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30万元、续航1200KM?两大关键点看新能源汽车“氢锂之争”

近日,我国总理参观了日本北海道的丰田新能源工厂,有一款车让总理看后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有自媒体撰文称“当看到某款新能源汽车时,总理脸色凝重。” 这是什么车?为什么总理如此严肃?

早已量产:不是新闻是危机

丰田的Mirai(日文“未来”之意),是全球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于2014年12月15日在日本正式上市。掐指一算,已经上市将近4年!上市之后的Mirai也并非“吉祥物”:根据2017年底的资料,“Mirai的售价为723.6万日元,另可获得200万日元的补贴,终端售价523.6万日元(约30.7万人民币)。日本市场提车普遍要等2个月以上,可谓一车难求!”

另外一款于2017年底在中国发布的氢燃料电池车型——本田Clarity也早已量产:2015年东京车展首发,拥有750km的续航里程,在日本本土700万日元起的售价,折合人民币40万元左右。

无论丰田Mirai还是本田Clarity,价格足以进入家用消费市场,而且动力方面,都达到了普通家用轿车2.0升汽油发动机的动力水平。但3-5分钟加满气,续航里程至少650KM这些特性是现有锂电池新能源车所不具备的优势。

令人担忧的是:还是很多人眼中“黑科技”的氢燃料电池轿车,不但在日本已经上市三四年,甚至进入了中国市场。反观国内氢动力轿车企业,除了政府补贴和“广阔市场”,他们的优势并不多。

售价30万元、续航1200KM?两大关键点看新能源汽车“氢锂之争”

补贴退坡:能量密度生死线

2018年春节前夕,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能量密度”一词也被关注:能量密度是指在一定的空间或质量物质中储存能量的大小。不太严谨的描述就是,电池占车重的比值越小,能量密度越大,获得的补贴就越高。

但以现有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来说,短时间提升能量密度不太可能,而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又迟迟不能进入产品推荐目录(受到撞击和高温时起火点较低)。导致电动客车企业拿到最高级别补贴几乎不可能。

而对于氢燃料电池的补贴却一直没有减弱,以上海市为例:5月21日,上海市科委印发《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方案》,燃料电池车按照中央财政补助1:0.5给予本市财政补助。燃料电池系统达到额定功率不低于驱动电机额定功率的50%,或不小于60kW的,按照中央财政补助1:1给予本市财政补助。

售价30万元、续航1200KM?两大关键点看新能源汽车“氢锂之争”

国内市场:少些炒作更快量产

虽然丰田、本田几年前就已经有量产氢燃料电池车上市,反观国内,很多车企依然把氢燃料电池车当做概念来炒作。

2018北京车展上,一款续航里程达到1200KM的氢燃料电池跑车被持续刷屏。但上市时间和价格并未公布,虽然联合创始人承诺“最快2018年底能交付第一辆”,但仔细观察这个“最快时间”,并非大规模量产时间。

相较之下,在大型客车市场,氢燃料电池车的产品化脚步更快:据《中国工业报》报道,宇通客车的氢燃料电池大巴在交通运输部主办的“第十四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首发10.5米氢燃料电池客车,并已有小批量订单销售。宇通稍早推出的氢燃料客车产品,甚至还中标了联合国项目。

一方面锂电池技术的新能源无法突破“能量密度”瓶颈且补贴日益退坡,另一方面氢燃料电池虽然在丰田本田加持下高速发展,但国内依然有上下游产业化和消费级产品化的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政策补贴的日渐精准,以及国产氢燃料轿车量产上市,也许新能源汽车的“氢锂王者之争”在2018年底或可初见分晓。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