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費盡心力獨自帶大“小龍女”,而今卻狼狽不堪

文 | 企鵝

在綜藝節目氾濫的今天

明星帶著孩子上節目已經稀鬆平常

在公眾的眼裡

“星二代”們剛剛懂事

就開始曝光在聚光燈下

這樣的生活

對他們來說不知是好是壞

有這樣一位“星二代”

她從出生就被貼上了標籤

她的生活不是所謂的綜藝真人秀

而卻是真真實實的“楚門世界”

一個被過度關注、過度安排的人生

她費盡心力獨自帶大“小龍女”,而今卻狼狽不堪

“大家好,我是成龍(Jackie Chan)的女兒。”幾日前發佈於Youtube網站上的視頻裡,吳卓林頂著一頭灰白色短髮,面容憔悴。她像是一邊看著臺本,用英語念出想說的話,一邊不時地瞟向身邊同樣憔悴的同性女友Andi,看上去小心翼翼。

她費盡心力獨自帶大“小龍女”,而今卻狼狽不堪

在這段視頻中,她透露,由於家長“恐同”,自己和女友在加拿大“無家可歸”已一個月有餘,其間只能睡在天橋底下;自己患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找遍了家人、朋友、社會組織,卻沒有人願意施以援手。她請求網友分享這則視頻,讓真正關心她們的人知道她的處境。

“我不知道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

她在視頻裡說。

但這樣的“劇情”應該是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埋下了種子”,被稱為“小龍女”的吳卓林,她的家庭教育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1

“賭氣”式的養育,

一開始就錯位的親子關係

她費盡心力獨自帶大“小龍女”,而今卻狼狽不堪

“我做單親媽媽沒問題。”

被迫和成龍斷絕關係後,吳綺莉通過媒體賭氣般地宣佈。

但她並沒有意識到愛情可以賭氣地開始賭氣地結束,但生育一個新生命,不是可以賭氣的事,孩子一旦出生,養育者帶給他/她什麼,就等於給他/她建構了什麼樣的世界。從一開始就抱著“賭氣”的撫養態度,單親媽媽吳綺莉從一開始就沒有意識到養育一個孩子,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這不單是父親角色缺失的問題,而是母親在這裡面的角色定位也是有問題的,這在之後她的教育行為中更明顯體現出來。

她費盡心力獨自帶大“小龍女”,而今卻狼狽不堪

“創造一個生命,是一門藝術。”

在一開始決定迎接一個新生命到來時,就需要了解自己內心的真正所需,哪怕是決定獨自撫養孩子,也要在一開始就明確自己的角色和情感需求,才能免於之後孩子成長中步步出錯。

2

“過度在乎”不是愛,

是內心負氣下的“過度控制”

2002年,吳綺莉帶著吳卓林離開香港,定居上海,一個人撫養女兒長大。此同時,在談到孩子親生父親時,依然掩飾不了內心的負氣與不甘,將自己的艱辛與對方的冷漠對比。內心的不平,總會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為自己可以兼顧雙親的角色,照顧好女兒,但事實是,這樣負氣的情緒下,對孩子輸出的也更多是不正向的能量,吳卓林從小就被灌輸父親的負面形象,缺失父愛是事實,缺少正面的父親榜樣,卻是真正的問題根源

她費盡心力獨自帶大“小龍女”,而今卻狼狽不堪

在對媒體的敘述中,吳綺莉將自己評價為一個盡職盡責的母親,據說,在女兒九歲前,每天早上抱著她上廁所,女兒十五歲前,每天都幫她穿衣服;為了讓女兒讀國際學校,多辛苦的工作都願意接……還一度因為經濟困難,向自己的母親求助。

“(母親)把人民幣扔在地上,讓我跪著一張張撿起來,女兒就在一邊眼睜睜地看著。”

在這段描述中,可見這位“盡職盡責”的單親媽媽內心的不成熟,也可見這個家庭本身的不健康溝通模式。上一輩為了懲罰自己的女兒未婚生子,用使其屈辱的方式來“教育”她,同樣的,吳綺莉讓小小年紀的孩子目睹這一切,並依此作為自己艱辛育兒的證明,這樣的家庭教育,確實有著“病毒式的傳承”。

她費盡心力獨自帶大“小龍女”,而今卻狼狽不堪

然而,真正導致吳卓林出現各種行為問題的,恐怕還是媽媽的教育方式。

吳綺莉參加娛樂節目訪談時透露,自己對女兒很嚴格,甚至頻頻體罰。孩子六七歲的時候只要調皮,吳綺莉抓過去就打,打完了還讓女兒拿著厚厚的《辭海》頂在頭上不準放下,否則繼續捱打。

有時晚上過了11點,若是催了好幾遍都不睡覺,吳綺莉會讓女兒開著燈熬通宵:

“拿了很厚的紙,讓她在那寫‘我不睡’,停下來就打……寫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多。”

父母眼中的“關注”孩子成長,往往不是孩子心裡真正認同的關注方式

在這樣“過度關注”下,吳卓林在進入青春期後,叛逆表現愈發明顯。她不止一次報警稱因母親對其實施家暴,不得不離家出走。有一次,吳卓林被拍到手腕上有近30條密密麻麻的疤痕,類似割腕所致。但吳綺莉的態度則顯得雲淡風輕:

“我真的不知道原因,可能現在小朋友流行(割腕)。她不是第一次這樣,現在情況OK啦。”

她費盡心力獨自帶大“小龍女”,而今卻狼狽不堪

這樣的事應該不止發生過一次,母親對外反饋的態度可見其在家庭關係中與孩子的溝通模式:

不認為(孩子自殘)是一個問題;

不承認自己在教養過程中的偏頗;

不正視親子關係出現的負面情況。

終於,更大的問題隨之而來,吳卓林在去年公開出櫃,並隨即與外籍女友去了加拿大,半年多不見蹤影,隨後就出現了上文開頭的那一幕:無家可歸,沒有經濟來源,缺少自食其力的能力,自稱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想找爸爸媽媽……

她費盡心力獨自帶大“小龍女”,而今卻狼狽不堪

很多人看到這裡或許都會不勝唏噓,一個原本應該在學校上學,享受最美好青春年華的孩子,怎麼就在人生剛起步時就迷失了自己,這一切,如果反過來再看看之前的家庭教育模式,也就不難解釋了。

每一個“問題兒童”、“問題青少年”背後,有的都是一個“問題家庭”,甚至是“問題家族”。

關於家庭教育,不是單獨一代的問題,之所以現在越來越多人關注到了教育系統中非常關鍵的一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原因就在於:

如果說學校教育可以階段性“代謝”的話,那家庭教育就是具有持續傳承性的。上幾代的教育問題,都可能會集中體現在這一代孩子身上

吳卓林的例子就再明顯不過了。

3

解決問題,再晚都不晚

“人物”專欄前幾期講到的人物家庭教育,都是正面角度的實例,本期以吳卓林為例,談了很多相對沉重的話題:單親家庭的困惱,問題兒童的管教,親子溝通模式的錯位,家族的問題行為模式等。看似問題多多,但,正如這個專欄前幾期談到的幾位人物故事中所述那樣

:任何時候,身處問題家庭中的父母或孩子,想調整親子關係,想找尋到自我,都不晚!任何時候都不晚!

  • 黃秋生也是單親家庭,童年遭父親“拋棄”,一度找不到自我,直到人過半百,終於邁出重要一步,通過正視生父的過往,找到自我。

    (點擊查看當期“人物專欄”:黃秋生的前半生:終於等到父親角色的歸位)

  • 古天樂也曾是問題少年,少時管教嚴苛,18歲誤入黑社會,鋃鐺入獄,然而父母沒有放棄他,他終於開始明白家庭的重要,不僅成就自己的事業,更廣播慈善的種子。

    (點擊查看當期“人物專欄”:新晉影帝古天樂:帥也就算了,還那麼有愛!)

  • 上一期講到的

    劉若英,父母離異,卻沒有相互憎恨埋怨,更沒有把上一代的情緒轉嫁給孩子,這樣的父母是成熟的父母,他們懂得自己的人生與孩子人生的界限。

    (點擊查看當期“人物專欄”:後來的劉若英,看得到穩穩的幸福,做得了喜歡的自己。)

目前成龍沒有對吳卓林的一系列問題行為作出回應,吳綺莉也只是回應讓吳卓林“自食其力”。吳卓林的人生會不會因此發生改變,不得而知,只是,那麼多的實例告訴我們,不管過往發生過什麼,家庭教育具有“病毒式”的持續傳承性,也具有強大的癒合力,家庭教育的奇妙之處也在於此!

她費盡心力獨自帶大“小龍女”,而今卻狼狽不堪

這一期“人物”寫得比較沉重

也因為這樣一個正在發生的負面案例

但作為旁觀者卻只能評述而無能為力

如果要為本期做一個結尾

以下幾點尤其想強調:

1.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想清楚再生孩子

2. 別讓孩子承擔上一代的情感“債務”

3. 任何情況下,不要使用“家庭暴力”

最後還想為當事人說一句:

她不該被叫做“小龍女”,

她明明可以做自己,她叫吳卓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