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電影、音響的源頭上找原因,解決音響擾鄰的問題

隔音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如果音響效果不對,隔音做得再好也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不從音樂、電影、音響的源頭來找原因,反而會誤導人。

音響擾鄰的兩個根本原因,一是聲音開得太大,二是器材不夠好,三是對音樂、電影和音響的認識不夠。

一些劣質音響,看起來個頭很大,實際上喇叭單元很差,功放的素質也不夠,因此,聲音既沒有解析力,也沒有層次感,不得不把聲音開大一些,否則高中低頻表現不出來。

另外,很多人都不懂得選擇片源,隨便什麼音樂和電影,接上音響就播放,覺得效果不好就猛增加音量,音量越大,失真也就越大,這樣的效果肯定會擾鄰。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不懂得如何欣賞音樂和電影,也不知道一套合格音響器材的基本標準是什麼。對效果的認識只是停留在粗淺的層面上,只知道高音表現如何、低音表現如何等等,完全沒有領會到音樂和電影音效的魅力。

對於一套音響效果的評價,並不是憑空亂說的,聽歌和看電影對音響系統都有一個基本要求。

本篇先聊聽音樂的音響,其基本的要求是“高保真”。

真正的高保真是無法實現的,只能儘量朝高保真的方向努力。

一個稍有HIFI基礎的人,當他走到一套音響前面時,一定會先選一個最佳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皇帝位”,大致和兩隻音箱形成一個三角形,只有在這個位置上才能對一套系統做出合理的判斷。

首先是聽定位,包括聲場定位、人聲定位和樂器定位。

一套合格的音響,當兩隻音箱同時發聲的時候,能夠在兩隻音箱之間形成一個融合的聲音區域。在這個區域中,每件樂器的位置都能分得清清楚楚。比如架子鼓在後面,吉他在右邊,小提琴在吉他手的邊上,貝斯在左邊,鍵盤的聲音鋪墊全場,而演唱的人則是在正中間,等等;就像一個真實的樂隊在你面前演奏一樣,每個樂隊成員的位置都清清楚楚。

然後聽聲場。如果樂器的定位和人聲定位都非常準確的話,那麼坐在皇帝位上,聽到的聲音感覺並不是在音箱裡發出,即“離箱感”。聲場區域的寬度一般大於兩個音箱之間的距離,高度高於音箱箱體;聲場前後的位置也不一定和音箱平行,有的聲場形成於兩隻音箱的後面,有的聲場則在兩隻音箱前面的區域。

接下來是聽音響對聲音的還原度如何,這需要對樂器有一定的認識。比如吉他、貝司、小提琴、大提琴、笛、鼓、鍵盤等等,這些樂器原來真實的聲音是什麼,音響重放出來的這些樂器聲音越真實,則證明系統越保真,效果就越好。

如果還要再進一步,那就需要用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源進行測試,還要和別的器材反覆對比,這就是發燒了,永無止境。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一套聽音樂的音響,只要能夠把聲場定位和離箱感表現好了,就基本能滿足要求。能達到這種效果的音響器材,並不需要太大的音量就能領略到音樂和音響的魅力。

換一個角度來說,用戶只要能把握住聲場定位和人聲定位的效果特點,再學會分辨幾件常用的樂器,就知道如何正確的欣賞音樂和聆聽音響,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聲音大。

有了正確的認識,自然就會對片源提出要求,不會隨便拿首歌就播放,哪些效果好,哪些效果不好,哪種類型的需要大聲,哪種類型的小聲放才有味道,等等,都心中有數。因此,什麼時間段該聽什麼,音量控制到多少,心裡就會有底,也就不存在擾鄰的問題了。

家庭影院也是如此,只是效果的標準與HIFI有所區別,但只要明白了其中的原理,把握好尺度,也是同樣可以解決的。

篇幅有限,留到下篇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