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不能止於抓捕傳謠者,更要解決幕後的黑手

誰製造伊利的恐慌

從3月28日劉成昆被呼和浩特警察抓捕後,我們感覺伊利隨時都有可能關門。各路大V在不顧事實的帶著節奏,說著“影射是每個公民的權利”,當劉成昆承認自己確實是故意誹謗伊利後,大V們還在繼續煽風點火的說“就算是誹謗,也應該潘剛自己出來起訴,現在伊利參與其中,這是公權私用”。

謠言不能止於抓捕傳謠者,更要解決幕後的黑手

然而事實是那些吃著“人血饅頭”的自媒體才真正沒有底限。所謂奶農,怎麼看他的行為都是“奶霸”。45歲的郭某某因與伊利公司合作中違反合同約定,被伊利公司停止收購其奶源供應,在向伊利公司索賠400萬元未果後,支付給史某某好處費1.5萬元,委託其起草併發布《伊利欺壓奶農》一文,以達到向伊利公司施壓並索要賠償的目的。

文中所稱伊利公司工作人員受賄、籤假保證書、強制購買設備等情節均為郭、史二人編造,之後史某聯繫人在網上發佈上述文章,郭某某的索賠金額也一路飆升至1600萬元。

當年某個消費者購買了幾袋過期今麥郎方便麵,便向廠家索賠450萬元,被判了八年半。郭某索賠1600萬元算不算是敲詐勒索呢?

最讓人意味深長的是,這件事情明明發生在劉成昆、鄒光祥兩個犯罪之前。為何某些媒體把這件事情挖出來後,卻把時間變成了劉成昆、鄒光祥兩個被抓之後的事情?這明顯是又想帶一波節奏:詆譭企業,詆譭依法治國的根本。然而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達成某些自媒體吸一波粉絲的卑劣目的。

如果說自媒體只為了吃一波“人血饅頭”,為了搶熱點吸粉絲這樣單純目的。可策劃這件事情的人,其真正“良苦用心”如何?明顯他不是了粉絲、不是為了製造熱點。據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講,背後的黑手是為了十幾年前,他用手段謀得的伊利股份——那股份如今價值數十億。

伊利應該追求真相嘛?

在張劍秋亮出十幾年來被前高管汙衊的證據後,前高管對此事件的回應是“不認識劉成昆,對事件不知情,並準備依法維權”。這個事實的真想到底如何?到底前高管與張劍秋兩個人誰在撒謊?

如今輿論已經漸漸平息,伊利應該尋找真相嘛?其實這已經不是伊利應該不應該尋求真相,而是廣大民眾都需要知道真相。

在某些大V帶節奏抵制伊利的時候,有人在知乎寫到:你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在為你希望的世界投票,珍惜你的選擇權,才可能見到我們期冀的那個世界。並且在補充回答的時候,該作者言之鑿鑿的說到:伊利在作惡。

謠言不能止於抓捕傳謠者,更要解決幕後的黑手

(這節奏帶的多恐怖,把自己孩子都拿出來說事)

那麼伊利到底是在作惡還是為自己的清白而戰呢?如果伊利迴避這個問題,只是把檯面上造謠的人抓起來,繼續放任幕後黑手,伊利就象別有用心的人說的“在作惡”。民眾需要知道真相,讓我們知道購買的每個伊利產品,是為了“中國乳企”的崛起在投票,是為了期望的世界在努力。

做了快消行業這麼多年,見識了很多企業在黑文來的時候,都是選擇讓時間去沖淡謠言,就象頭埋在沙子裡的鴕鳥。你以為熬過這一段時間,別人就會放過你嘛?不會的,他們還是會時不時的拿這件事情來敲打你,噁心你。

黑文就象一個膿包,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膿包挑破,把毒素解決,那樣才是真正的健康;否則你以為的健康,只是把毒素壓在體內,別人只要一碰你的痛點,那些痛徹心扉的感覺就會回來。更何況,自媒體時代,誰都知道你的痛點在哪裡。時不時的就會過來敲打你一下。

曾幾何時,伊利也是那個“頭插在沙子裡的鴕鳥”。伊利本著“家醜不可外揚”,認為與前高管只是內部矛盾,一切可以溝通的原則。拒絕追究“張三林事件”的幕後真兇,以為只是把前面幾個造謠者抓捕起來,便可以解決問題了。可事實呢?他們的不追究只會讓消費者、讓造謠者覺得伊利心中有愧,前高管尋求自己的股份是合理訴求。

看一看這次的劉成昆被抓捕後,鬧的最歡的正是當年參與張三林事件的兩個人。一個負責放消息的李希曉,一個是當年拿貼發文的姜林。姜林在所有爆料伊利的文下留言自己當年怎麼被伊利跨省,自己如何在飛機上以死相抗,說的自己好象是第一次進監獄一樣。明明他之前被判過七年刑。

如今,張劍秋把當年事件都已經曝光出來,是時候給消費者一個真相了。只要幕後黑手還在,消費者的恐慌就不會停。讓消費者真正認識伊利是很有必要的。

現在整個媒體的空間氛圍很不好,當你支持國貨的時候,他們認為這些國內企業有原罪,你花的每一分錢是為作惡者提供作惡的資本。這樣的心理影響整個民眾的消費信心,更影響國內品牌的崛起,所以現在不是伊利需要真相,而是民眾更需要真相。

伊利有問題,我們用腳投票投死它;伊利沒問題,那就把幕後黑手的抓起來,還企業一個清白還消費世界一片寧靜。

最後

影射不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但追求真相是。這次事件,希望伊利能勇敢面對,去尋求真相。不然會不停的有自媒體拿這件事來敲打企業。損失錢財是小,名聲才是大事。你不尋求真相,只會讓消費者覺得你心裡有鬼。

沒有一個消費者願意消費不真誠企業的產品。伊利被造謠事件,可能是終點也可能是個起點,就看企業如何抉擇。

同樣,中國如今發展良好,但現在的媒體環境對企業十分不好。政府需要給消費者消費的信心,把不良媒體的畫皮拆穿,為了我們的中國夢,大家一起努力……

謠言不能止於抓捕傳謠者,更要解決幕後的黑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