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的由來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度。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在二十四節氣中,芒種節氣特別緊迫,常用“龍口”、“虎口”搶麥等詞形容。有農諺說: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比喻,農時不等人。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一、芒種的含義

“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 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芒種意味,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二、芒種對生態的影響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去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嗚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三、節氣習俗

1、煮梅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2、打泥巴仗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3、芒種是賈寶玉的生日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提及。

根據作家劉心武在《百家講壇》之揭秘紅樓夢中的論述,芒種被認為是賈寶玉的生日。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用大篇的筆墨描述了芒種當天送花神的習俗: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謝,花神退位,須要餞行。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俞平伯《紅樓夢八十回校本》)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著名的黛玉葬花的情節也發生在芒種那天。

4、芒種養生:多補水,要午休

中國有些地方有諺語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這形象地表現了人們在這個時節的懶散。醫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夏日晝長夜短,午休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芒種時氣候開始炎熱,是消耗體力較多的季節,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喝水

另外,芒種期間還要勤換衣,勤洗澡,飲食宜清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