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貴水醉“春風”——探訪貴州現代水利脫貧攻堅戰場

這是一個被群山環繞,交通不便經濟落後的地區,全省66個貧困縣中,50個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這是一個喀斯特地貌,工程性缺水嚴重的的區域,水利工程供水能力116億立方米,缺口達34億立方米以上;

這是一個坐擁綠水青山,生態資源豐富,民風淳樸的家園,在深化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時期,提質增效,大力推進骨幹水源工程建設;鄉村振興,不斷拓展民生水利發展內涵;脫貧攻堅,穩紮農村基礎設施齊走小康路……貴州省水利人開拓進取、奮發有為,治水興水高潮迭起、亮點紛呈,用一個個興水為民,笑中含淚的扶貧“逆襲”故事,譜寫了全省水利改革發展史上的壯麗篇章。

黔山貴水醉“春風”——探訪貴州現代水利脫貧攻堅戰場

黔山貴水醉“春風”——探訪貴州現代水利脫貧攻堅戰場

思南縣塘頭山區現代水利建設思南縣塘頭山區現代水利建設。

立夏時節,碧日晴空,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甕溪鎮深山林裡的一個山頭上,工人揮汗如雨,大型機械來回穿梭。

這是思南縣農村基礎設施水利扶貧項目一期工程付家寨水廠建設現場,離縣城有近3小時環山車程。青山掩映間,一個個橙色安全帽在千米高的山頂來回奔走,彰顯著生機與活力。

新建規模水廠,架設骨幹水網,推進智能管控,在山區農業縣構建全覆蓋、互聯通的“大水網”,一步到位實現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快步加速解決貧困山區用水難題……在貴州,像思南這樣大興現代水利助推脫貧攻堅的地方,還有很多。

受制於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及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群山峻嶺環繞中的貴州,水資源儘管豐富,但開發利用難度係數極高,水利基礎設施欠賬大,多地因水致貧,受困於水。

水利扶貧“春風”起,標本兼治民增收。2018年,伴隨著脫貧攻堅戰役的縱深推進,在黨中央的關懷支持悉心鼓勵下,貴州水利吹響“春風”行動的號角,規劃引領、政策傾斜、機制創新,強健“骨幹”破解工程性缺水難題,引“小康水”進萬家助力農飲安全提質增效,農田基建、災後重建、駐村幫扶……現代水利思鉅變,以水為媒謀出路,克難攻堅闖“黔”程,為讓希望的甘霖在山間流淌,讓青山綠水成為名副其實的“貴山貴水”,交上了一份令百姓滿意、讓群眾放心的脫貧答卷。

黔山貴水醉“春風”——探訪貴州現代水利脫貧攻堅戰場

01 強“筋”健“骨”

百姓家清流不斷

工程性缺水就要用工程的辦法解決。對於貴州來說,要補齊供水保障能力不足的短板,必須大力推進以骨幹水源為主的水利工程建設。

“我們都知道這是政府在幫我們做好事,都非常配合,真心的感謝!”家住思南縣許家壩鎮許家壩村椏上村民組的小夥子王天強十年前才和家人一同從山裡搬到鎮上,趕上解決農飲安全的好時代,一家老小用上了自來水。但由於水源供水不穩,只能等水來時搶著用水。

黔山貴水醉“春風”——探訪貴州現代水利脫貧攻堅戰場

思南縣大水網建設。

“‘大水網’工程的首要任務是完善骨幹水網,依託骨幹水源工程作為供水水源,暢通筋脈,把千家萬戶如同毛細血管一般的供水管道連接起來,實現互聯互通,再新建一批規模化大水廠,健壯的心臟也就有了,這樣我們的城鄉供水體系就真的‘活’了!”思南縣水務局局長張翔在全縣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規劃會議上的一席發言,超前切中安全飲水提質增效的關鍵點,躍然紙上描繪出一幅“大水網”的震撼圖景。

如今,伴隨著思南縣農村基礎設施水利扶貧項目一期、二期有序推進,這一設想正慢慢從藍圖變成現實。

從撒“胡椒麵”的投入模式,到整合統籌專項資金,思南縣在各個方面不斷創新發展思路:打破傳統區域化供水模式,構建水網;新建大水廠,初具規模;依託骨幹水源工程為核心,供水穩定;充分利用原有水利基礎設施,節約省時;7.3億元國開行專項建設資金,妙手融資;安裝流量計和智能水錶,智慧用水……思南縣緊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一舉解決70萬人的飲水安全保障問題。

“圖標上紅色的這一段,是隱蔽管道,需要穿隧施工,是整個工期中最關鍵,最耗時,最耗資的部分。”站在水利扶貧二期項目區域之一的椏上水廠施工現場,思南縣水務局副局長楊昌世一邊指著飲用水供水水網規劃示意圖,一邊介紹。“主管網管徑1米1,從中型過水灣水庫利用高差全程自流到各個水廠,實現跨區域調水和長距離輸水,能夠保證全縣家家戶戶的水源充足品質穩定。”

根據山區城鄉供水安全和農田灌溉特點,為優化水資源佈局,提高節水效率,有效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貴州省在水利建設中積極推行長距離管道輸水。

“大水廠+骨幹水網+遠程調度+遠程傳輸+智能控制”……隨著“大水網”戰略粗具雛形,思南縣的飲水安全逐漸從“全國十大基層治水經驗”之一的“以水養水”--建、管、養、用一體化,進入了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的飲水安全新時代,探索創新了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新模式。

在貴州,越來越多的地方與思南一樣,正大步走上安全飲水提質增效的快速道。

2017年落實水利投資395.9億元,開工建設63個骨幹水源工程,年供水能力總量達到116億立方米……一組組數據背後,是大扶貧時代的貴州水利步伐;到2020年實現“市州有大型水庫、縣縣有中型水庫、鄉鄉有穩定供水水源”年供水能力達到150億立方米以上,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戰略目標正在快馬加鞭逐步實現。

開建骨幹水源工程,實施“小康水”行動計劃,解決2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建設47個小農水項目縣,綜合治理126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35箇中小河流治理項目……陽春三月,一場“春風行動”,拂暖了多彩貴州的深貧縣村。

貧困地區幹大水利,推進大扶貧,資金保障是關鍵。通過積極爭取財政加大投入、實施金融優惠政策、發揮融資平臺作用、吸引社會資本等方式,貴州上下多渠道籌集水利建設資金,多個國開行項目及PPP模式保障資金到位,水利投入取得重大突破,為全速推進深度貧困地區水利脫貧攻堅備足燃料,動能強勁。

憑著求真務實,動真碰硬的作風,貴州被水利部、國家發改委評為2017年度水利建設真抓實幹成效明顯激勵的5個省份之一。

“等年底這工程修好了,咱村裡就能全天都有自來水了,再也不用等水洗澡啦。”看著椏上水庫一點點修起來,王天強暢想著以後不愁用水的日子,臉上露出喜滋滋的神態。

黔山貴水醉“春風”——探訪貴州現代水利脫貧攻堅戰場

02 智慧水利

阡陌間變患為利

行走在塘頭鎮,筆直的排洪渠兩旁,一塊塊分類種植的葡萄園、草莓、柑橘、柚子等現代農業產業,經過自動化節水噴灌系統均勻噴水後,長勢喜人。殊不知,半個月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密集降在萬畝良田上,眼看著就要淹沒溝渠漫入田間。

放在過去,這必然是一場硬仗,只能靠水務部門工作人員冒雨在田間組織排澇搶險的努力下化險為夷。

如今,得益於山區現代水利塘頭現代試點區項目的建成使用,操作員曠美琪在接到當地水務服務中心主任陳仕強的指令後,只需要打開手機,遠程操作,彈指間,一道道翻板壩就在自動化控制下平穩及時降閘,將滾滾洪流洩入龍底江中,保得萬畝良田安瀾。

黔山貴水醉“春風”——探訪貴州現代水利脫貧攻堅戰場

思南縣付家寨水廠施工現場。

“過去塘頭區就是個低窪,周圍排水系統不健全,年年汛期被水淹,農作物嚴重受災,根本沒法發展。”陳仕強說,得益於現代水利建設,水源工程、灌溉工程和防洪排澇工程一步到位,全部實現了現代化管理。

只要輕點鼠標,就能執行數據信息實時指令。除了防洪設施,在塘頭區,灌溉體系中的幹管、分幹管、一級支管處等重要管網分水處均可以自動測流、測壓,具備自動輸配水功能,工作人員可自由選擇現場點控、管理房群控、遠程網絡片控,還可以採用手機APP方式實現控制。

塘頭山區現代水利試點區是貴州省推行山區現代水利的眾多試點之一,也是全省探索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革的一個縮影。

4年前,貴州以山區現代水利示範工程為試點,探索水利工程“建管養用”一體化工作機制,統籌推進涉水事務改革,確保每一處工程建得成、管得了、養得起、用得好。

山區現代水利是貴州農業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是精準扶貧的一個創新抓手。

在塘頭區,項目覆蓋範圍內供水保證率達100%以上,解決了塘頭集鎮及周邊村寨4萬餘人飲水安全,保障14450畝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灌溉用水,實現了壩區內“洪能防、澇能排,供水及時有保障”的綜合農業水利工程目標。

與此同時,塘頭現代水利試點區結合鄉村旅遊發展,建設現代水利工程渠系佈局尊重自然,不僅為園區農業提供了灌溉水源,也為景區提供供水水源。同時,新建的生態堤、人行便道、生態長廊、生態被、草皮等有機結合,既美化了園區,也同步推動了園區景觀化、農旅一體化建設。2016年成功被列為省級思南縣龍底江山區現代水利風景區。

“變水患為水利,變荒田為寶地,現代水利項目徹底解決了山區水利建設防洪排澇、供水、灌溉及渠道維修難等瓶頸制約。”陳仕強自豪地介紹。如今,塘頭區已成為全省農業水價改革的排頭兵。

黔山貴水醉“春風”——探訪貴州現代水利脫貧攻堅戰場

03 精準灌溉

貧山溝流金淌銀

品茗香,嘗茶食,清揚的音樂中,舒展曼妙的瑜伽動作……5月初,一年一度的“禪茶瑜伽·養生鳳岡”鳳羽伽人魅力文化大賽在遵義市鳳岡縣禪茶瑜伽溼地公園揭開面紗,向世人展現200位瑜伽達人身姿曼妙在茶尖起舞的盛況。

鳳岡,一個曾經沒有家鄉河的山間缺水區,一個村裡小夥子們愁找不到媳婦的光棍村,經過現代水利建設,如今,以茶富民,以茶興縣,搖身一變,成為全國唯一富鋅硒茶園,生態示範縣,瑜伽禪茶小鎮,成為一個來了不想走的人間仙境。

漫步在遵義市鳳岡縣茶海之心永安鎮的田壩村茶園裡,道道茶林,滿眼翠綠,更有棧道別致古樸,空氣清新茶香四溢,凝神呼吸神清氣爽。

黔山貴水醉“春風”——探訪貴州現代水利脫貧攻堅戰場

鳳岡縣智能節水灌溉。

穿過茶園小徑,只見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婦人揹著茶簍蹣跚而來。“我可是村裡有名的採茶員哦!”蔣老太是永安鎮田壩村堰坎組村民,家有10畝茶園。老人說,她家的茶葉種植、施肥、管理和採摘技術都得到了仙人嶺茶葉有限公司的無償支持和幫助,公司逢年過節還送大米、菜油。

像蔣老太這樣得到幫扶的茶農還有許多。如今,田壩村500多戶茶農人均種茶1.5萬畝,人均收入上萬元。其中,54戶建檔立卡困難戶已基本脫貧。

“這片園區的4770畝有機茶園已經實現精準灌溉全覆蓋啦!”鳳岡縣水務局工作人員介紹,得益於貴州山區現代水利鳳岡縣田壩試點區一期項目的落地,半年前,田壩茶區有機茶園高效節水噴灌項目及現代化管理科技項目已全部建成投用。如今,在工作人員的遠程操控下,3.95萬個噴頭自動啟動噴淋作業,採取噴灌、滴灌、微灌的現代節水灌溉方式,有效解決了山區乾旱區域有機茶園灌溉用水難題。

“每畝茶園因水增效茶葉20公斤,每年增收可達1908萬元,326戶農戶直接受益!”鳳岡縣水務局局長田昌遠對這筆增收賬過目難忘,“田壩茶園既是精準灌溉高效節水典範,又是強勢助推脫貧攻堅的一趟‘動車’,我們要讓每個茶農都開開心心搭上這趟快車。”

“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充分發揮水利的基礎性、先導性、保障性作用,加快補齊貧困地區的水利短板。”貴州省水利廳水資源處處長喻興鑄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水利擺在9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的首要位置,重要程度不言自明。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全省上下同心同力,均以項目為載體,大力推進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以水為媒謀出路。貴州牢牢夯實鄉村振興戰略水利基礎,紮實開展“小康水”行動計劃升級版,小型水利灌溉工程、農村宜居水環境建設工程、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工程、農村消防設施工程……一個個“接地氣”“重實效”的民心項目接踵上馬,成為解決群眾吃水問題、基本口糧田以及建設富美鄉村的重要舉措,成為產業扶貧項目的用水保障。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罷休。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克難攻堅打贏這場脫貧硬仗,貴州各族幹部群眾正在提速趕考。今天,當“春風”拂過,一個個以思南、鳳岡為代表的現代山地高效特色農業、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以及脫貧攻堅產業扶貧項目落地生根,遍地開花時,要讓家家戶戶暢飲幸福水,讓子子輩輩過上甜日子,讓多彩的貴州告別“窮”標籤,讓青山綠水變貴山貴水,讓貧瘠的土地流金淌銀的“貴州水利夢”,終會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