懟完某家公司後,我決定認真聊聊P2P理財這件事!

懟完某家公司後,我決定認真聊聊P2P理財這件事!

本週一,保乎精算君分享了自己一次不太愉快的P2P理財經歷,很多讀者看到推送後給我留言安慰。這裡告知下目前事件的處理情況:資金的確已經被系統自動續期投到新項目上,我也只能接受了,不過還是要說,請該平臺多注意用戶體驗,改善業務流程。

說回P2P理財,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精算君自己也是一個重度參與者。因為,作為北美精算師的我,曾經參與創辦和經營過一家有上市公司背景的P2P網貸平臺。雖然離開公司有一段時間,但仍非常關注這個行業。

今天,按照週一的安排,我將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P2P網貸的點滴經驗:

1. 從經營角度說P2P的發展

2. 從投資人角度選P2P平臺

希望能給你參與P2P理財提供一些幫助。

一、經營者是怎麼看P2P網貸的?

懟完某家公司後,我決定認真聊聊P2P理財這件事!

P2P網貸模式其實說起來很簡單,最直接就這種:你要借錢,我作為平臺將借款需求在線上發佈,對接投資人。早在2007年,以拍拍貸為代表的這種純網絡借貸平臺就開始出現。但網貸真正進入直道高速發展的,我認為是從13年開始。

作為曾經的經營者,我要說,關係一家網貸平臺存亡的從來不是有沒有投資人,而是有沒有優質穩定的借款人。之前很多跑路、自融的平臺,都因為缺真實借款主體,然後受不住金錢的誘惑,平臺自身利用龐氏騙局坑投資人。

通常來講,P2P平臺的借款主體有兩種:1.企業法人;2.個人。企業借款用於短期過橋週轉,個人則是消費。這些借款主體的來源也有兩個:1.第三方機構推薦;2.自營。

懟完某家公司後,我決定認真聊聊P2P理財這件事!

第三方機構推薦是最常見的,這些推薦機構有小額貸款公司、消費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典當行等,受當地的金融辦和行業協會共同監管。同時,推薦機構還承擔借款逾期或違約後大部分的墊底賠款責任。這種模式對P2P網貸平臺最大的好處是:借款源“批發式”導入,省事。但其弊端又非常明顯:在需要代償時,推薦機構的信譽、償付能力常常會出現問題。另外,它們所提供的借款源是否真實,網貸平臺是很難每一個都校驗清楚的,平臺投資人就更難了。

關於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問題,我有過深刻體會。當年,我們曾經接入過一家佛山本地擔保公司,屬於市擔保協會副會長單位。當它推薦的一筆300萬擔保貸款出現嚴重逾期時,卻找種種藉口遲遲不願意代償。我們足足跟進一年,通過各種手段軟硬兼施,才逐步清償。這也直接促使我們放棄這種第三方推薦借款主體的模式,專注於自營業務。

雖然弊端明顯,但這種第三方推薦模式依舊是目前的主流。只不過,受經濟環境和監管規則的影響,

借款主體的准入標準被改變了。面向企業法人的貸款不再是香餑餑,反而那些面向個人的消費貸款成為了主流2013年前後,專注於個人消費信貸的第三方機構,以捷信、北銀、中安信業、宜信等公司為主,後來又有趣分期(趣店集團)、分期樂(樂信集團)以及電商平臺白條貸等巨頭的加入。

小而分散是個人消費貸款的優勢所在,並且還款和追償邏輯清晰,即基於個人工作收入或親朋好友的幫扶。借款人主要來自非信用卡用戶,包括工薪白領和剛畢業的大學生。個人消費貸款的場景很豐富,3C消費、買房、買車、租房、裝修、旅行、教育等等,只要是大額消費,基本上都可以對接貸款。

這種針對個人消費貸款的模式,我們也曾經嘗試過,當時切入的場景是住房首付貸,聯合一家房地產中介和一家開發商,同時在長沙和深圳開展業務。後來因為公司經營方向調整的原因,業務被暫停了,算是錯失了一次轉型發展的機會吧。

懟完某家公司後,我決定認真聊聊P2P理財這件事!

按照去年銀監會、工信部、公安部和網信辦聯合公佈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目前這種個人消費貸款業務最符合監管要求。另外從業務模式、風險分散程度以及代償壓力來講,也最合適P2P網貸行業。縱觀目前的網貸市場,已經成功轉型的平臺無不都以這類消費貸款業務為借款源的核心,都在深度挖掘各種消費場景。

二、 投資人應該怎麼選P2P平臺?

其實,對於普通投資人而言,我們不能有經營者一樣的“內幕消息”來了解網貸平臺的經營實際狀況,這是金融行業客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但善用各種信息渠道,還是能幫助我們解開一些謎團。

首先,我列出4個標準,供大家參考:

懟完某家公司後,我決定認真聊聊P2P理財這件事!

1.成立時間

成立時間不晚於2015年,因為2015年以後,P2P行業的大格局已經形成,一線公司的品牌和業務集中度在不斷提高。

2.股東

股東背景真實、過硬,BAT、上市公司、國有控股企業優先,但必須通過紅盾網檢查平臺背後主體公司的工商登記情況,查看其股東是否與描述相符。

▲有些網貸平臺背後的控股公司,已經無法通過網絡信息渠道瞭解,建議一定要聯繫平臺客服問清楚。

3.借款源

主要以小額個人消費貸款以及其他個人信貸為主,借款人的信息披露儘量詳實。

4.銀行存管

完成與商業銀行資金存管,標準是,在首次註冊或投資時,會從網貸平臺跳轉商業銀行,設置你個人專屬的資金存管賬戶交易密碼

接下來,我講講選平臺過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具體事項。

懟完某家公司後,我決定認真聊聊P2P理財這件事!

有P2P理財經驗的朋友都知道,現在很多平臺都不再提供一個個“散標”供你投資(散標 = 單獨一個借款人),而是

採用“集合標”方式,即將各種散標和債權轉讓標打包,裝入“固定期限、固定收益率”的理財計劃發售,投資人授予網貸平臺決策權,由平臺自動匹配投資人的資金和各種債權。簡單而言,就是一種自動投標工具。利息始終由借款人支付,但理財計劃到期本金可能是下一批新投資人的錢,集合受讓了這批債權。

在這種理財模式下,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也是我考察的重點。做得比較好的P2P平臺,通常在每個投資計劃下,會詳細記錄每筆資金使用情況以及原借款主體的詳細描述(包括借款人的詳細工作信息、資產信息、信用評分、借款用途、還款來源以及在該P2P平臺的其他借款情況介紹的披露)。我們還可以去分析,按照這裡描述的借款人工作情況和收入水平,是否能匹配這筆借款金額和用途。我就曾經在某平臺見過這樣的不合理描述:借款人是小企業主,企業月均銷售收入過百萬,卻申請一筆不到4000元的消費貸款。

每筆資金使用記錄後面還會對有一一對應的電子合同

,可以查看裡面寫的借款人的信息、資金用途是否與項目描述一致,瞭解借款人的推薦方、擔保方,以及本息代償機制。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考察這些借款人的推薦機構,甚至體驗一次它們的借款流程,來對這些機構所推薦借款人的真實性做側面評估。簡而言之,就是去實打實地“借一次錢”,看看他們的審核環節是否嚴謹,能否在關鍵的資料上作假等等

三、關於銀行存管有話說

懟完某家公司後,我決定認真聊聊P2P理財這件事!

關於銀行資金存管,我認為這是一個幫助投資人篩選P2P平臺的重要標準。首先,經過銀行一輪篩選,能落地存管業務的P2P平臺基本素質都過硬;第二,能跟大銀行合作的平臺,按照強強聯合原則,能得到更高評級。

不過,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真實的銀行存款業務,一定會給你開設一個專屬的“電子賬戶”,你可以通過存管銀行提供的入口登陸進去,核查交易記錄。

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截至2017年5月8日,有205家P2P網貸平臺與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並上線。其中廣東華興銀行完成上線的平臺最多,有63家;其次是江西銀行,有44家;浙商銀行排第三,有24家;其餘銀行分別完成上線1-16家。目前城商銀行是開展網貸資金存管的主力。

我整理了部分已經落地銀行存管業務的網貸平臺,供大家參考。不過,當中有些銀行並沒有達到上面我說的“專屬電子賬戶”標準,例如廣X銀行。

懟完某家公司後,我決定認真聊聊P2P理財這件事!

▲詳細名單:http://www.wdzj.com/news/yanjiu/97654.html

四、對幾家平臺的看法

最後,我整理了目前我正在投資或者一直關注的幾家平臺的看法,希望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

1. 紅嶺創投

P2P超級大額借款標的的鼻祖,靠平臺直接兜底承諾得到快速發展。借款項目主要來自房地產行業,一旦出現壞賬,處置壓力非常大,這幾年屢次爆出大額壞賬。目前大額標已經停發,替代為小額個人借款的散標,但借款人的信息披露完整性有待提高。總體來講,是受這次網貸管理辦法影響最大的一家老牌P2P平臺,目前仍處於水深火熱的轉型期。

投資建議:謹慎選擇

2. 人人貸

明星級別的老牌平臺,獲得過頂級VC投資,

除了做P2P理財業務之外,也有自營的信貸業務,形成線上投資和線下借款的業務閉環,借款業務由集團下屬另一家公司“友眾信業”負責。借款人多數為個人,借款用途多數為日常消費、裝修、買車、臨時資金週轉等,借款人出現逾期或違約,由友眾信業用預提的風險準備金進行墊付。理財端採用“集合標”的方式,投資項目下面關於借款人的信息披露相對完備。但是對投資到期資金的退出提醒不足,有部分霸王條款。(週一說的就是它)

投資建議:可選

3. 有利網

另一家明星級別的老牌平臺,也獲得過頂級VC投資,公司經營軌跡與人人貸頗為相似,也是專注於做針對個人的小額信貸業務,理財端有“集合標”和“散標”兩種。給有利網提供借款主體的是利信和普惠快信兩家公司,再由其他融資擔保公司提供擔保並對逾期或違約的貸款進行代償。也曾有消息稱利信和普惠快信的實際控制人也是有利網的創始人。借款人的信息披露也比較完善。

這幾年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應該是2015年初創團隊的拆夥,但目前應該已經消化了。

投資建議:可選

4. 積木盒子

公司發展軌跡和狀態與人人貸和有利網類似,也是以個人消費貸款為主,理財端常見的也是集合標,沒有什麼硬傷。這家平臺最大亮點應該是管理團隊的履歷和這兩年在金融科技上的發力

投資建議:可選

5. 陸金所

論股東背景、交易規模、發展前途以及能對消費者產生無形心裡影響的品牌效應,行業內無出其右。不過,陸金所早已不是純P2P網貸平臺,而是以各種非標金融資產的證券化為主。關於這些非標金融資產,我想說,交易結構相對複雜,目前看到的資金最終投向,多跟房地產行業相關

,起投門檻高(10萬元起),但通過交易說明書瞭解的本息安全保障措施較弱。所以,做投資決策在一定程度上會依仗對於平安集團品牌、資管能力和壞賬處置能力的信任。而對於純P2P理財,陸金所的借款源也是以個人小額信貸為主,其最大的問題在於理財端,即短投資期限的收益率偏低,而長期限的,鎖定期通常為36個月,年化收益率卻只有8%左右,相對其他平臺並不具備優勢。

投資建議:謹慎投資非標資產,P2P理財可選。

保乎·小結

關於P2P網貸行業,從2013年進入直道快速發展,到2015年風險急劇爆發,到2016年監管框架出臺,2017年終於要落實整改完畢,我想應該能給作為投資人的我們更多信心和把握。我自己雖然已經不再是行業的從業者,但多少還有一些人脈累積,也作為投資人仍然一直參與其中。

如何辨識和挑選P2P平臺,我認為是參考監管發展進度。

第一,缺監管或者監管剛落地的時候,肯定是挑選頭部平臺,邏輯是平臺排名越靠前,平臺股東和經營者的“作弊”成本越高。第二,在監管比較成熟的時候,業務模式的可持續性、創新能力,以及對於投資人最重要的收益率,應該成為我們重點關注的部分。所以,就現階段而言,頭部P2P平臺的品牌和業務集中度應該還會提高,我認為這些平臺也是我們做網貸投資的最佳選擇。

另外,我更願意選擇專注於個人小額信貸業務的平臺,而不是大額企業週轉貸,這些借款人要不來自集團兄弟消費金融公司,要不來自外部合作渠道。建議要認真考察下這些消費金融公司的資質和業務,甚至可以考慮親自借一次錢。

最後,非常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跟我互動,可以聊聊:你們在哪些P2P平臺做過理財?遇到過什麼奇葩事?有被坑的經歷嗎?你是怎麼挑選P2P平臺的?我都會認真回覆並放出來給讀者們參考的。

懟完某家公司後,我決定認真聊聊P2P理財這件事!

懟完某家公司後,我決定認真聊聊P2P理財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