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至善 立德樹人

■龍奮傑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明確了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根本方向、戰略部署、大政方針,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實踐新發展、奪取事業新勝利的行動指南。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明確高等教育的職責所在,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堅持立德樹人的辦學目標、堅持改革創新的辦學思路、堅持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方向。

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辦人民滿意大學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於改革開放新時期,建立在中國共產黨90多年長期奮鬥基礎上,從黨的十二大到黨的十八大,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一條嶄新的道路探索前行,“道路自信是根本,理論自信是引領,制度自信是保障,文化自信是支撐,‘四個自信’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為我們提供著不竭的精神動力。”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的‘秘訣’,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明大勢方能成大器,順大勢方能創大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構築“精神高地”,文化自信極大提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知行至善、厚積薄發”的精神,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幹部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更加牢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堅持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在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開創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的征程上砥礪前行。

明道信道,立德樹人,育新工科人才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為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貴州理工學院提出“強責任、精技術、善管理、重實踐、求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並以此為基礎,吸收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成果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理念,將這些思想、理念融入、固化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之中,始終以人才培養為核心,轉變教育觀念,明確培養目標,創新教學方式,以OBE工程教育模式為主,混合教學模式和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為輔,有效地將“三大模式”融合貫通,致力培養“強責任、精技術、善管理、重實踐、求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圍繞一流大學目標,培養行業領軍人才,為貴州發展做出貢獻。

改革創新,致真維實,“雙一流”建設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系列重大政策相繼出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力推進,為貴州大開發大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今天的貴州,進入了高速交通時代、開啟了大數據時代、迎來了大眾旅遊時代、正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貴州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建設一流工科大學,不僅是貴州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推動貴州發展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我們做好工作的“主心骨”和“定盤星”,做到學在深處、謀在新處、幹在實處。大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環境,讓全省上下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活力充分迸發。我們不忘社會主義大學的核心使命和根本職能,努力探索窮省辦大教育、辦好教育的圖強之路,創新驅動,是學校發展的引擎,是我們開展工作的基本準則。學校力求通過超常規發展,突破傳統路徑依賴,爭取加快“雙一流”建設,從而為地方乃至貴州省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

蹄疾步穩,後發趕超,助推貴州跨越發展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當前,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為我省調整結構、加快轉型提供了難得契機。面向未來,我省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處於擺脫貧困的攻堅期、改革開放的窗口期、同步小康的關鍵期。綜觀形勢,我省既面臨“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疊加的歷史性機遇,又面臨中央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支持我省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等政策性機遇,所有這些將更好匯聚起貴州在未來征程中趕超跨越的強大動能。隨著貴州產業結構的持續改善,以及電子信息產業、醫藥產業、以軍民融合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製造業、新型建材業等加速發展,在貴州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形勢下,理工學院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及行業發展的需求,高度注重優化學科專業佈局,旨在緊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突出應用型特色,力求服務好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找特色拉清單”“一校一策建一流”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原則,按照“學科—專業—平臺—團隊”一體化建設的思路,確定了“新材料開發與利用”(扶強)、“大數據科學與技術”(扶需)、“航空宇航與智能製造”(扶特)三個跨學科、跨部門聯合培育的優勢特色學科群,按照“開放式”的辦學思路,注重發揮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緊密的校地戰略合作關係,構建和完善相關合作平臺,通過科技合作、人才培養與交流、技術支持、成果轉化等多種形式,更好地服務貴州“工業強省”戰略的實施,促進“貴州製造”向“貴州智造”快速轉變。

(作者為貴州理工學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