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古代皇帝稱自己皇后為“梓童”?

付加苗子

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在各種小說戲曲中,皇帝稱自己皇后為“梓童”。其實這種說法跟“哀家”什麼的一樣,多為民間臆測,並非真實。


關於“梓童”兩字的來歷,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論語·季氏》記載:“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這裡說的君夫人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的正妻,但注意,這裡是這些諸侯正妻的自稱而非君主對她們的稱呼。所以“小”是謙稱,自謙的表示,跟自稱“小人”、“下官”是一個道理。


由“小童”演化出來的是“子童”。開始出現於元明時期的元雜劇、小說平話中,由小童演變為子童,估計是因為宋代開始程朱理學盛行,覺得將國君夫人稱為“小”不合理,就變成了“子童”。這些小說平話戲曲中就變成了皇帝對皇后的稱呼了。但實際上說白了也是民間臆測,真的皇帝稱皇后什麼還能讓你們這些小老百姓知道嗎?“小童”作為自稱出現“小”是合理的,但皇帝為什麼要叫皇后“子童”?這就完全不合理,顯然以訛傳訛罷了。


那“子童”又怎麼演化成“梓童”呢?一來是同音,二來是可以通用,《尚書大傳》引商子曰:“梓者,子道也。”可能那些寫小說戲曲的民間藝人也覺得“子童”像在叫兒子,不合理,就找了個高大上一點的字眼。另外還有著名的野史《漢武故事》,講漢武帝夢見梓樹而臨幸衛子夫,生子,立衛子夫為皇后。當然這都是無稽之談。

最後說回來,子童也好、梓童也好,都是民間臆測,出現於小說戲曲平話中,千萬不要真以為皇帝就叫皇后“梓童”。沒有任何權威的官方書籍或是史料這麼記載。


伊耆角木

皇后稱呼很多,小君,小童,子童,梓童,從這些稱呼來看應該是一個逐漸演變發展的過程。

“子”與“梓”中古聲韻相同,具有同音通假的條件,且“梓”有以下諸訓:《尚書大傳》引商子曰:“梓者,子道也。”《詩·鄘風·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疏〕陸機雲: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為梓。《正字通》:梓,百木之長,一名木王,羅願曰:室屋間有此木,餘材不復震。”

所以梓這種樹木本身就有特殊意義,地位尊貴,綿延子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