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葡萄,掌握這幾個專業技術,高產不是夢!

一、栽培價值

葡萄結果早,產量高,定植後2~3年即可開始結果,且經濟壽命長,一般可達30~50年。栽培得法,經濟效益甚高。葡萄繁殖容易,適應性較強,耐旱、耐瘠、也較耐鹽鹼。適於丘陵山地、沙荒地和灘塗地成片栽培,也可充分利用四旁隙地栽培,美化、綠化環境。葡萄植株高矮,易於控制,是進行保護地栽培(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的重要果樹樹種。

種葡萄,掌握這幾個專業技術,高產不是夢!

二、主要種類和品種

葡萄為葡萄科葡萄屬的植物,是一種多年生的藤本果樹。按其原產地的不同,大體分為三個種群,即歐亞種群、北美種群和東亞種群。生產上常見栽培的葡萄,主要為歐洲葡萄和歐美雜交種葡萄,少數為山歐雜交種葡萄。歐洲葡萄根據生態地理特點又可分為三個品種群,即東方品種群、西歐品種群和黑海品種群。東方品種群的品種長期在華北、西北馴化栽培,適應於大陸性乾旱氣候下栽培,在江淮流域栽培容易徒長、罹病,成績不佳。西歐品種群和黑海品種群的品種主要也只適於在淮北及其以北的地區栽培,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主要栽培的是歐美雜種葡萄品種。主要品種有玫瑰香、黑罕、金後、乍娜、京超、京亞、巨峰、先鋒、國寶、藤稔、康可(以上為鮮食或制汁品種)和白翼、白雅、法國蘭、北醇(以上為釀酒品種)等。

三、生長結果習性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生長結果習性

葡萄根系發達,再生力強,根壓大,吸收力強,故葡萄抗旱、耐瘠、耐鹽鹼,不怕耕作傷根。植株蔓性,不能直立,需設支架扶持。枝條稱枝蔓,生長迅速,節間長,借卷鬚向上攀援生長,年生長量可達1米~10米以上。新梢由單軸生長和合軸生長交替進行形成,使新梢上的卷鬚呈規律性分佈。歐洲葡萄的卷鬚及花序呈間歇性,美洲葡萄呈連續性。歐美雜種則間歇性不規則。葡萄新梢不形成頂芽,只要氣溫適宜,可以一直生長。自然生長情況下,養分不易積累,上部枝蔓多成熟不良。栽培上應勤加摘心,限制其加長生長。枝蔓生長具明顯的頂端優勢和垂直優勢。

芽為復混合芽,又稱“芽眼”。每節葉腋中存在兩個芽,即夏芽和冬芽。夏芽是裸芽,隨新梢生長當年萌發為副梢,有的品種副梢上可以生有花穗。冬芽外有鱗片包裹,一般在第二年春天萌發,其中除主芽外,還可包含3~8個預備芽,其中僅2~3個發育較好。春季萌芽葉,經常產生雙發芽、三發芽的現象,當主芽受損時,預備芽能補充萌發取代。

葡萄的花序為復總狀花序(圓錐花序)。大多數葡萄品種為兩性花,能自花授粉正常結實。葡萄落花落果較嚴重。花後3~7天開始落果,花後9天左右為落果高峰,前後持續約2周,其後一般即很少再脫落。除品種因子外,花期低溫陰雨,枝梢徒長,或是樹勢衰弱,土壤缺硼,都會造成大量落果。一般美洲葡萄和歐美雜種葡萄的漿果內多具有肉囊。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葡萄原產暖溫帶及亞熱帶地區,性喜溫暖乾燥的氣候。歐洲葡萄不耐寒,根系在-5℃—-7℃、枝蔓在-15℃—-18℃時即受凍害。美洲葡萄抗寒性較強,栽培品種也不多,不存在凍害的問題。漿果成熟期較高(28度~32度)的氣溫和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利於漿果的著色和提高品種。

葡萄耐旱忌溼。年降水量600毫米~800毫米即能滿足生長結果的需要。花期及漿果成熟期雨量過多,影響著果和漿果品質的提高。多雨還常引起枝葉徒長,病害發生嚴重,這是長江流域難以順利栽培大多數歐洲葡萄品種的主要原因。美洲葡萄耐溼力強,一些歐美雜種葡萄也較耐溼,且抗病,南方地區適於栽培。

葡萄喜光性強。光照充足時,植株健壯,花芽分化良好,產量高,品質好,漿果含糖量高。有些品種漿果的充分著色需要有光線的直接照射,如玫瑰香、黑罕、甲州三尺等。但光照過強,也會引起漿果的日灼。

葡萄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但最適宜的土壤是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沙質壤上或礫質壤上。沙質土和礫質上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植株養分的積累,漿果成熟早而含糖量高,所以最適於栽種。土壤過於粘重則影響漿果品質。土壤酸鹼度在PH5~8之間均能正常生長。

四、葡萄扦插

1)插前準備

在秋季進行深翻,冬灌熟化土壤的基礎上,翌年3月底4月上旬全園再翻耕一次,然後整平床面,按行距2.75米開寬1.2米、深0.2米栽植溝,在栽植溝中間開定植坑。定植坑深60釐米、直徑60釐米或寬60釐米、深60釐米。栽前每畝有機肥800-1000公斤和40-50公斤優質複合肥,混入數倍的表土,均勻施入坑或溝內,灌足底水。選擇節間較短,髓部小,芽眼充實飽滿,色澤正常,生育健壯,無病蟲,粗度在0.7-1.0釐米的一年生主梢枝,剪留4-6芽,剪口要求上平下斜。插前用50ppm萘乙酸浸泡生根部位24小時。用5波美度硫合劑浸1-2分鐘消毒。

2)扦插方法

有穴插和條插2種。穴插,每穴5條,株距15釐米,每畝805根;條插,株距18-20釐米,每畝1300-1400條。要求插條地上部露一芽。

3)扦插後管理

除制定全面栽培技術措施外,在管理上採取促成活、促生育、保健壯成熟,防草荒、防病蟲、防旱澇、防人為操作等措施。成苗後的管理同插育苗後移栽相同。

五、覆膜管理

(1)薄膜選擇與覆膜。薄膜的強度高低地南方大棚葡萄栽培的重要因素,夏季高溫、強紫外線照射使用薄膜迅速老化,經初秋颱風襲擊使薄膜損壞漏水,導致果實發生病害。目前國內生產的高強度塑料薄膜地理想的抗老長壽膜。早熟品種從2月覆蓋到8月果實採收後揭膜;晚熟品種從3月覆蓋至9月果實採收,歷時均不越過半年,長壽膜老化不明顯,因而可以連續使用2季(2年)。但晚熟品種每檔棚架均需加上壓膜線,以增加抗風能力,膜取下需第上標籤註明棚號,以備用來年蓋在相同棚上,大棚膜幅以8米為宜,可以直接覆蓋兩側,有利於避雨控水。促成栽培大棚(早、中熟品種)上蓋薄膜,下攔圍裙保溫;避雨栽培大棚(晚熟品種)無需保溫,可以不加裙邊,使兩側通風性更好,有利於延後成熟。

(2)棚內保溫和保溼。覆膜後大棚應保持日溫28℃,夜溫不低於10℃。事實上2月份江、浙、滬一帶棚內外溫度差需保持15℃以上,才能使大棚內達到理想的溫度,大棚內溫度高低地萌芽早晚的決定因素,而提高夜溫則比提高晝溫更重要。

(3)覆膜前

大棚內充分灌水,使棚內空氣相對溼度在萌芽期間保持90%以上高溼,有利於萌芽整齊,如萌芽前大棚內空氣溼度過低,枝芽過幹,會推遲萌芽,甚至枯芽。覆膜後大棚內充分灌水會導致土溫下降,因而儘量避免覆蓋後中途灌水,可以採取枝上噴水的方法提高芽的溼潤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