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價30萬元、續航1200KM?兩大關鍵點看新能源汽車“氫鋰之爭”

近日,我國總理參觀了日本北海道的豐田新能源工廠,有一款車讓總理看後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有自媒體撰文稱“當看到某款新能源汽車時,總理臉色凝重。” 這是什麼車?為什麼總理如此嚴肅?

早已量產:不是新聞是危機

豐田的Mirai(日文“未來”之意),是全球首款量產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於2014年12月15日在日本正式上市。掐指一算,已經上市將近4年!上市之後的Mirai也並非“吉祥物”:根據2017年底的資料,“Mirai的售價為723.6萬日元,另可獲得200萬日元的補貼,終端售價523.6萬日元(約30.7萬人民幣)。日本市場提車普遍要等2個月以上,可謂一車難求!”

另外一款於2017年底在中國發布的氫燃料電池車型——本田Clarity也早已量產:2015年東京車展首發,擁有750km的續航里程,在日本本土700萬日元起的售價,摺合人民幣40萬元左右。

無論豐田Mirai還是本田Clarity,價格足以進入家用消費市場,而且動力方面,都達到了普通家用轎車2.0升汽油發動機的動力水平。但3-5分鐘加滿氣,續航里程至少650KM這些特性是現有鋰電池新能源車所不具備的優勢。

令人擔憂的是:還是很多人眼中“黑科技”的氫燃料電池轎車,不但在日本已經上市三四年,甚至進入了中國市場。反觀國內氫動力轎車企業,除了政府補貼和“廣闊市場”,他們的優勢並不多。

售價30萬元、續航1200KM?兩大關鍵點看新能源汽車“氫鋰之爭”

補貼退坡:能量密度生死線

2018年春節前夕,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等四部委發佈《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能量密度”一詞也被關注:能量密度是指在一定的空間或質量物質中儲存能量的大小。不太嚴謹的描述就是,電池佔車重的比值越小,能量密度越大,獲得的補貼就越高。

但以現有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來說,短時間提升能量密度不太可能,而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鋰電又遲遲不能進入產品推薦目錄(受到撞擊和高溫時起火點較低)。導致電動客車企業拿到最高級別補貼幾乎不可能。

而對於氫燃料電池的補貼卻一直沒有減弱,以上海市為例:5月21日,上海市科委印發《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助方案》,燃料電池車按照中央財政補助1:0.5給予本市財政補助。燃料電池系統達到額定功率不低於驅動電機額定功率的50%,或不小於60kW的,按照中央財政補助1:1給予本市財政補助。

售價30萬元、續航1200KM?兩大關鍵點看新能源汽車“氫鋰之爭”

國內市場:少些炒作更快量產

雖然豐田、本田幾年前就已經有量產氫燃料電池車上市,反觀國內,很多車企依然把氫燃料電池車當做概念來炒作。

2018北京車展上,一款續航里程達到1200KM的氫燃料電池跑車被持續刷屏。但上市時間和價格並未公佈,雖然聯合創始人承諾“最快2018年底能交付第一輛”,但仔細觀察這個“最快時間”,並非大規模量產時間。

相較之下,在大型客車市場,氫燃料電池車的產品化腳步更快:據《中國工業報》報道,宇通客車的氫燃料電池大巴在交通運輸部主辦的“第十四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上首發10.5米氫燃料電池客車,並已有小批量訂單銷售。宇通稍早推出的氫燃料客車產品,甚至還中標了聯合國項目。

一方面鋰電池技術的新能源無法突破“能量密度”瓶頸且補貼日益退坡,另一方面氫燃料電池雖然在豐田本田加持下高速發展,但國內依然有上下游產業化和消費級產品化的問題……但我們相信,隨著政策補貼的日漸精準,以及國產氫燃料轎車量產上市,也許新能源汽車的“氫鋰王者之爭”在2018年底或可初見分曉。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