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的新零售投資全揭祕

阿里、騰訊的新零售投資全揭秘

2018年可能才是真正的“新零售元年”。

新零售或智慧零售的概念已議論近3年,阿里也在這段時間內,先後完成對三江購物、銀泰等6家傳統零售商的投資和收購,從2018年初開始,騰訊的大舉進入,才真正拉開了“零售之戰”的帷幕。

從投資永輝開始,短短3個月,騰訊先後投資家樂福、萬達商業、海瀾之家等多家零售商。

根據《21CBR》的統計,截至2018年3月,在CCFA(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連鎖百強”的榜單上,前50名中有23家與兩大巨頭產生股權或合作關係,其中,有13家為股權關係,10家為合作關係。前10名中,僅有國美電器、山東省商業集團和重慶商社尚且保持著完全的中立。

互聯網巨頭對線下零售產業的滲透,體現了資本、技術、用戶、理念的競爭優勢,有“降維打擊”之稱。一時之間,阿里或是騰訊,成為零售商們不得不面對的“站隊”問題;強調自己不站隊的管理者,多少承受著壓力。

不過,盒馬、永輝等固然已取得成果,而大量百貨、超市等業態緩慢的改造進程,也展現出傳統零售業數字化的變革之難。

圖為中國連鎖50強與阿里、騰訊合作關係(點擊查看大圖)

阿里、騰訊的新零售投資全揭秘

強勢進擊的阿里

超市佈局成型

連鎖百強榜單中,康成投資排名第4位,歐尚中國排名32位,兩者均進入阿里的新零售生態圈。2017年11月,阿里出資224億港元,持有高鑫零售36.16%控制性股份,後者擁有兩個品牌:大潤發和歐尚。康成投資即為大潤發旗下子公司。兩者相加,高鑫在中國共擁有446家大賣場,遍佈29個省、市、自治區,年營業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收購銀泰後,阿里對高鑫零售的投資,是其在零售業最引人關注的一筆交易,也是繼三江、聯華和新華都後,阿里第四次投資大型線下超市。

此前,高鑫零售曾嘗試自我改造的努力。 2014年,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一手主導的電商網站“飛牛網”上線,試圖“趕上自營電商最後一班列車”,卻始終未能將互聯網的組織結構和商業邏輯融入公司,飛牛網在2016年的銷售額僅為21億元。

2017年,大潤發再次向O2O轉型,5月上線“一小時極速達”、6月上線“飛牛優鮮”,再一個月後,合二為一形成“大潤發優鮮”,為顧客提供門店一小時內配送服務,並從以電商為主的業務導向,轉向以門店為主、電商輔助的發展模式。其後,試水節奏戛然而止,比如飛牛商城遭關停,業務向B2B模式集中,以“大潤發e路發”作為獨立App,以供應鏈為依託,轉向為20萬名企業類客戶提供商品。

入股僅一個月後,阿里即全面調整門店的經營體系和業務鏈路,啟動“天貓下凡”計劃,在大潤發華東的167家門店上架零食、家居、日用等熱門商品。根據高鑫零售2017年財報,大潤發和歐尚所有門店,將在2018年底前完成數字化改造。

截至3月,3家門店已完成店內改造,並安裝“懸掛鏈”系統,該系統用於分揀商品和連接配送員,可以大幅度縮短從線上下單到配送完成的時間。報告舉例說,2017年12月,大潤發楊浦店的每日線上訂單數超過1000筆,生鮮食品佔比超過50%,未來,大潤發“優鮮App”將受惠於淘寶到家產生的流量。

業內預計,阿里或將以“盒馬思維”為樣板,完成對三江、聯華、新華都、大潤發和歐尚的改造,全程以數據作為決策參考,將採購與供應鏈、與後端的支付和物流打通,並打通線上線下,總共涉及大小賣場、門店超過4000家。

50強中位居39名的興隆大家庭,總部位於遼寧,在遼寧、黑龍江擁有38家商場和6家生活超市,於3月底傳出,與“淘鮮達”(視作盒馬的“開源版本”,其入口設在淘寶App首頁,線上線下的運營採用了盒馬模式)達成合作,內容包括大數據、商品信息推送、營銷等方面。此前阿里合作的實體賣場以華東和華南地區為主,此次合作可視作其完善全國佈局的一步。

多業態進展不一

阿里有持股和合作的10家50強中,6家以超市賣場業務為主,其餘4家類型相對分散:蘇寧以家電電商見長,銀泰和武漢武商為傳統百貨,百勝中國屬於餐飲類。阿里進入它們的時間也更早:2014年首次投資銀泰,2015年與蘇寧形成換股結盟,2016年入股百勝中國。從現有資料看,阿里在這三類零售業態上的數字化進展,遠低於超市。

阿里和蘇寧的合作是建立在換股結盟的基礎上,對於阿里來說,意義不僅是滲透線下連鎖家電商場,更是以“阿里+蘇寧”的形態,來抗衡“騰訊+京東”的結盟,特別是壓制京東核心的3C品類。

雙方也迅速在渠道業務和物流上展開對接,蘇寧易購的天貓旗艦店在一週內上線,隨後升級為與天貓超市、聚划算等同等地位的頻道;合作次年,兩家共出資10億元,成立合資公司“貓寧”電商,主要負責蘇寧在阿里巴巴平臺上開設的各家店鋪和頻道,希望以數據共享、物流資源等方面的融合,建立C2B反向驅動的產品包銷和供應鏈管理能力。

這場結盟推進兩年多之後,開始漸為人淡忘,蘇寧有著自身完整的電商、物流、金融等全業態佈局,其與騰訊、京東等聯合,以95億元的投資入股萬達商業,彰顯了其獨立性,阿里不可能將其意志強加給蘇寧。由於持股比例小,百勝中國的情況相似。

以併購銀泰為代表,阿里對線下購物中心的滲透改造,走到了第四年,無論是路線探索或業務進展上,都更為曲折。2014年以來,阿里陸續輸出“吉祥三寶”、喵街App等結合線上線下的服務和App,均未能取得理想效果;銀泰私有化之後,推出更有針對性的整合改造,改造至少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核心業務的在線化,包括基礎設施升級、商品數字化、會員系統接入雲端等;二是“好貨不貴”,即將線上線下商品聯營,主要品牌實現同款同價。

2017年“雙11”期間,銀泰客流同比增長22%、銷售同比增長25%,顯示改造開始呈現出一定效果。2017年12月,銀泰與南京中央商場(百強榜排名65位)宣佈合作併成立合資公司,其中,由銀泰負責銀泰江蘇地區門店、中央商場存量門店及新增門店的經營管理,這可視作“銀泰模式”的一次複製嘗試。

購物中心的改造依然面臨著多方面的難點,與超市自營為主、品類集中相比,購物中心涉及到自營、聯營、租賃等多種方式,整合過程中,必須化解自營業務和租賃業務間的衝突;超市產品的統一性,購物中心的商品品類更多、換新率高,要對海量的長尾產品全面數字化,成本也非常高昂。

阿里新零售,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分別為人、貨、場,達成線上線下用戶數據共享、貨物供應鏈和配送整合,以及實體賣場的佈局改造,又大體可分為生鮮商超、服裝百貨、數碼電器和餐飲生活四條投資主線,除生鮮商超業務大體成型,其餘三個方向上,銀泰的合作成果有待觀察,蘇寧和百勝的影響有限。

誠然如此,2018年2月,阿里又以54億戰略投資居然之家,顯示其推進各種線下零售業態數字化的決心,不會輕易改變。

一鳴驚人的騰訊

“京騰”的商超聯盟

沃爾瑪、永輝、家樂福和步步高,均已被視作站隊“騰訊系”的零售企業,與京東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沃爾瑪對京東持股10.8%,京東對永輝商超持股10%、步步高持股5%,並藉助永輝與騰訊的聯合投資,與家樂福產生間接持股關係。

2017年以前,騰訊一度是線下零售的“被動參與者”,只有兩次間接的聯繫,均是因為京東:2015年,京東以43.1億元入股投資永輝;2016年,京東以5%股權為代價,向沃爾瑪收購1號店,騰訊與之同時成為京東股東,站在了同一陣營,迄今為止,沃爾瑪並未與騰訊直接產生股權關係。

就合作層次而言,與阿里慣用的控股式整合不同,騰訊一直“袖手旁觀”,甚至京東的作為也相當有限:與永輝的合作,僅僅是永輝將300多家門店上線“京東到家”,成為該平臺上入駐門店數最大的商超企業;與沃爾瑪結盟後,合作只限於將山姆會員店引入平臺,並以旗下“新達達物流”實現配送。

直到2017年下半年,局面發生逆轉。

2017年8月的“88購物節”,京東和沃爾瑪首次嘗試打通線上線下的用戶、庫存和門店。以打通庫存為例,用戶在京東商場下單後,如果系統自動判定由沃爾瑪門店配送為最優路徑,會自動下單到相應的門店,由店內工作人員完成出庫及打包,再用京東物流負責最後的配送過程。9月,騰訊與華潤萬家簽署合作協議。

2017年12月,騰訊突然向線下零售商直接出手,以協議轉讓方式獲取永輝超市5%股份,並增資其子公司“永輝雲創”換取15%的股權。有分析認為,騰訊的策略轉變,主要敏感於盒馬鮮生的進展迅速,自身缺乏零售經驗,而永輝雲創擁有的 “超級物種”,正是盒馬的重要競爭對手之一。

超級物種與盒馬鮮生均屬於O2O類的生鮮電商,線下均採用類精品超市的結構佈局,通過App向線上引流,完成周邊社區的訂單配送。相比盒馬,超級物種具有兩方面優勢:其一,背靠永輝超市,供應鏈上具備一定優勢;其二,能以食材體驗店的身份,與同在永輝雲創旗下的會員店和精品超市Bravo配合,在不同區域呈現靈活的組合形態。

2018年春天,騰訊火速投資多家公司,迅速形成了“兩強並立”的格局。如今,已與永輝、家樂福、沃爾瑪、華潤萬家、步步高等多家大型商超形成持股與合作關係,在商超的市場上,初步形成與阿里系分庭抗禮的格局。

連接器、服務商

在永輝和家樂福之外,騰訊2018年初入股了海瀾之家和萬達商業(兩家未參評連鎖百強),分別持股5.31%和4.12%,整體而言,騰訊傳統零售直接投入不多,連鎖50強的榜單中,尚未有任何一家百貨公司與騰訊形成直接股權關係。

這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解讀:其一是尚未佈局,從投資永輝等商超開始,騰訊對零售業的密集投資,至今僅3個月,未來可能會推進到百貨業;其二,騰訊本意並不在謀求獲取線下零售商的大量股權,更希望定位成一個技術服務商,馬化騰已公開表態:“我們並沒有自己去做零售,我們對很多人說不做零售,甚至不做商業,只做連接器、做底層的東西,用雲、AI等設施提供幫助。”

位列連鎖50強的百貨集團中,騰訊簽下合作協議的公司至少5家,其中包括石家莊北國人百、利群集團、金鷹國際商貿、合肥百貨大樓和江蘇華地國際控股,此外,永輝對中控百貨持股29.86%,也可視作是騰訊的合作伙伴。

5家簽訂的合作協議,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與騰訊雲簽訂合作,一類與微眾銀行合作。

以門店改造為例,騰訊雲可憑藉數據積累,更好地理解用戶,當用戶進店購物時,通過人臉識別,店員能掌握其喜好、信息、購買記錄等等,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服務;在倉配物流上,“智慧門店”可以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以下游數據引導上游生產製造。

2018年3月,騰訊與利群集團、石家莊北國集團、全福元集團、長沙通程集團等8家區域零售商簽訂戰略合作,其中騰訊云為基礎設施提供商。根據利群集團的公告,合作包括構建智慧零售互聯網服務平臺,在“物流倉儲+互聯網領域”深度合作,構建新型零售用戶服務體系及落地標杆,預計不久後,騰訊百貨類零售商的改造成果將顯示。

其實,微眾銀行在零售領域的作用,往往為人忽略。2017年7月,江蘇華地與微眾銀行簽訂協議,除了金融理財,合作內容一部分與智慧零售類似,包括會員資源共享、營銷宣傳和品牌推廣等。事實上,早在騰訊入股前,步步高已和微眾銀行在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首個動作即是微眾卡支付的“滿100減50”。或許,微眾銀行可視為騰訊向線下零售滲透的另一張牌。

在3月舉辦的2018中國零售數字化創新大會上,騰訊高層再次強調,希望為零售業提供“工具箱”,無論小程序、騰訊雲或微眾銀行,均屬於其中一部分。只是,騰訊能否真正將技術和流量上的優勢向線下注入,更有待市場的驗證。阿里的百貨數字化已經走到了第四年,騰訊則剛剛起步,“重投入”進展緩慢,“輕介入”的方式,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嗎?

無論如何,騰訊的突然殺入,以及3月傳出沃爾瑪開始封殺支付寶的消息,令業內對兩家互聯網巨頭爭奪線下零售場景的真正用意,有了新的認知,除非有反壟斷等非市場力量的進入,否則,捲入其中的線下零售商將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