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的古蓮花池,作為皇帝的行宮,流傳關於慈禧的故事

古蓮花池,位於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區中心,始建於金元之交的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園,距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原為金末元初著名軍事將領張柔的居所。

800年的古蓮花池,作為皇帝的行宮,流傳關於慈禧的故事

它歷經私人、官府、書院、行宮和公共園林的歷史變遷,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其濃重的歷史積澱,為中國十大園林之一。

800年的古蓮花池,作為皇帝的行宮,流傳關於慈禧的故事

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大將張柔移鎮清苑(今保定),畫市井,定民居,建城郭,並役使大批自江南擄來的園林工匠,在此擴建園苑,種藕養荷,構築亭榭,廣蓄走獸魚鳥,名曰:雪香園,為其私家園林。

800年的古蓮花池,作為皇帝的行宮,流傳關於慈禧的故事

因荷花繁茂,故明代稱為蓮花池。總面積現存36畝,其中池水面積近12畝。明萬曆年間改建為水鑑公署。後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和修葺,在清乾隆年間形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

古蓮花池,有很多傳說中的歷史人文故事,見證了800多年曆史的變遷:

800年的古蓮花池,作為皇帝的行宮,流傳關於慈禧的故事

1、“水鑑”,激人勵己

古蓮花池,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毀,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朝後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擴建。知府查志隆把蓮池作為一面“水鑑”,並令增建一門,上懸“水鑑公署”四字橫匾,以激人勵己:秉政應鑑之碧水蒼天。從此,蓮池成了達官貴人云集的場所,“水鑑公署”也成了蓮池的別稱。

800年的古蓮花池,作為皇帝的行宮,流傳關於慈禧的故事

2、李衛開辦書院

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隸總督李衛奉旨在蓮池開辦書院,一時間人才濟濟,揚名中外。蓮池又闢為皇帝的行宮,乾隆、嘉慶、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經保定均在此駐蹕。乾隆帝曾多次來這裡並賦詩讚美蓮池。

800年的古蓮花池,作為皇帝的行宮,流傳關於慈禧的故事

3、大總統徐世昌親書牌匾

1921年,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親書了“古蓮花池”橫匾,該名沿用至今。蓮池園林以池為主體,臨漪亭為中心,構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詩"的優美畫卷,使人領略到古典園林之美。

800年的古蓮花池,作為皇帝的行宮,流傳關於慈禧的故事

4、古蓮花池最著名的傳說:“蓮葉託桃”

光緒二十九年,經歷了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驚魂後,慈禧來要到西陵祭祖,還要繞過省城保定。直隸總督袁世凱為贏得慈禧的歡喜,蓮花池,歷來就是皇帝的行宮,於是袁世凱命保定知府在幾個月內重新修建古蓮花池行宮。

800年的古蓮花池,作為皇帝的行宮,流傳關於慈禧的故事

800年的古蓮花池,作為皇帝的行宮,流傳關於慈禧的故事

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圓八百里的能工巧匠都找來,限期完工。有個老木匠手兒怪巧的,聽說為慈禧老妖婆建行宮,就來了個新花招。限期到了,行宮也建成了。

慈禧太后來到保定,知府小心翼翼地陪她去後花園看戲。慈禧一抬頭,見戲樓頂上雕著一個大壽桃,還用荷葉託著,真是巧奪天工。慈禧笑著問知府:“這是誰雕的?怪喜歡人的。”狗官見慈禧高興忙說:“是卑職派人給老佛爺刻的壽桃。”

慈禧吩咐太監拿銀子賞工匠,工匠們都暗暗地笑開了。原來是罵慈禧在八國聯軍入北京時,連(蓮)夜(葉)脫(託)逃(桃)呢。

800年的古蓮花池,作為皇帝的行宮,流傳關於慈禧的故事

當時,大太監李蓮英看出了破綻,稟告了慈禧。慈禧得知後惱羞成怒,下令殺害了工匠們,石雕也同時被毀掉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被殺害的工匠,讓後人永記慈禧的這段歷史,又在蓮池的其它亭子屋脊上重新建造了""蓮葉託桃"的石雕。

800年的古蓮花池,作為皇帝的行宮,流傳關於慈禧的故事

古蓮花池,以池中水心亭(臨漪亭)為中心風景點,君子長生館、藻詠廳、 觀瀾亭、濯錦亭、高芬軒、響琴榭等建築和景點環池而設,各存典故。

800年的古蓮花池,作為皇帝的行宮,流傳關於慈禧的故事

園內設有蓮池書院。古蓮花池還以碑刻眾多而著稱,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近百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