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復牌會有多少個跌停?

樂視復牌會有多少個跌停?

記得在萬科復牌前,筆者寫下了《萬科復牌》的文章,並在文中神奇地預測了等萬科跌到17塊可以買入。2017年1月16日,是樂視網復牌的日子。那麼樂視復牌後走勢會怎麼走呢?

在預測樂視網股價的走勢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如何客觀地看待一個人、一個公司和一隻股票的走勢。很有意思的是,中國90%以上的人是學著辯證法長大的,但是大多數國人看待事情確是非黑即白不客觀的。在股票的世界裡,我們應該把股票當婊子,但是大部分人卻把股票當兒子了。所以一旦他買入那隻股票,對於那隻股票的負面新聞,他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了。

我們總是喜歡屁股決定腦袋,站在對自己有利的立場來看事情。吃瓜群主恨樂視,是因為樂視舉報了快播。但是樂視的目標是做中國的netflix,而中國沒有netflix生存的土壤,盜版嚴重,樂視打擊快播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

記得滴滴剛出來的時候,筆者在北京打車,問出租司機,滴滴這種瘋狂補貼的行為算什麼?那司機來了句,SB吧!人傻錢多! 現在不知道當年說滴滴SB的出租司機是怎麼想的了。記得當年淘寶為了和易趣競爭,宣佈淘寶免費的時候,很多吃瓜群眾也擔心免費後淘寶該如何生存,但是多少年過去了,當年電商第一的易趣沒落了,而淘寶活的卻很自在。

你在上海聽到別人在你面前說上海話,你會覺得上海人欺生;但是你在鄉下聽到別人說夾雜著當地方言的普通話,你只會嘲笑別人怎麼那麼土,連普通話都說不清楚。兩個事情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你所處的位置不同,你的心態和想法就會有所不同。

董明珠要求自己的員工買格力手機,還3000多元一部,很多吃瓜群主開始在網上笑話和吐槽董大媽了。筆者在華為親眼看到員工華為的員工搶購mate9保時捷版,如果這個消息作為新聞流出來,很多人會為華為的員工自豪的。其實這兩個事情也並沒有什麼不同!去年十月份筆者去蘋果硅谷總部參觀的時候,真心沒發現有一個蘋果員工是不用蘋果手機的。甚至有不認識的蘋果員工看我拿的不是蘋果手機,走過來對筆者說:iphone7出來了,非常的棒,你應該換手機了。一個企業的員工,如果不愛自己企業的產品,那還在那個企業待著幹嘛呢?更何況人家董大媽剛給每個人一個月漲了1000元的工資,這樣一年就有1萬2,如果送你1萬2,讓你買3000塊錢的手機,你還不願意,你不是個SB嗎?

要有那樣的事情,即使讓我3000塊買個磚頭我也願意啊!正如郭德綱相聲裡面所說的,你給我一張一百的大鈔,絕逼能給你變出一張五十的,而且是真的!

樂視也是一樣,當我們說樂視是PPT公司,賈老闆是騙子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像賈老闆這樣身家幾十億的人,完全可以隨便做點業績,去遊山玩水。但是他卻沒有,套現出來把錢借給上市企業,在構建他的唐吉坷德似的生態圈夢想。這樣的企業家,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嗎?筆者很欽佩樂視掌門人賈躍亭所說的“樂視要麼偉大、要麼死亡”,所有偉大的企業,在開始的時候都是不被大眾所認可的。

很多人的想法,其實和當初看滴滴的出租司機並無二樣。滴滴為了培養大家滴滴打車的習慣,怒砸了幾十億。如果一個新興產業,賈老闆怒砸幾百億都搞不起來,那其他人都搞不起來了。雖然未來看不清,但是趨勢在那裡。為什麼董明珠、海瀾之家的老總這些做傳統經濟的精英都會選擇新能源汽車,我相信他們會比我們會看的更遠。趨勢在那裡,只是我們自己看不清。如果樂視的汽車10萬塊一輛,新能源,不製造霧霾,外形酷能裝逼,能自動停車,還能自動駕駛,你說說你會選擇傳統的汽車還是賈老闆的新能源汽車?

在股市中要持續穩定地盈利需要有兩個方面的支持,一個是邏輯,一個是技術。很多人都是通過邏輯來決定是否買賣股票,並確定股票的買點和買點。其實

邏輯是用來判斷趨勢和防止黑天鵝的,而不是來確定買點的。

萬科復牌從20多塊錢跌到17塊,中間的邏輯沒有任何的變化,我不信這麼十幾天,萬科的業績或者基本面會有任何的變化。所以如果你用思考的邏輯來買入萬科,你是完全錯誤的。股票的買點不需要邏輯,只需要技術(量化模型)的支持。你在17塊買入萬科就是對的,在其他點位買入萬科,都是錯的,這個由量化模型算出,不需要你任何思考的邏輯。

對於樂視也是一樣的,中國好同學的新聞2016年11月16日出來後,我們不需要什麼邏輯,只需要懂得“缺口必補 補後必跌”這個技術,我們在11月2日的缺口附近高位清倉樂視的股票就可以了。

樂視復牌會有多少個跌停?

樂視出來後,如果能有兩個半的跌停,可以閉眼買入,然後,然後你就把電腦砸了去看看全世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