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徹底失去控制了,A股還有多久才能迎來大牛市?

由於中國與歐美國情不同,因此近期的學習心得是在中國投資要做一個符合中國特色的價值投資,可以借鑑學習國外偉大投資者的經驗,又要貼閤中國的特殊國情,簡單說就是“擇股與擇時都必要”。

擇股,就是選擇合適的股票,這就具體到很多,寫多本書也未必寫完,簡單說就是用“合適的價格”買入單位時間內業績增速較好的企業,這裡注意“合適的價格”,當然越便宜越好,這得看市場是否給你機會。

擇時,就是關注市場,我們在學習價值投資的時候都要說忘記市場,但多年在A股的經驗來看,在中國必須關注市場,但我說的關注市場不是每天都去關注市場漲跌,而是在兩個極端情況下才去關注市場,就是在極度悲觀恐慌與極度樂觀瘋狂的兩個時刻才去關注市場,決定大比例倉位的買賣決定,然後把主要精力放在選擇股票上來。

中國股市徹底失去控制了,A股還有多久才能迎來大牛市?

由於中國的國情不同,因此總是“牛短熊長”,這是有兩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官方的,因為政府的手對市場的干擾不斷,二十多年一直這樣,這樣的結果就出現了利弊兩面性,好的一面就是中國股民不會像歐美那樣一天就暴跌去百分之幾十,總有機會賣出,壞的一面就是過度的干擾人為的拉長了去泡沫估值迴歸的過程延長了熊市,這也就間接的加大了牛市的爆發性與短促性。二方面原因是中國人的性格因素,一窩蜂一哄而上,造成了股價的寅吃卯糧,一次牛市吃透了若干年的業績增速。*

而這種因素裡面又包含了權利與資本勾兌下短期內獲得巨大利潤的情況。由於牛短熊長因此股價在相對的短時間內波動空間就巨大,因此就必要的擇時。我們有多種局面造就了漫長的熊市,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在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去進行擇股投資,例如在國家隊重金進來護盤後,我們覆盤可以發現在最恐慌的股災3後大部分股票基本企穩,而業績繼續不斷成長護城河較好的企業甚至沒在創出股災2新低,我們即便在股災3恐慌性性時刻買入業績較好的成長股,也就取得了不菲的盈利,當然熊市中得放低收益,別總想十倍八倍的,熊市裡的股票一波三折的能漲個翻倍就是較好成績了。這種情況在02年以及10年以後熊市裡也很明顯。

投資成功的道路千萬條,我只是總結了我的一點個人投資想法,不代表他人的投資方式。


中國股市,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推出,從世界股市上來看,是一個很年輕的新興市場。可就是這麼一個市場,卻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妖的市場,妖風橫行。關鍵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2018年。A股市場僅僅是長到了三千多點,仔細看一下大盤的日線圖,就好像是把菜養上幾年,突然拔高,然後就開始了源源不斷的跌跌不休,難怪A股股民都形容自己是韭菜。

中國股市徹底失去控制了,A股還有多久才能迎來大牛市?

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可是在股票市場上,算得上是世界股市大家庭裡的一朵奇葩,首當其衝的就是為了保護散戶的T+1政策,買入的股票第二天才能賣出,A股剛開始實行的時候也是T+0政策,可是後來證監會說為了保護散戶利益,防止投機行為,實行T+1政策,畢竟,A股市場是一個散戶的市場。


下跌有四大原因,上漲有三大利好

對於近期A股調整更多源於外部衝擊,而非基本面變化。對於下跌因素,文章列出四個:

1、中美貿易摩擦再度發酵加重市場避險情緒。

2、意大利政治風險影響全球金融市場。

3、全球避險情緒增加,歐洲及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資本外逃壓力。

4、從全球股市運行情況看,市場自身普遍存在較大調整壓力。

利好因素方面,文章認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是股市平穩健康運行的定心丸,中國有三個潛在利好因素。

1、中國經濟持續向好。

2、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勁與韌性在增強。

3、國際社會也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發展充滿信心。

我們梳理了一下,歷史上發改委對於影響股市的一些重要時刻和表態

2016年8月4日

2016年8月4日在股市交易時間, 發改委政策研究室發佈了“擇機進一步實施降息、降準政策”的文章,引發了市場對於貨幣政策由穩健轉向寬鬆的猜測,A股隨之企穩回升。

但收盤後,發改委在官方網站更新了這篇文章,並將“降息、降準”做刪除處理。有意思的是,在發改委發文的同一天,央行網站發佈新聞稿稱,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有點宣示“主權”的意味。

2015年9月1日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2015年9月1日在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表示,中國股市在社會融資總規模中作用有限,因此股市波動雖有影響,但是影響仍在一定範圍之內。

2015年6月以來,中國A股市場出現多輪劇烈震盪。7月底到8月下旬,A股市場一個月內二度刷新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9月1日,中國A股再度遇冷,四大股指悉數跌收,滬深兩市超過1000只個股跌停(跌幅10%)。股市波動是否成為經濟風險點成為市場關注的話題。

寧吉喆表示,中國的股市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股市波動對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在中國的社會融資總規模中,股市、債市等直接融資佔社會融資總規模的20%左右,其中股市佔社會融資總額比重僅為5%左右,銀行等間接融資佔到80%左右。可見股市在社會融資總規模中作用有限。

此外,寧吉喆指出,在居民的個人家庭財產中,股票資產也不超過15%。所以說股市波動是有影響,但是影響還是在一定範圍之內的。“要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要發展資本市場,發展市場就要能夠經受住波動。”

針對股市波動對金融業的影響,寧吉喆直言,雖然近期股市出現波動,對一些證券業比重比較大的城市會有一定影響,但從全局看,中國金融行業的發展還是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沒有太大問題”。

他表示,上半年金融行業的GDP增加值增長比較快,除了有股市的原因以外,還有債券的發行、銀行業的改革、利率匯率市場化等綜合因素。

雖然近日披露的一些銀行年報利潤增幅略有降低,但是金融行業的利潤率還是相當高的。寧吉喆透露,金融業增加值佔中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約20%,而服務業佔整個GDP的半壁江山,這也意味著,金融在整個GDP中佔了10%,對經濟增長貢獻較大。

股市大跌,政府是否應該“救市”?寧吉喆表示,政府要積極發揮調節的作用,也需要採取調節措施保持資本市場健康平穩發展,避免大的波動,全世界無不如此。可以將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以及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結合起來,“最終還是為了市場的穩定,為了經濟的發展,為了民生”。

2015年7月27日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李樸民在當日“發改委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發佈會”上表示,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穩中有進。資本市場、股市持續向好是有基礎和條件的。

李樸民稱,資金向實體經濟傳導不暢繼續存在,工業生產和價格仍比較低迷,部分企業生產經營依然面臨著較多的困難,財政收入和穩崗就業壓力依然較大。由於“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增長動力不足,外需形勢亦不容樂觀,要進一步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談及股市,李樸民表示,面對異常波動,為了促進資本市場、股市的健康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發改委高度關注7月27日股市的異常波動。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穩中有進,那麼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是有基礎和條件的。”

2012年9月7日

2012年9月5日發改委批覆總投資規模逾7000億元的25個城軌規劃和項目後,發改委2012年9月6日再次公佈批覆13個公路建設項目、10個市政類項目和7個港口、航道項目。市場保守估計,發改委在兩天內集中公佈批覆的這些項目總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

在此利好刺激之下,2012年9月7日,滬深兩市大爆發,滬指半日漲4.2%,深成指暴漲6%,創下階段性紀錄。

2008年4月22日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當日在其官方網站發佈一季度房地產市場價格形勢分析報告,報告在分析未來中國房市價格走勢時指出,近期股票市場深幅調整,大量資金逃離股市。在投資渠道狹窄和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這些資金很可能選擇再次進入房地產市場,而不是存入銀行,從而拉動房價繼續走高。

發改委表示,當前要加強對房地產市場走勢的分析和預判,繼續貫徹落實國務院已出臺的政策措施;著力穩定住房價格,防止出現過快上漲趨勢。

就未來政策措施,發改委稱,在嚴控土地管理的同時,調整用地供應節奏,調整用地比例,加大居住用地供應規模,盤活存量土地,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土地供應規模。

此外,發改委還強調,合理引導住房需求。嚴格控制第二套住房的信貸政策,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改進和規範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合理確定經濟適用住房建設標準,規範經濟適用住房供應對象,嚴格上市交易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