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提出一大膽計劃,取消婚姻和家庭,男女只能在一起三個月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婚姻則是一個家庭的紐帶和基礎,家庭成員之間通過血緣和情感聯繫在一起,大家互愛互助,實現血脈傳承,讓幼有所養,老有所依,世上最純潔、最無私、最溫馨的感情就是在家裡。因此,我們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了婚姻和家庭,社會會變成怎樣?

可是,100年前,就有人提出要取消婚姻和家庭,提出這一想法的人就是康有為

此人曾提出一大膽計劃,取消婚姻和家庭,男女只能在一起三個月

康有為是晚清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維新運動領袖,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甲午海戰後的1895年,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引起社會不滿,同年康有為趁入京應試的機會,聯合1300名舉人發動“公車上書”,併成立強學會,請求清政府拒和、遷都、練兵、變法,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幾經周折,最後得到清政府認可,被委以變法重任。1898年,康有為發起救國圖強的戊戌變法運動,可惜的是,這場轟轟烈烈的變法只維持了103天就宣告結束。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亡海外,曾到過美國、日本、新加坡等數個國家,打著保皇黨的旗號,繼續宣傳他的改良思想。在戊戌變法時,康有為的一些新思想還是值得肯定的,比如《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就是他改革的思想基礎。

1902年,康有為避居印度,這年他正式提出了比戊戌變法更大膽、更前衛的思想,即:建立一個“大同世界”,這一思想集中在他這年完成的著作《大同書》中。

此人曾提出一大膽計劃,取消婚姻和家庭,男女只能在一起三個月

《大同書》分為十個部分(分別為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第一部分(甲部)介紹大同世界,從人道主義出發,構建一個沒有階級(等級)、沒有壓迫、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要創建這樣一個世界,就需要打破造成人們苦難的九個界限,這九個界限即書中的其他九個部分,分別是國界、級界、種界、形界、家界、業界、亂界、類界、苦界。九界核心內容分為四個:(1)、取消國家、軍隊和監獄,僅僅保留維護秩序的警察;(2)、所有土地、財產歸公家所有,不得私自買賣,人人參與勞動,並按勞分配;(3)、把世界上黃色、棕色、黑色等所有人種改造成最高級的白色人種;(4)、取消家庭和婚姻

康有為認為,要想實現這樣理想的大同社會,最根本的在於取消“家”,也就是說,要打破國界、級界、業界等所有界限,都要從“取消家庭”開始。

此人曾提出一大膽計劃,取消婚姻和家庭,男女只能在一起三個月

《大同書》家界(庚部第十章):“凡諸農田、商貿、工廠之業,全地之大,從何而歸之公?……若去民私業,此事甚易,即自去人之家始也,即欲急去國界者,亦自去家始。”

他認為家庭的存在有很多危害,比如中國人所提倡的孝道,在家裡就是空談,很少有子女能盡孝,而且人都有私心和慾望,都去追求美色、美食、美服去了,哪裡會有時間去照顧父母呢?只見因子女為了滿足私慾拖累父母的,而很少看見子女贍養父母的。

《大同書》己部(去家界 為天民):“論中國人孝為空義,罕有力行者:雖然,中國之言孝,亦以名焉耳,安見其能報哉!人之又是四肢五官也,有是體即有是體之慾,此中西人之所同也;有目則好美色,有而則好聽淫聲,有口則好美食,有身則好美服,體則好逸,神則好遊,弱則好弄,長則好淫。……其有不眾耳目體魄之慾而能顧父母之養者寡矣。吾但見縱慾累父母者矣,寡見養父母者也。”

他還認為,每個人性格不同,想法各異,大家住在一起會產生矛盾糾紛,這樣容易造成雞犬不寧。那些貪婪、奸詐、盜竊、殺掠之徒,大多是因為想讓一個家庭富裕而作出違法的事情,因此家庭是產生這些人的根源,如果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會不可思議。

《大同書》己部(去家界 為天民):“夫貪詭、欺詐、盜竊、作奸、殺奪,惡之大者也,而起原因皆由欲富其家為之。既種貪詭、欺詐、盜竊、作奸、奪殺之根,種種相傳,世世交纏,雜沓變化,不可思議。”

康有為還認為,因為家的存在,男人會把妻子和孩子當成自己個人私有,而不能讓天下共有。

《大同書》己部(去家界 為天民):“因有家之故,必私其妻子而不能天下為公。”

此人曾提出一大膽計劃,取消婚姻和家庭,男女只能在一起三個月

對於婚姻,康有為認為,大同世界,婚姻將不再存在,夫妻也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男女之間簽訂一個交好的合約。這個合約為期3個月,3個月期滿後,男女雙方都自由,不再受對方約束,可以再與其他人簽約。凡是生下的孩子,均優社會育嬰堂撫養。

《大同書》己部(去家界 為天民):“婚姻之事不復名為夫婦,只許定歲月交好之合約而已……凡男女相悅者則立約,以三月為期,期滿後,任其更與他人立約,凡生子女者,官為設嬰堂以養育之。”

人的生、老、病、死問題怎麼解決呢?康有為認為,人人都是天生的,每個人都直接屬於上天,公立政府是人人所設,因此人的生老病死應該由社會來共同負責。

《大同書》己部(去家界 為天民):“人非人能為,人皆天所生也,故人人皆直隸於天。而公立政府者,人人所共設也;公立政府當公養人而公教之,公恤之。”

康聖人提出的這些計劃,即使現在看來,也是一件非常前衛和大膽的想法,但無論社會怎樣變,家庭仍然是我們每個人最重要的港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