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大德法師的10個智慧開悟,太受用了!

自從佛陀創立佛教以來,發揚和傳承其佛法和智慧的僧眾越來越多,在中國不僅有藏傳佛教,還有少林的禪宗,以及後來發展出的曹洞宗、華嚴宗和其他六大宗。印度目前的佛教發展的如何,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咱們自己國家的佛法和佛學智慧卻是一直在開枝散葉,廣為傳播。無論是大乘,還是小乘,無論是遠離塵世的寺廟佛學,還是貼近塵世的人間佛教,都湧現出了不少大德高僧、智慧法師,抑或覺悟方丈。

為了更好的認識這些佛家智慧,學習佛學中的精髓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哲學詩畫今天精選了10位大德法師的智慧語錄,一起來精進學習。

1、明海法師——做輪迴和變化的主人

10位大德法師的10個智慧開悟,太受用了!

心並不是一個不變的精神實體,而是像一條河一樣念念遷流不斷的連續,是一個過程。每時每刻,我們的心念都不斷在出現、不斷在消失;起起落落,生生滅滅。這念頭的起和落,生和滅,其實就是苦和樂的輪迴。

念念之間,我們在不斷地經受六道的輪迴。因此,六道輪迴並不只是臨終之後發生。為什麼我們要修這個心?就是要在唸頭的生滅上,要能立住、站住,能做輪迴和生滅的主人。在心念的生滅上做了主人,六道輪迴將被我們戰勝。

2、學誠法師——如何去除煩惱?

10位大德法師的10個智慧開悟,太受用了!

修行人必須要有“善法欲”,才能扭轉深重的習氣和煩惱,這個不是不能有,而是必須有。只有這樣努力下去,我們才能做到“無求無得”“身心自在”。

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內心的安寧與祥和?究其根本,我們的痛苦不是源於外在的人、事、物,外在的只是一個緣,根本上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人為何不開心而自尋煩惱呢?這是因為我們內心裡充斥著一個沉重的、龐大的“我”,從小到大,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內心感受到的都是這個“我”——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喜好,我的自尊,我的利益。有了“我”,也就有了“他”,在我們的觀念中就會形成種種與他之間的對立。這種對立並非真實存在,只是自己的一種感受,因而是虛妄的。由於我們常常本能地以“我”為中心看待周圍的一切,這就造成很多想法是片面和錯誤的。

減輕煩惱,享有快樂,就要從去除煩惱產生的因入手。對於我們內心牢牢抓住不放的這個“我”,要嘗試著放下。放下得自在,放下得輕安。除了放下自我,另外就是利他。以真誠的愛心,去關心別人,利益別人,我們的心會打開,會復甦,就能擁有生命中美好的一切,進而遠離煩惱。

3、聖嚴法師——不好的情緒是慢性自殺

10位大德法師的10個智慧開悟,太受用了!

瞋是心中火,不但對自己不好,對別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殺,所以要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氣。但情緒這個東西又是非常不好控制的,甚至無法真正完全控制的,怎麼辦呢?

對待壞情緒,最好採取疏導的方式,真正地化解瞋心。而瞋恨和慈悲是相對的,因此只要我們多培養、增長慈悲心,瞋心自然就會減少了。所以,試著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轉變自己的情緒,以更積極的慈悲心、愛心來看待世界,這才是化解瞋心最好的方法。

4、星雲大師——誠實是做人根本

10位大德法師的10個智慧開悟,太受用了!

做人要誠實,誠實代表一個人的人格、信用,所謂‘人無信不立’,人不誠實,不能成功。誠實是做人處事的根本。

佛教講‘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其中有一‘出廣長舌相’,就是舌頭伸出來能覆蓋著鼻子,這是由於三十世不說謊所修得的相好。另外有一位香口沙彌,不但不說謊、不罵人,而且說好話、說善言,最後他說話時,口中完全沒有穢濁之氣,只有滿口芬芳,所以大家稱他為‘香口沙彌’。由此可見,誠實有誠實的好因好果,說謊也會有說謊的惡因惡果。

5、虛雲大和尚——修行猶如守城

10位大德法師的10個智慧開悟,太受用了!

我們用功的法子就如晝夜六時的流水一般,不要令它間斷,要靈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凡情聖解,一刀兩斷。古云:“學道猶如守禁城,緊把城頭戰一場。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這四句是黃檗禪師說的,有二種意義。前兩句比喻,說我們用功的人,把守自己的信念,猶如守禁城一樣,任何人不得出入,這是保守得非常嚴密的。要使一向貪著色、聲、香、味、觸、法的賊不能侵犯,故曰如守禁城。

後面的兩句,“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比喻,即是我們三界眾生沉淪於生死海中,被五欲所纏,被塵勞所惑,不得解脫,故拿梅花來作比喻。因為梅花是在雪天開放的。大凡世間萬物都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冬天的氣候寒冷,一切昆蟲草木都已凍死或收藏,塵土在雪中也冷靜清涼,不能起飛了。這些昆蟲草木塵土灰濁的東西,好比我們心頭上的妄想分別、無明、嫉妒等三毒煩惱,我們把這些東西去掉了,則心自然自在,也就能如梅花在雪天裡開花吐香了。

修行用功,貴在一心,切莫分心散亂,空過光陰,否則,明天等待你的依然是渾濁不堪的老日子。

6、一行禪師——成為自由之人

10位大德法師的10個智慧開悟,太受用了!

每天的每一刻,都是訓練自己念念分明的活著、聚集正念能量的好機會。每分鐘的修行都在聚集正念的能量,正念並非來自身外,而是你的內心。正念的能量可以幫助我們活在當下,完全地活在此地、此刻。

如果你還牽掛、擔憂過去,或擔心未來,隨時帶著工作、害怕、焦慮或憤怒,你就不是自由的人。因為你未完全地活在當下,生命就不真的屬於你,周圍的一切、藍天、白雲或花朵都不是你的。所以,為了真真實實地活著,為了能深刻的感知生命,你必須成為自由的人,培養正念可以幫助你獲得自由。

而正念的能量就是活在當下的能量,正念讓你的身心合一,當你練習念念分明地呼吸、走路,就能從過去、未來、工作中解脫,又重新而完整地活著,完全地活在當下,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人。

7、阿姜查尊者——最好的禪修之地,在你心裡

10位大德法師的10個智慧開悟,太受用了!

對於修行,你真正唯一需要的是由誠實與正直開始,無須大費周章。讓覺知從你的心中自然散發出來,你就會正確地修行。只要你掌握了佛法,去除了貪、嗔、痴,任何地方都能修行佛法,不一定非得去你自以為應該呆的地方。

對於覺悟者來說,一切你想要的禪定,都在你心裡,所以,佛陀說:“智者自知”。

8、永信法師——幸福就是活在當下

10位大德法師的10個智慧開悟,太受用了!

如果有人問我,你幸福嗎?我會反問他,活在當下,誰不幸福?

當下是什麼?當下就是不涉前世,不及來生,唯論上蒼所賜予我們生命的每一分鐘,每一秒鐘。所以,請修禪的人不要刻意地去追求什麼幸福,也不要抱怨自己命運多舛,時運不濟,怎麼做都不如別人幸福。因為能夠有此生,便是我們最大的幸福。從這個意義上講,“你幸福嗎”對我們學佛修禪者而言就是一個偽命題。

佛祖釋迦牟尼住世初期,連個固定的居所都沒有,過的是純粹遊化的生活,但他仍然十分樂觀,並本著“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利他度人、自覺覺人”的信念,四處講經弘法,終在鹿野苑的一顆菩提樹下化度五比丘,創立了原始的佛教。後來,摩揭陀國國王阿闍世和拘薩羅國富商須達長者相繼為他捐建竹林精舍和祗樹給園,可是他依然帶著他的弟子行乞,直到皈依佛門者擠破寺院門檻,他才不得不接受供養。在佛祖心目中,貪慾就是慈悲的大敵,能夠活在當下,為眾生解除痛苦做點實事;能夠激勵眾生以大德為榜樣,在有限的生命時光裡,多發菩提心,多發慈悲心,多做積德事,這便是最大的幸福。

9、慧律法師——遠離妄想有如鳥出籠

10位大德法師的10個智慧開悟,太受用了!

鳥比喻我們的心,出籠比喻解脫,不為物累,不會被假相所束縛。如果我們的心被假相所困住,就像鳥沒辦法出籠。簡單講,愈執著、愈分別,你那個鳥籠就愈堅固,怎麼跳都跳不出來!別人隨便一句話,就可以讓你捆住多年,不得解脫,這叫作觀念。我們最大的鳥籠在哪裡?最大的鳥籠就是觀念。什麼是觀念?即我們在成年後,通過自我的理解和認知所建立的思想或價值系統。緣起法不可得建立的妄想,就是觀念的妄想。

如果你還執著於世間的任何一相、一種觀念,你心中的那隻鳥就不自在。有沒有做到如鳥出籠呢?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如果是證得阿羅漢果,那就是大鵬金翅鳥展翅而飛了,大自在也就來了。

所以用這個“鳥出籠”,來印證自己,就知道你是不是一個解脫的聖者。不需要問別人,也不需要別人的肯定或否定,別人的肯定或否定跟修行沒有關係!如果你做不到“鳥出籠”,那你就會被困在萬千變化的假相里,這個離修行成道就越來越遠了!

所以,要想我們的心活得安詳,自在,就要遠離妄想和假相,做到“鳥出籠”。

10、淨界法師——娑婆世界(即塵世)的真相

10位大德法師的10個智慧開悟,太受用了!

空觀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壞的妄想全部停下來,把生命歸零。重新借假修真,借娑婆世界的假相讓你厭離娑婆,借極樂世界的假相讓你欣求極樂。

娑婆世界對我們的折磨,是讓我們永遠活在沒有安全感當中,你得到的所有東西隨時會失壞,“饒汝千般快樂,無常終須到來”,娑婆世界永遠是不安穩的。面對生死疲勞,你永遠活在變化之中,要不斷地適應新的環境、應對各種人事。這就是娑婆世界的最大過失——無常敗壞。你只要在娑婆世界住一天,你就沒有所謂的安穩性可言。

而快樂的基礎是安穩,這也是人的最基本的訴求,我們凡夫在受用快樂時總有一種期待和妄念,希望它是長久性的、是安穩性的,希望快樂可以永遠伴你左右。但怎麼可能呢?因為無常敗壞一直在那裡,它不會讓你實現。

由於無常敗壞,當我們回憶過去回想人生,大都是痛苦的因緣多,快樂的時間少。人生被搞得是得不償失,快樂跟痛苦不成比例。佛陀說快樂如刀上的蜂蜜,當你舔蜂蜜時你的舌頭會被割傷,你會為這種快樂付出代價。所以,娑婆世界的快樂全部都有代價。如果我們認不清這個真相,就會一直在娑婆世界裡打轉,永遠無法超越和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