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中國什麼樣的收入屬於中產?

戈西廣

中國幅員遼闊,城市等級和收入水平差異較大,所以中產收入水平要因城市而異。因為在城市發達程度區別很大的前提下,我們應該以在某個等級的城市當中過上怎樣的生活來區分中產中產與否。

比如在三四線城市,有兩套房產,無負債,有輛10萬元級別的車,家庭年收入20萬以上,孩子就讀於不錯的學校,而且收入增速穩步提升,這樣的家庭在當地就可以算中產。但是這樣的收入水平在一線城市很常見,而三四線兩套房子都賣掉,在一線都未必夠首付款,那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水準,遠遠達不到中產。

我們國內媒體給出的中產家庭定義是年收入高於50萬,這是一個比發達國家標準還高的數字。我們參考一個發達國家的數據,一個人口總量不高,但面積很大華人很多的國家——加拿大,加拿大2017年中產家庭標中位數為70336加元,換算成人民幣接近35萬,也就是說每月大概3萬RMB,如果以這個標準,一線城市很多家庭都可以實現,其次是新一線和二線,但比例就低很多,到三四線能有這個收入水平的,估計絕大多數都是從商的。反而

可是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在多倫多渥太華這些城市收入35萬RMB,未必能比在國內三線城市收入20萬活得滋潤,而加拿大的大城市對應的應該也是國內的一線城市,所以個人認為在國內應該通過城市來判斷中產。比如一線35萬(發達國家標準),新一線30萬,二線25萬,三線四線20萬,五線15萬。


子夜的風

實際上,中產階級是在一個橄欖型或者紡錘型的社會結構中,處於中間部分的群體,好聽一點是中間階層,不好聽的就是不上不下的尷尬,處於社會的夾層地帶。

至於什麼樣的收入能夠算中產,統計發放就千差萬別了:

年初的時候,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據保守測算,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大致佔全球中等收入群體的30%以上。”這裡提到的“中等收入群體”的概念,就是約等於我們常說的“中產階級”。統計局認為世界銀行提出的相關標準是比較通用的。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等收入標準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之間,也即年收入3650~36500美元。

按照匯率折算一下,那就大概是在2.56萬-25.6萬之間。那麼按月收入來計算的話,月薪2100以上,就已經進入了中等收入群體的行列。

然而與世界銀行的收入標準不同的是,世界其他主流研究機構更喜歡按財富標準來劃分,比如瑞士信貸的標準是5萬-50萬美元的財富值(約合30.65萬-306.5萬人民幣)

福布斯的《2018中國新興中產階層財富白皮書》中,入鄉隨俗,沒有將群體描述為中產階級,但換湯不換藥,稱為“新興中產階層”,並將其定義為可投資資產為30萬-200萬的人群。

無論是福布斯還是瑞信的標準,都超過了世界銀行標準的最大值。


大貓財經

中產階級,指相對富足、生活無憂但又非頂尖的階層的一群人,其實是由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三方面的綜合比較衡量的,不過在現在的社會過分強調了經濟的中產,但是無論標準怎麼變,有一項基準是不變的——三有基準:有房有車有閒。按照國際上中產階級的標準是年收入5000到35000美元(摺合人民幣3.15萬到132.36萬元),根據每個地方的物價水平和生活水平而定。

雖然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但是房價和物價等因素面前,顯然低配的標準是無法晉身中國中產階級的,甚至連房子都買不起。


風生焱起

沒有高低,哪來中產。

所謂的中產總是對比產生的,我們每天生活在各種對比之中,對比房子,對比車子,對比工作,對比存款,對比學歷,對比孩子,對比老公。

放在全國,月入8000也算中產,放在北上廣,月入28000也不敢妄稱中產。

多年來,這個國傢俱有指導意義的指標被各大媒體,各大v來回y渲染,相繼出現了中產危機,中產焦慮,中產困境,中產各種。

似乎我們都忘記了生活是自己的,評價是別人的,你過得好不好,管別人什麼事。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你努力奮鬥獲得所有的成就,可能在別人眼裡不算什麼,前幾年有篇文章叫,我畢業十年,才擁有和你剛畢業一樣的成就。但是這又算什麼呢?

畢竟結果不重要,過程才重要。

反過來,月入1個億,就會比你月入1萬過得快樂。月入3萬就是終極目標了麼。

不同的人應該有不同的追求,不然我們都一樣,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思,所以,中產重要麼?

愛叫啥叫啥,管他呢。


芝麻想法筆記

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家庭年入100萬+我覺得才算中產,中產什麼概念,別聽專家瞎特麼扯淡劃標準,工薪,中產,富裕,土豪,權貴到頂級不可想象,每層都能享受低層享受不到的東西,座標青島,家庭年入不超過50萬,吃喝玩樂的東西和家庭年入10-20萬的,甚至5-10萬的窮人其實差不多,也就是住的好點


青島港劉英俊

我覺得在中國的一線城市,8000--20000,的月薪都可以算中產。

二線城市中產階級的月薪會再低一點。

中產階級其實是一種心態。如果你有一個平穩的收入,這個收入可以支持你的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那麼你就應該算中產階級。

中國人如果把一些舊的思維都拋去,那麼中產階級的規模將會很大。

第一個要拋棄的思維是買房。一旦你買房,每個月就會有沉重的房貸,那麼那一部分還房貸的錢就是佔用了你本來應當用作日常消費的錢。即使在超級發達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也不是人人都擁有一套房子,更不可能能人人在核心城市的中心區擁有一套房子。

第二是中產的買車思維要刨除。很多家庭就是為了面子工程而買了一輛車,不單要耗費巨大的買車的錢,還要有每年不斷增長的油錢,還要有停車費,是自己給自己找了一道枷鎖纏上。

除此以外,在孩子教育上,很多家庭每個月都付出三千四千元做課外班學習。這無形中,也是自個兒給自個兒做枷鎖。

此外,中國人還希望自己能夠有第二套房子,還希望自己能夠有錢去炒股票,還希望自己。。。

其實是無窮的慾望讓中國人自己給自個苦惱。

我常年和老外打交道,不管是日本人,歐洲人,還是美國人,人家對於金錢都沒有那麼多的慾望。所以人家也不痛苦。

中國的,中產階級,具體需要多少錢,完全取決於,中國人自己的慾望。


閃卡和卡牌愛好者之家

對於中產階層的定義有很多,各種定義對中產的標準也不一樣。我從最普通的生活角度看待中產階層,他們應該達到以下幾點:


一、有比較高的收入,這一點大家基本都認可。在當前社會我認為家庭年收入至少在五十萬到一百萬。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不同的城市,中產的定義也不一樣,在三四線城市,有五十萬的年收入,因為消費較低已經能夠生活得很舒服了。而在一線城市,恐怕年收入到一百萬才會有這樣的享受。

二、有面積、地段、環境、物業等各方面都相當不錯的住房。住宅區相對來說,鄰居們的層次也較高。也是是說軟、硬環境都要好。至於車,我覺得沒什麼,各人愛好不一樣,有人喜歡車,就可以買豪車。有人無所謂,能夠帶步即可。

三、最主要的就是有能力為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讓下一代能夠在自己的基礎上更進一層,至少也要保持目前的階層。

四、每年有一段自由時間,用於陪家老人孩子一起出去旅遊一段日子,充分地放鬆休息。



總之,所謂的中產,就是不會因為錢的問題而去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能夠在較高的程度上為自己和家人提供更有品質的生活。


同心圓2008

各地有差異 以青島為例 中產自然是要財富自由才算 我上次和我姐夫談 他說在青島財富自由就是你自身有房子 然後有幾個孩子就有幾套房子 除去保險亂七八糟的 無貸款 也不算固定資產的情況下手頭有一千五百萬自己隨時說了算的現金 就算財富自由


東海伏鰲宋真人

以我的理解,目前在中國,收入屬於中產的最起碼也應該算是小康或是大康水平吧。

由於我國地大物博,各地經濟發展的水平不相同,物價指數和消息水平也不相同。你比如說房價吧,在北上廣等大城市買一套商品房的錢,很可能在二三線城市買三四套,在四五線城市買十幾套。

再有,大城市和小城市、農村的經濟收入也不相同,比如說在北京、上誨、深圳一個人月薪一萬元還屬於中下收入水平,可在小城市假如一個月月薪有一萬元,那可就是高收入人群了,比中產收入還要高。

所以說在中國什麼樣的收入屬於中產階層,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一般來說,作為一箇中產階層,居有自己的住房、出行有自己的私家車、病了可以看得起病、孩子上學付得起學費、孩子大了可以娶得起老婆、銀行平時有十幾二十幾萬存款。在這個前提下,目前在我國以一個五口之家為單元,家庭年純收入6萬元至20萬元的,應該屬於中產家庭了吧。

為什麼這樣說呢?既然是純收入,也就是說不論你所在的地方物價水平有多高、開銷有多大,也不管你收入怎麼樣,一年365天的各種開支都巳經去除了。除了開支後一年家庭純收入能達到10萬至20萬元的節餘,這應該很可觀了吧。

據世界銀行和胡潤榜的分類,年收入10萬元至50萬元屬中等收入階層; 年收入50萬元以上屬於高收入水平; 淨資產600萬元至1億元屬於富人或富豪。

我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丶消費的增加和物價指數的抬升,這份報告的收入太籠統了,但年家庭收入能達到50萬元左右,肯定是可以進入中產階層的。


葉公來幫忙

很多人把中產看得高大上。

中產在社會階層中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無論是生產力還是消費能力是在一個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在中國,數量尤其可觀。

但是在一個發展中國家,幻想這麼一個龐大的群體過著多麼寬裕的生活是不切實際的。社會的發展與階層的形成和固化是相輔相成的,中產階級無論隨著中國發展到多麼富裕,始終有著這個階層固有的使命。

雖然中產階級者都是為上層建築服務的僕人,但充分享受著改革開放的成果。在收入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生活水平的增長速度比周圍百分之五十的人開即可認定為中產階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