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沒有“小毛驢”的臺灣嗎?

你能想象沒有“小毛驢”的臺灣嗎?

羅雨|文

或許,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臺灣是可以這樣的——騎著一輛可愛的“小毛驢”,穿梭在夜市中的美食街,抑或開著電動車徜徉在碧海藍天、青山綠水間。

臺灣除了是美食的代名詞,其機車和電動車的發展更是讓人歆羨不已。在臺灣,機車和電動車被人們廣泛使用,併成為了一道亮麗獨特的風景線。

在上下班高峰時,你可以看到一浪浪電動車如瀑布般“轟轟轟”地在面前駛過。而在大陸,這樣的場景恐怕會引來交警的“關注”。

從臺灣綠島的電動車分層次的租賃方式來看,臺灣當局對電動車的管理智慧可見一斑。

綠島租賃的電動車主要分兩種:電動車和燃油機車。電動車的租賃門檻低,在騎行的速度上有限制,沒有執照的遊客都可以租用;而燃油的機車則動力更足,但必須持有當地執照,這更適用於當地居民使用。

分層的租賃管理方式不僅給遊客和居民充分的選擇餘地,而且兼顧能源與效率問題,不得不讓人佩服其管理體系的完備。

可見,有序的交通秩序離不開政府合理的管理。在處理電動車和機車的問題上,臺灣採取了在經濟上扶植、在政策上傾斜、在法規上強制的管理辦法,使其發展如火如荼。

反觀大陸,同樣便捷的電動車似乎就沒有那麼幸運,尤其是低速電動車的處境甚是尷尬。它沒有得到政府的認可,可又備受消費者青睞,尤其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低速電動車銷售尤為火爆。

因為政策的模糊界定與旺盛的市場需求不對等,讓低速電動車一直處於灰色地帶。

2016年底,沒有被列入法定交通工具的低速電動車再次遭遇行業“地震”。原來,新國標對低速電動車提出了極為苛刻的標準,欲採用跟普通乘用車使用幾乎相同的管理標準。

如此一來,低速電動車與傳統的汽車相比所具備的天然優勢蕩然無存。而這一政策的出臺,也勢必會扼殺低速電動車的競爭優勢,挫傷消費者的購車積極性。

有人贊成新國標此舉,認為能消除低速電動車帶來的安全隱患。並且,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低速電動車的使用會增加政府管理成本。為降低管理費用,保證行車安全問題,應對低速電動車採取極為嚴格的管理措施。

不容置否的是,低速電動車確實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因缺乏對低速電動車完善的管理體制,經常讓本就擁擠不堪的交通“亂上添亂”。然而,這就是採取“一棍打死”的理由嗎?

從國外成熟的管理體系來看,低速電動車與交通體系和諧共處並非難事。歐盟就採取了提高低速電動車的准入門檻與安全標準,設定電動車的重量、發動機排量等措施,來降低電動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規範低速電動車行業問題在技術上並不複雜,難點在於利益的博弈,特別是涉及地方政府的利益,市場問題就會被政治化。

新國標的起草方是電動車標委會,汽車檢測機構的下屬單位均在其中。檢測費、審批費、駕照考試都是其收入來源。不可忽略的現實是,傳統汽車行業與其行政收入密切相關。

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在新國標的制訂過程中,標準文本並沒發放參會企業,且標準投影不清楚,不讓照相,不讓發言。廠商、行業協會代表成為了形式上的擺設。顯然,標準的制定並非各方力量協調、博弈的結果。

作為與政策制定者的利益共同體,傳統汽車廠商在制定標準時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主導權。那麼,又如何能夠保證新國標的公正透明?更不要妄想其能站在技術中立和市場需求來制定標準。

新國標的制定事關整個行業的發展,讓廠商、從業者、行業協會和消費者參與制訂是有必要的。如果任何一方的訴求無法正常表達,政策的變動也勢必會引起輿論的反彈。

另外,以中國是“人口大國”為由,將其作為粗放管理模式的擋箭牌,實屬懶政、庸政之表現。山東作為首個低速電動車試點省份,無疑佐證了這一點。

在新國標出臺之前,山東省曾下放路權,併發布了首個低速電動車地區行業標準,隨著低速電動車在山東的普及,電動車產業成為了山東省的產業支柱,給山東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事實上,只有在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基礎上,才能提升使用低速電動車的安全性,才能將它的安全隱患和風險降到最低。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不能因為它存在風險,就採取遏制低速電動車發展的方式。否則與“看病有風險,為安全起見放棄就醫”又有何異?如果臺灣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壓制電動車的發展,你還能想象出現在的臺灣是何種模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