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三國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郭嘉不死,三國的歷史可能改寫”,之所以這麼講並不是聳人聽聞,也不是空穴來風,細品三國,郭嘉確是有雄才大略的謀士,不是吃素的泛泛之輩。由於三國演義中,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淡化了其他的能人志士,所以在諸葛亮面前,郭嘉也好、龐統也好、周瑜也好、徐庶、司馬懿也好給人的感覺都好像顯得渺小了一點,另外這和當下寫歷史評論的文章多見於獵奇、排名、扯淡等泛泛而談的簡單複製粘貼,不深究歷史,更沒有自己的思考、分析、判斷也有關係。

回到郭嘉,據說是水鏡先生曾告誡過諸葛亮等徒弟,說:“奉孝(郭嘉)鋒芒太盛,待其死後,方可出山”,所以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諸葛亮出山正是在郭嘉死後的那一年,所以歷史上郭嘉和諸葛亮並沒有正面交鋒過,孰高孰低,都沒有直觀的例證。不過從諸葛亮對郭嘉的兩次評價中,可見此人非同一般,比較直觀的一次是在魏國大將郝昭死後,諸葛亮賞三軍,說:“前有嘉卒,後有昭亡,實天不亡我大漢也。”可見郭嘉能讓諸葛亮感覺到是真正對手。 還有一次是在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話時,諸葛亮給劉備講天下形勢和各方得失,講到曹操之所以能發展到一統北方、坐擁漢室半壁江山的強盛地步,不是因為他兵多將廣,也不單單是因為得天時,而是謀略得當,曹操崛起這一期間的謀略與郭嘉密不可分。還有一件事,就是赤壁大敗後,曹操敗回南郡,清點隨從人馬所剩無幾,抑制不住內心的悲痛,仰天大哭,眾人不解,在一路敗退途中曹操還能那麼從容淡定,幾次嘲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現在安全了,這是哭哪門子啊?”曹操說“我在哭郭嘉啊,郭嘉如果在的話,怎麼會讓我有這樣的慘敗啊”可見郭嘉在曹操心目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郭嘉對人心、局勢和時機的洞悉把握,不在諸葛亮之下,官渡之戰以前,曹操實力還不及袁紹,況且周邊諸侯環視,對與袁紹作戰沒有太大的把握取勝,郭嘉的十勝十敗論一掃曹操心中的陰霾,讓曹操信心大增,他同時給曹操分析周圍各個諸侯的小心思和形勢的發展,制定了東擒呂布、西取眭固、滅袁紹、蕩烏桓,等一系列中長期的作戰目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的一比,使曹操無後顧之憂,事實也證明郭嘉的謀略確實奏效,尤其是借力打力之計替曹操省了不少周折,終一統北方。

曹操畢生做過兩個足以改寫歷史的決定,第一、就是放走劉備;第二就是赤壁之戰接受龐統的連環計,這兩個決定恰恰郭嘉都不在身邊。先說第一個,按當時郭嘉的想法是把劉備軟禁起來,沒有兵馬和地盤,任劉關張再萬人敵,也不會成什麼大事,這樣軟刀子磨比直接殺死劉備相比還不失民心,沒想到曹操卻放虎歸山,也許在當時的曹操看來,想殺死劉備如碾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實力相差太懸殊,心裡也根本沒太提防劉備在他曹操的地盤上能幹出什麼出格的事情,所以想當然的就同意劉備借兵去攻打袁術了,這和當年孫策以傳國玉璽為質押向袁術借兵2000,最終卻圖取江東何其相似。如果當時郭嘉在,一定能看出其中的隱藏的計謀,再給曹操曉之以理,以曹操這麼雄才大略的人,其中厲害一點就通,就不會有劉備另立山頭,後面三足鼎立之事了。如果歷史這樣發展的話,後面會省去好多事情,沒有了劉備諸葛亮也不會出現,沒有了劉備軍團的強力配合,也就沒有後來東吳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的事情了,東吳在強大的曹魏面前也是不堪一擊的,整個後面就是曹操收割韭菜的歷史啦,不存在三分天下了,那樣的話中國的歷史朝代或許會改成秦、漢、魏,而不是秦、漢、三國。第二個就是赤壁之戰,首先郭嘉在的話,周瑜第一次在蔣幹身上施的反間計估計就會被識破,周瑜那麼謹慎的人怎麼可能怎麼會讓蔣幹陪他到軍機要地一起睡覺,這明顯就是要透露消息嗎,這樣蔡瑁張允這兩軍對水軍戰法頗有心得的大將也不會被無辜斬殺,周瑜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斬殺蔡張二人後,曹操自己都猛然醒悟,已經來不及了。如果真這樣就沒有後來再派蔣幹出使東吳,中龐統的連環計了。再說說周瑜火燒赤壁的計謀,也有漏洞之處,周瑜黃蓋都是極其盡忠之人,變節的事情幾乎不可能發生,這是其一;第二就是周瑜親自下令讓人把蔣幹趕到那個道觀,這麼湊巧就見到了鳳雛,而且兩人一拍即結合還順利偷渡回了荊州,大戰在即,這麼蹊蹺的事情裡面怎麼能沒有鬼?第三、就是鳳雛獻完計後、一拍屁股溜了,走之前還可以提醒曹操要趕快把船釘起來,越快出兵越好,這不值得引起注意嗎?第四、把前面三個聯繫起來,再看鳳雛的連環計就可疑了,雖然其他人也向曹操提示要提防火攻,但沒有一個人能像郭嘉一樣在曹操面前一言九鼎,如果郭嘉能把上面的疑點向曹操陳述,一定能引起曹操高度的重視,或許就不是曹操中了反間計了,也許郭嘉會將計就計都有可能,退一萬步講,如果郭嘉不死,曹操會不會興師動眾攻打孫劉還是個未知數,也許會,但會更巧妙一點,比如離間孫劉聯盟,讓其相鬥等等,總之,郭嘉的英年早逝,從一定意義上說歷史的發展出現了轉折,也讓曹操的後半程征途走得頗為坎坷,所以,說郭嘉是一個可以改變歷史的人物,名副其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