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被逼無奈,那其實是你當下最好的選擇

沒有什麼被逼無奈,那其實是你當下最好的選擇

王偉的前女友結婚了,他鬱悶地枯坐了一夜,反覆回憶過去,悔恨自己。如果不是當初迫於父母的壓力,今天新郎應該是他。

王偉的父母當時極力反對他倆在一起,因為前女友來自農村,家境不好,父母多病,家裡還有兩個弟弟在上學,學費都靠前女友。父母擔心王偉今後的生活受到拖累。

雖然深愛前女友,但無奈父母以斷絕父子關係為威脅,王偉只好和她分了手。

沒有什麼被逼無奈,那其實是你當下最好的選擇

小魚離婚了,結婚7年,每天她都像是活在噩夢裡。

她非常恨母親,她當初和前夫戀愛的時候,28歲,母親常常在她耳邊唸叨,年紀不小了,看著合適就趕緊把事辦了。

被母親催得暈了頭,還沒有互相好好了解,兩個人就結了婚。

結果,婚後小魚才發現,老公酗酒,經常喝多了就打她,第二天酒醒了再下跪求原諒。

小魚提起離婚這事,就會埋怨母親:當初如果不是她總是催,自己不會急匆匆結婚,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結局。

沒有什麼被逼無奈,那其實是你當下最好的選擇

我曾經接過電話傾聽,有人對我抱怨,工作太累了,還需要應酬,自己酒量不行,現在坐上酒桌都有心理陰影了。

我說你不端杯子就沒人逼你喝。他說不行,這工作必須喝酒。

我說那你可以換個工作。他說不行,試過,工作太難找。

他一直嘆氣:為了生活,被逼無奈啊。

沒有什麼被逼無奈,那其實是你當下最好的選擇

我想他們大概弄錯了,被逼無奈是沒有選擇,而他們的情況,明明都是有選擇餘地的,而且都是自己選擇的。

如果一個人只能分手、結婚、只有這一個工作可以做,那麼TA是別無選擇,被逼無奈。

但是TA明明可以更勇敢,有可能違抗母親的意願,可以跳槽,TA選擇了和女友分手,選擇了聽媽媽的話,選擇了堅持做這份工作,其實是TA那時候最好的選擇。

因為,人性趨利避害,當時的情況下,TA做其他選擇還不如那個選擇。

爸爸媽媽不同意王偉和她在一起,因為女方家境不好拖累太多,王偉可能是孝順、親命難違,是不是也有可能,當時他自己也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擔憂呢?潛意識裡也想放棄這段感情呢?

媽媽對小魚催婚,但結婚還是自己做的決定不是。自己不願意結,沒人能把她綁上花轎啊。

至於工作不如意,更不可能是被逼無奈了。無非是他把工作看得比健康重要。

現在能選擇的機會太多,跳槽如此容易。

他不想承認的恐怕是,以自己的能力,跳槽後待遇可能還不如現在這個工作。

沒有什麼被逼無奈,那其實是你當下最好的選擇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歸因環境”。就是人們習慣性地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身努力,而將失敗歸因於環境不行。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說到不如意的時候,總覺得是“被逼無奈”,歸結原因是命運、家庭、社會……。

女朋友離開我,以為她拜金,社會風氣不好;我買不起房子,因為房價高,父母沒有積蓄為我交首付;我工作沒有起色,因為行業不景氣,老闆沒有眼光。

好像自己沒有任何問題,做什麼都是被逼無奈。

沒有什麼被逼無奈,那其實是你當下最好的選擇

人也常常會後悔:我當初選擇錯了,如果能讓我再來一次,我一定會……。

其實,

回到當初那個情景,再給你一個機會,你一樣做和當初同樣的決定。

不是因為你傻,也不是因為你錯,而是當時的情景下,那個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就像人在快餓死的時候,面前有一個饅頭和一棟房子可以選擇擁有,人一定毫不猶豫選擇那個饅頭。

沒有什麼被逼無奈,那其實是你當下最好的選擇

所以,正視自己,因為是你(人有認知的偏差),因為當時處的情景,你做出了當時最好的選擇而已。

八月長安在《橘生淮南·暗戀》中說:“要把無奈的不得不美化成自己主動而明智的選擇,把被逼無奈的妥協幻化成人生大智慧。”

這不是教你自欺欺人,而是有時候,“不得不”的妥協,是必要的。

人要正視自己有短視,並且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