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毀約,是誰在阻擾中國到尼泊爾投資?

突然毀約,是誰在阻擾中國到尼泊爾投資?

邱 林

繼2017年11月尼泊爾政府取消中國企業建設該國東部——布迪甘達基大型水電站後,5月29日,尼泊爾政府再次收回另一價值16億美元(約合100.8萬元人民幣)的西塞蒂河水電項目,該項目由中國三峽集團開發建設。

當天,尼泊爾議會在公佈121.8億美元的2018-2019年度預算時,尼泊爾財政部長尤巴拉傑·卡蒂瓦達出乎意料地宣佈,將自行建造這座裝機容量為750兆瓦的水力發電站,此前該水電站由尼泊爾批准交由三峽集團開發建設。

對於尼泊爾突然毀約的原因,尼方的解釋是,因為三峽集團要求尼泊爾提高電力購買率與民眾購買電力的價格。而一年前,中企還曾給尼泊爾提供另一種選擇,就是將水電站裝機容量降低至600兆瓦,以防止尼泊爾不願支付更高的電力購買成本。

但觀察家指出,尼方的解釋顯得牽強附會。印度因素才是中國投資實施該水電項目中的主要障礙,尼泊爾政府迫於印方壓力,放棄了與中國的合作。中國和尼泊爾隔著一座珠穆朗瑪峰,對尼泊爾的影響力不如印度是事實。所以,即使尼泊爾受到了印度的壓力,也遲遲不敢邁出脫離印度的實質一步。

眾所周知,印度對中國在尼泊爾影響力的增加非常警惕。今年2月份上任的尼泊爾總理奧利曾許諾將盡快實施這個由中國牽頭的項目,該水電站項目將減少尼泊爾對印度石油的依賴程度。然而,石油或其他過境印度的商品,隨時都可能成為印方向尼泊爾施加壓力的工具。

奧利總理4月6日訪問印度期間,印度總理莫迪努力說服尼泊爾不要使用中國公司建設水電站。如果大壩將由中國公司建設,那麼印度就不會購買該電站生產的電能。《印度教徒報》援引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莫迪總理會禮貌、巧妙地闡述強硬要求。”

尼泊爾在取消與中國企業進行水電項目合作之前,與印度合作的同類項目卻開工建設。5月12日,莫迪在訪問尼泊爾期間,與奧利共同出席由印度投資建設的“阿倫3號”(Arun-3,900兆瓦)水電站工程奠基儀式,該項目預計耗資10.4億美元(約合65.52億元人民幣)。

尼泊爾媒體對奧利政府對中國這種出爾反爾的舉動,都有些看不下去了,紛紛發表文章提出批評。

《尼泊爾電訊報》29日發表文章指出,奧利總理曾表示,打算恢復去年11月被前政府取消的布迪甘達基水電項目,而該項目尚未恢復,如今又取消了另一箇中企水電項目。奧利正以一種明顯的方式失去他的民族主義身份,無論他在印度實施無情的經濟封鎖時得到了什麼,現在他正被偉大的南亞“劇作家”莫迪控制。

作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目前,尼泊爾老百姓用電困難,很多稍遠一點的地方用不上電。而尼泊爾境內好幾座水電站是印度投資興建的,發出來的電基本上出口印度,尼泊爾老百姓受益並不大。說白了,就是印度利用尼泊爾的水利資源為本國服務。

尼泊爾突然毀約,留給我們許多思考,小國沒有生存資本,一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轉向。像尼泊爾這樣國家,其政府變數較大,中國如果按照目前的方式去合作籤協議,以後還會吃同樣的虧。

近幾年來,中國在海外的許多工程出現各種狀況,有的幹到一半,有的還沒開始就出問題,最後結果大都與幕後的第三方插手或阻擾有關,這次也不例外。之前奧利說得好好的,然而,他去一趟印度回來就出問題,聯想到以前的斯里蘭卡港口工程因政府更迭後一度停工問題等等,這難道是巧合嗎?

所以,有時候歐美的做法並非沒有道理,如果你想在一個國家獲得穩定的合同,想最可靠的保護自己的投資、利益,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想辦法”讓那個國家有一個實力夠強的、長期願意和你合作的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