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繞開四國同盟把手伸給中國

印度繞開四國同盟把手伸給中國

邱 林

中國和印度出現了就一系列尖銳的全球性問題及時瞭解彼此立場的必要性,而不再等到今年6月份。印度總理莫迪將在4月27日至28日到武漢與中國領導人舉行非正式會晤,中國給予莫迪罕見待遇——在北京之外與他會見。要知道,中國領導人通常都是在北京會見外國領導人,僅在多邊峰會時例外。

之後,莫迪6月份將首次以上合組織正式會員國(2017年6月,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被上合組織吸收為正式成員)首腦身份,出席在青島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僅在三個月時間內,莫迪將兩次訪問中國,打破了外交的先例,其背後亦折射出印度渴望修復對華關係的焦急心態。

印度《經濟時報》22日發表的評論認為,莫迪急於訪華,其中也是為了針對美國製定共同立場。或許印中領導人深知應當共同應對今天的整個全球化衝突。現在在國際上出現了非常緊張的局面。很有可能印中希望就某些問題協調立場,以對西方發生以及涉及兩國的事件做出反應。

如果這個觀點放在今年1月前,將遭到印度政界人士的質疑。因為當時印美關係還沒有糟糕到如此地步。今年1月,四國同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戰略安全對話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相較於去年11月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召開的四國之間首次外交部司局級官員會議,新德里會議進一步明確四國面臨的共同威脅與挑戰,並將這種關切投射到具體的“印太”事務中。

與會者達成的共識是,“印太”的地緣政治訴求可歸結為三個方面:留住美國人、提升印度人和擋住中國人。畢竟單就亞太地區而言,中國無疑具有壓倒性的優勢,而這令一些“排華”的國家愈加不安。

印度作為四國同盟中的重要成員,在美日提出推動建立美日印澳四國戰略對話之後,曾有印度政府官員興奮地宣稱,印度已成為美國亞太戰略的重要支點。然而,一位知名印度政治評論員給這種論斷潑了冷水,稱在“印太”形成安全聯動機制的合作構想正受到印度這塊“短板”制約。

一個顯著特點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對印度並不夠“友好”。今年3月,特朗普對印度發起貿易調查。出口到美國的印度鋼管佔印度鋼管出口總量的31%左右,而特朗普的關稅徵收將使印度鋼在今年內無法再進入美國市場。另外,美國財政部的半年度外匯政策報告中沒有將中國或任何其他國家列為匯率操縱國,但把印度列入了觀察名單等等。

的確,中印關係曾因邊境問題一度緊張。但在對通過對印中兩國共同點多餘分歧,聯繫當前的美印關係,讓莫迪政府的對華政策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中國經濟強勁的發展,不得不讓印度側目相看,與其同中國對立,不如改善印中關係,實現雙贏。

莫迪上臺後始終將發展經濟作為重要抓手,但此前因推行廢鈔、稅改等政策,印度經濟出現了一定起伏,超出了政府的預期。而要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印度對中國有所期待,一方面希望更多中國投資能夠進入印度,另一方面或將印度產品銷售到中國。例如,印度已向中方提出,向中國出口大豆和其他農產品,以印度大豆取代美國大豆。

此時,印度繞開四國同盟,把手伸給中國,印證了一點:印度在修復對華關係方面,已呈現出“全方位”的積極性。中印之間的分歧的確是客觀存在的,然而,不至於衝擊兩國之間的求穩定、謀發展、圖共贏的大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