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高鐵學校|家長最應該為孩子提供的是什麼?

蘭州高鐵學校|家長最應該為孩子提供的是什麼?

蘭州高鐵學校|家長最應該為孩子提供的是什麼?

這是個好問題啊。我就反過來問:你打算怎麼做?

其中有不少家長就會說:我跟孩子一起討論選題,幫他一起找材料,幫他一起準備PPT……

那麼,這其實就意味著,題目是家長給的,材料大部分是家長提供的,PPT也是家長動手做的。——家長會說:我是按照孩子的想法做的;但也會承認:有時候很難忍住不加入自己的東西。

這樣做有什麼問題嗎?有。

首先,在選擇演講題目這一步,當孩子還沒有清晰想法時,家長就提出了某個方向,第一是家長可能會不自覺地就去“說服”孩子;第二是孩子也很可能會“跟”過來,就沿著這個方向去了。

不是說一定不好,但那就缺少了孩子自己去研究、去思考、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點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本身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我有個學生,在美國念高中,之前已經提到過她、還發過她的一篇關於伊斯蘭教的文章,最近在歷史課的論文,她自己提出要研究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的那段歷史,而且在那段歷史中要研究企業的發展、變化——其中涉及的每個領域對她來說都是陌生的。

我預計她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那很好啊:她對自己選擇的這個課題充滿興趣,並且這些研究會把她帶到之前不曾涉入的多種領域,包括遇到困難、糾結掙扎的過程,對她來說都是非常好的經歷。

其次,在展開研究,以及整理和呈現研究結果,比如寫一篇文章、一份調查報告,或準備一個PPT、一篇演講稿……等等的過程中,也有問題:

①家長很可能會直接加入一些東西。這些內容可能孩子沒有想到的——有可能他自己探索之後也能找出來,但你直接給他了,他就沒有了“經過探索而獲得”的體驗。

還有可能你加給他了,他都不理解。孩子對事物的認知有他自己的過程,沒有經過充分的探索和思考,直接給到他的內容未必能被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就算加進去了,孩子也只是機械複述而已。

②家長也可能會把自己的思路,加給孩子。比如PPT的結構、文章的敘述角度,等等。當然家長的思考可能更成熟、更嚴謹,但是,孩子的視角往往跟成年人不一樣,正是這種從“不一樣”當中有可能會生長出一些有意思的內容,家長的框定就有可能會束縛他。

孩子的思考是個逐步升級的過程,一開始就是會有偏頗、有缺漏,他需要有個過程,一步步去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後去補充去提升。如果家長直接介入,打斷了這個過程,相信我,不會讓孩子坐直通梯躍遷到思維高層的,只會讓他滯留在底層無法上升。

所以我的學生已經很習慣了:

在我這裡不可能得到任何簡單的直接答案。

我只會拓展一些新的探索方向,幫助她在更大範圍內去尋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研究課題和思考角度;會沿著她選擇的角度給到可能有用的方法,但最終她必須全程自己動手,包括去經歷各種掙扎。

反過頭來,我卻看到很多家長,一邊抱怨幼兒園、小學……老師佈置的功課太麻煩,一邊又“忍不住”自己動手去幫孩子做。——如果你說:忍住,不要動手!家長們又會擔心:孩子做不出來怎麼辦?

怎麼辦?當然也不是說,我們什麼都不做、都不可以做。但我們要理性地選擇“做什麼”。從我的角度,與其自己捲起袖子幫孩子完成功課,身為家長更應該做的其實是:為孩子提供視野、資源和方法。

我可以告訴你查找資料的途徑,我可以告訴你還有哪些(你之前根本沒意識到、甚至不瞭解其存在的)方向也值得去看一看,我可以教給你一些有用的方法、工具——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很好的協助。

但是,你自己的任務,請你自己完成。

我們就權且當作,那個掙扎著寫演講稿、準備PPT的孩子,正在美國唸書,你鞭長莫及,只能通過電話和網絡為他提供些許協助——從這個角度想想,是不是事情變得清晰多了?

最後說回到我的寫作課:很多家長都問我,怎麼協助孩子更好地學習我的在線課程?對此我只有1個建議:

不要介入孩子的作文。我知道有不少家長會非常積極地跟孩子討論、協助他拓展內容、協助他整理結構、繪製導圖……但我想說:儘量往回退,不要介入太多。

哪怕孩子自己寫出來的作文章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也得讓那些問題是他自己的,讓他自己在寫作、在思考的過程中意識到那些問題,自己去尋找它們的解決方法,去逐步提升。

如果特別想陪伴孩子學習的話,我有個非常簡單的建議:

你自己也寫一篇。

孩子寫孩子的,你寫你的。兩個人都獨立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經歷過自己的掙扎,去寫出一篇文章。然後放在一起,大家來談一談,我是怎麼想的、又怎麼寫的,我碰到了哪些困難,哪些解決了、是怎麼解決的,哪些還沒解決、可能會導致什麼問題……

你自己動手寫過以後,會更真切地體會到孩子在遇到些什麼。你們的討論也會進入新的層面——你將給到孩子更好的支持和協助。

要試試看嗎?最後甘肅高鐵學校祝願每個家長都能夠正確的教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