正蘊藏的巨大商機,使其更加堅定將農資營銷與無人機飛防的有機結合是最正確的選擇。

繼承與發揚,80後農二代杜蓬蓬與植保無人機的傳奇故事

飛手李進準備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