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學生借網貸服毒自殺 死後仍被追債

俗話說“人死債清”,可是在大陸,氾濫兇惡的“校園網貸”誘騙、逼死大學生後,還向其家人、同學繼續討債。警方對此不作為。

據華商報6月3日報導,西安大學生小森(化名)今年7月即將畢業,前一段時間他稱到河北保定找了一份工作,不料卻在當地離奇身亡。家人陷於悲痛之中,小森留下的電話卻每天接到大量來自網貸平臺的催款電話。

小森的姨媽張女士說,從5月下旬開始,小森的手機上不斷接到外地的電話,都是催他還錢的。但得知小森已經出事後,對方開始各種辱罵。再後來,張女士及其家人,以及小森的同學也接到要求小森還貸的電話。

小森的家屬將催款的現象反饋給河北警方,但當地警方稱此係民事糾紛,不予立案。

根據張女士錄下的個別催款電話,對方稱小森在他們平臺的分期借款已超期,需要及時打款歸還。多段錄音顯示,小森的借款均為分期貸,每期還款數百到一兩千不等,其中有一筆總額為9000餘元。在小森手機內的一個文件夾裡,存著包括拍拍貸借款、玖富叮噹、現金巴士、分期樂、來分期、新浪有借等9個平臺App。

經網上查詢發現,小森從2016年開始,一共在網上53個平臺借了分期貸款。由於借款的平臺數量多,借款數量並不大,總計數萬元,但累積的利息卻很驚人。小森的家屬認為,“孩子的死與這些借款有關。”

張女士說,小森家經濟條件不差,孩子平素乖巧聽話。小森的同班同學小余表示,小森學習成績不錯,他從來沒說過他在網上借過錢,但說過網貸害人,讓同學不要貸。

張女士表示,小森5月5日論文答辯,成績是94分。小森去河北保定找工作後,自5月12日起無法聯繫上他。5月17日,即傳來噩耗。小森入住了當地一家小賓館,監控顯示,小森於16日上午9時許走出賓館,再未返回。後小森的屍體在保定市政府附近一個廢品收購站的一角被發現。

警方初步認定小森是服用一種有毒工業鹽身亡,家屬因不願進行屍檢,接受了自殺結論。

近年來,因校園網貸而導致大學生自殺的案例不斷增加。陸媒報導稱,目前各種校園網絡貸款“遍地開花”。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絡貸款幾佔一半。

去年4月,廈門華廈學院大二在校女學生如夢(化名),因捲入校園貸,不堪還債壓力而自殺。如夢捲入的校園貸至少有5個,僅一平臺借入累計金額高達57萬元,累計筆數257筆。

但據如夢的同學表示,如夢生活中沒有買貴的手機、衣服、化妝品,也沒有出去旅遊,她借這麼多錢,都是用來拆東牆補西牆。

校園貸實質被指是“高息放貸”。據報導,一名女大學生為了買一部數千元的iPhone 6手機,向網上借貸平臺借錢。沒想到,最後利滾利變成鉅債20多萬,需要父母賣套房才能還清。

新浪財經專欄莫開偉曾撰文表示,無論是當下的現金貸,還是稍前的P2P網貸和校園貸,發展到今天都顯露出可怕的猙獰。如現金貸綜合折算利率畸高超過400%,有的甚至達到500%,讓涉貸者深受盤剝,傾家蕩產;“裸貸”等金融醜聞,讓不少女大學生陷入絕境。一塊投資寶地變成了墳場;撬動弱勢群體金融希望的“助力杆”變成了“屠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