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要不要買個人回來陪你?

雙十一到了,網購狂歡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一個短片。


一部號稱英國最火的心理短片《Killing Time at Home》,翻譯成《宅》,也叫《在家的殺戮時光》。

講的是一個深度宅男,網購了一個小夥伴,感覺不錯,只是新鮮感過後,這個玩伴已經無法滿足他的需要,於是他買了無數個小夥伴回來,塞滿了整間屋子。

短短几分鐘的片子,承載了太沉重的主題。

undefined_騰訊視頻

可以網購人的世界,如果真的存在,有沒有孤獨的宅男宅女,也想要買個人回來陪伴自己?

那麼派遣孤單就會變得簡單。買買買就是啦。

連拋棄都更理直氣壯一些,管它是人是物,反正是他們網購的,分手不需要再見,也不至於被罵是渣。

他們可以控制一切。

只是,有人進入到他的領地,和他長期共處一室的時候,他有莫名的不安。

這種不安,不僅僅是因為失去了新鮮感,更是害怕——害怕買來的玩伴,入侵了他的領地,他有對自己地盤失去控制的恐懼感。

因此,他不斷拋棄網購的人,不斷地找人來陪伴,但不允許別人長久地進入他的生活。

他們有輕度的社交恐懼症。

雙十一,要不要買個人回來陪你?

社交恐懼症,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有此類症狀的人,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

他們所處的是一座孤島,內心有向外的渴望,卻也拒絕與外界交往。

他們避開與現實中人的接觸,減少人際關係的負擔,在自己的孤島裡,才感覺到輕鬆和安全。

究其內在原因,是一種對無法掌控事物的懼怕,是個人極度缺乏安全感。

他們出門會心慌,因為周遭的一切都不像家裡。

在家裡,他們閉著眼都能知道杯子在哪裡,電腦在何處。

而外面的世界太繁雜,不可控。

所以他們一定要帶上手機,或者其他某件隨身物品。

就像剛上幼兒園的寶寶,需要帶個毛絨玩具,安撫自己,可以在心裡保持和家的某種聯繫。

雙十一,要不要買個人回來陪你?

他們回到家,就像魚兒到了水裡。

他們無論多晚到家,都會習慣性地開機上網,這類似一種儀式,讓他們心安。

唯有玩一會電腦或者手機,他們才能找到熟悉的狀態,安然入睡。

這是他們與自己的世界產生鏈接的方式,是從繁雜的世界裡回來的儀式。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幼年時候沒有建立起安全感。他現在所有的行為,都是在為了對付失控,都是在為了抵抗對未知的恐懼,增加一點自己對世界的控制感。

小時候,母愛的缺失,或者孩子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母親有效回應,都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如果他連自己的情感支柱——媽媽,都無法控制,幼小的孩子,哪裡懂得如何面對世界,哪裡能建立起安全感?

長大之後的他,只有在自己的小屋裡,才覺得那是他的世界,是他可以掌控的,外面的一切,都不太好應對。

而孤獨,會產生希望,讓人想要與外界鏈接。

網絡,相對於真實的世界,不用那麼暴露自我,在他們看來,要相對安全一些。

於是,他們往往過度依賴網絡。

這有什麼問題?看看,深度宅的人,也有鏈接世界的方式。

對,那讓我們用一種宅的方式,來解決宅人的問題。

雙十一,要不要買個人回來陪你?

孤單怎麼辦?

網購人來陪伴,可以嗎?

如果人能網購,當然可以。只是,如果一個人僅僅是需要消遣,孤單時候找個伴,而他的內心是空洞的,那麼再多的陪伴也無濟於事。

人與人的相處,質量高低其實取決於個人對待自我的模式。

一個人能獨處得好,和其他人相處一般都沒太大問題。他讓別人覺得和他在一起舒服愉快,說話有能量的交換,願意和他待在一起。

相反,一個孤單無聊,需要靠別人打發時間的人,無論找多少人陪,短暫的排解之後,又會陷入無盡的空虛。

而和他相處的人,也覺得和他在一起很無聊,能量被消耗。

不出門,無社交,能行嗎?

網絡社會,當然行!

而網絡上的社交,難道不也是一種社交嗎?

或許有一些社交恐懼的人們,在網絡世界尋找到了溫暖和理解,同類之間的惺惺相惜讓人倍覺珍貴。

可是,網絡暴力背後的各種馬甲,不也一樣讓人心驚膽戰,無法掌控,失去安全感嗎?

而這兩類網絡社交,都是真實社會人與人交往的翻版,是另一種形式。

雙十一,要不要買個人回來陪你?

社交恐懼的人,願意選擇看不見摸不著的網絡社交,完全沒有問題。但此類社交,一樣需要個人心理構建,一樣需要先有內心的安全感。

不然,面對網絡欺詐,發現網戀了三年的蘿莉原來是大叔,每天對自己噓寒問暖的人只是想要騙錢。

那樣的世界,一點也不比窗外的真實世界更簡單和純粹,甚至更嘈雜。

該崩潰嗎?

人沒有強大的內心,網絡世界也不能玩啊!

所以,有社交恐懼的人們,不要害怕和逃避,這世界沒有那麼可怕。

如果這真實的世界可怕,網絡世界也一樣可怕。

就像寄居蟹退縮到殼裡,也有可能大浪打來屍骨無存。

有社恐的人們,也不必一定得硬著頭皮,出門活動,參加社交。

孤單的人,要安於孤獨,善待自己,放下那些痛苦,過好每一天。

康德說,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叔本華說,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無法忍受獨處。

獨處的能力是成熟的標誌,它不但可以激發個體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能夠引導他們完成內在的整合和精神的昇華。

成為一個充實的人,才是一個自由的人,不會被缺失的部分所控制,社交恐懼慢慢就會散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