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頭對準德國,紐約街頭不要見到奔馳車

矛頭對準德國,紐約街頭不要見到奔馳車

邱 林

德國《經濟週刊》5月31日刊發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份對赴美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稱,將禁止德國豪車廠商進入美國市場。該雜誌的消息稱,特朗普向馬克龍表示會堅持自己的貿易政策,直到沒有一輛奔馳在紐約馳騁。也就是說,未來美國街頭最好不要見到奔馳車。

這種說法也許有些誇張,但這一消息令德國高端汽車公司股票價格下跌,也令業界人士擔心德系汽車在美的生存空間將被壓縮。

進入本世紀以來,德國幾乎壟斷了美國90%的豪車市場,在美國銷量最大的德系豪車包括林肯MKZ、奧迪A4、寶馬的3系、4系和5系、奔馳的C級、E級和CLS級。2017年,德國汽車生產商向美國出口了德系汽車49.4萬輛,價值286億美元,在德國對美出口中佔比達26%。

因此,美國最先祭出了對德國汽車貿易“調查”的大棒。美國商務部5月23日在特朗普指示下宣佈對進口汽車及其零配件啟動所謂“232調查”,以確認這類進口是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232調查”可能導致美國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對德國高端汽車製造商而言,損失可能達到45億歐元。

顯然,德國人對美國政府對德系汽車徵收25%關稅都驚呆了。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引述一位德國官員的話說:“這令人震驚。進口汽車怎麼可能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這是公然的保護主義。”然而,有什麼辦法,這就是當前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的

事實上,早在去年,特朗普就曾炮轟德國汽車製造商,他表示,“如果你們要在全球各地生產汽車,那我祝你們一切順利。你可以生產汽車銷往美國,但每輛輸入美國的汽車你們要支出35%的稅。”

當然,德系汽車佔據美國市場責任也怪自己,在當年“金融化”的浪潮中美國汽車業“自廢武功”,除了在本土市場外,在大多數海外市場都不怎麼玩得轉(當然福特在歐洲、通用在中國除外)。最近福特又激進地停止了轎車的研發,底特律三大在往皮卡、SUV等大馬力、大尺寸的路上一去不復返,失去了不少轎車市場份額。

對於美國把矛頭對德國,德國政府似乎還沒有應對措施。雖然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稱,美國必須牢記,如果繼續宣稱“美國優先”並將自身經濟利益置於他國之上,德國將“以眼還眼”。但語言上的威脅總是比行動容易得多。畢竟,德國要對付要應對如此重要而強大的貿易盟國——美國並非易事。

德國在下一步面臨著更為艱難的政治選擇,他們必須考慮要採取何種程度和方式的報復美國。德國的顧慮在於:如果採取以牙還牙的報復措施,有可能令事態升級,從而導致貿易戰最終爆發——極有可能吞噬德國的汽車產業。德國與美國尖銳對立,特別是千辛萬苦在美國培育的德系汽車出口市場將丟掉。

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在對待貿易競爭對手的邏輯清晰明瞭,就是它可以像坦克一樣,碾壓土地、小草,它國只能坐以待斃。那怕你是美國的盟友也要被碾壓,除非你造出威力蓋過美國的坦克,否則,別無他法。

然而,不戰就不會有公正的和,如果德國把希望寄託在美國發善心上,肯定是沒有出路的,屆時,德國只能任美國人隨意宰割。這次德國能否對美進行反抗是一個試金石,退步後患無窮,挺住可能還有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