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迎來了一場三月雪,小孩分別不出杏花和梅花,你怎麼看?

千珏視頻

梅花和杏花從外形上看區別不大,與桃花也相似,都是五個瓣,單生或2-3個同生。杏花和梅花都屬薔薇科,落葉喬木,兩者的葉也相似,都是葉闊卵形或圓卵形,邊緣有鈍齒。區別之一是開花期不同,梅花在冬末初春開放,因南北不同地域從12月到來年1、2月。因這時天冷多有冰雪,故梅花有“凌霜傲雪”、“獨自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特性,為人文所歌頌,與松、竹並稱“歲寒三友”。而杏花則在春天開放,一般江南在3、4月份,故有“杏花春雨江南”的佳句。二是梅花一般是純白色或紅色,開花過程色彩變化不大;杏花含苞時純紅色,開花後顏色逐漸變淡,花落時變成純白色。三是梅花枝條常有屈曲轉折,杏花枝條多數較直,故梅花經常被作為盆景,人工再加以曲轉,以求更加多姿。杏花的花瓣相對花蕊來說比較小;梅花的花瓣相對花蕊來說比較大,梅花雄蕊比較細長。

最大的區別還是要根據開花的季節和枝條的形態來區分:杏花開花較晚,枝條比較肥;梅花開花較早,枝條比較瘦而硬。

春寒料峭,一場大風拉住了寒冷的尾巴,先是一場雨,接著氣溫拐個彎一降,雪便來了。冰清和玉潔的精靈降臨在人間曠野,曲徑通幽的小巷裡遍佈雪花的倩影,雪花輕柔似鵝絨, 輕觸即化,落地即溼。

杏花競相開放,點綴上垂柳的幾抹鵝黃,算是構成了一幅淡雅的春色圖。漫天而來的飛雪讓人想起了東方虯的《春雪》,“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花期的杏與梅在外形上本難分辨,這詩雖是用來寫梅花的,而用在此處,卻也貼切不過。

小時候,在杏花盛開的季節落一場雪是令人極其興奮的事,夥伴們爭相穿梭在杏林裡,用手接,用嘴吹,那或者是雪花,或者是早開的杏花瓣,有時候我們會逮住一棵杏樹拼命搖,花瓣便和雪片一起紛紛揚揚地下,我們摘下帽子扇,讓雪花和杏花倒衝著往上走,等到大人嫌我們糟蹋了杏樹,氣勢洶洶一通吼,我們才越過杏林的矮牆四散而逃,然後遠遠地聚到一起,望著雪花鋪天蓋地,落在復歸平靜的杏林裡……那些快樂的時光啊,多麼令人懷念!

樸素而美麗的杏花還有一個及第花的雅稱,這名頭應追溯到唐代。當時,新進士榜公佈後,榜上有名的士子在喜慶之餘,相約舉行盛大的宴遊活動,叫做杏園探花宴。此時正值春季杏花怒放之時,紅杏遂被稱為及第花。在活動中,新科進士們要選出兩名最年輕者當兩街探花使,騎馬遍遊長安的大街名園,採摘各種早春鮮花。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如果這兩位探花郎沒有比他人先得到牡丹、芍藥等名花,就要受罰。唐代詩人鄭谷的七言絕句《曲江紅杏》描述的就是當時的情景——“遮莫江頭柳色遮,日濃鶯睡一枝斜。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風及第花。”可見,才子俊傑們舉辦的探花宴深深吸引著那些待字閨中的佳人。要是當時也能夠逢得一場雪,倒是要看看那兩個“探花使”怎麼才能採得雪花歸來。

如今,科舉考試已離我們遠去,曲江也難見如雲的杏花,小時候,一群孩子在飛雪的杏林裡嬉戲打鬧的情景已成為記憶,更難得在杏花盛開的時節逢得一場雪了。

清晨,一大群孩子在雪地裡奔跑著,追逐著,孩子們快活得簡直像山野中的小鹿。風搖曳著樹梢的寂寞,雪花親吻著待放的苞蕾,柳樹將睜開春夢裡的笑眼,一場不期而至的春雪,浮影夾雜著冬天裡殘留的混沌記憶,在這春天裡紛紛吹落,消融於大地肌體。優雅漫舞的雪花,彷彿是凝結的花露被摔碎散落在了泥土上,悄無聲息卻厚實地擁抱著大地,似乎傾訴著不盡的纏綿,潔白覆蓋了早春的一抹青翠。

三月雪,讓行人駐足、讓孩童歡笑、讓文人垂思,它的到來,讓春天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使鮮花開得更加鮮豔。在這個洋洋灑灑飛舞著無數白色精靈的三月雪春天裡,行走在與你共行過的街道,只有寧靜的笑意泛上嘴角,這銀色的世界將萬物復甦在春季。

以上圖一和圖五是梅花,其餘都是杏花。


山藥蛋視頻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科書。初春帶著你的寶貝,來到開滿杏花的杏樹下告訴他,三月裡杏花開滿枝頭;寒冬臘月穿上棉衣,帶著你的孩子來到開滿梅花的梅花樹下告訴他,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