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二十世紀風雲詭譎的歷史變遷深刻影響著中國美術史,一代代藝術家們不斷探索著自己的藝術表達,各種風貌應運而生。北京保利拍賣現當代藝術部將持續關注二十世紀美術的學術研究,並推出“中國二十世紀前輩藝術家系列研究”,以表達對於中國美術史做出貢獻的前輩藝術家之敬意!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藝術家李風白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中國的近現代史幾乎是與湖南人的命運疊加在一起的。近代以來,這塊盛產辣椒的熱土同時也產生了無數個影響中國的思想家、軍事家、作家,可謂精英輩出,但令人略感遺憾的是,在那些偉岸的背影中,我們似乎很難找到一個精通西方繪畫技法的藝術大師的身姿。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這一長久的遺憾今天終於得到了彌補。就在幾年前,在巴黎93區一家老古玩店閣樓上,旅法畫家江帆偶然發現一個已經沉睡了一個世紀的巨大畫夾,裡面有上百張油畫和水彩畫,用手抹去蒙在畫夾上的厚厚灰塵,露出了畫家的中文簽名——李風白。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留學期間,李風白(中)與劉海粟(右)、劉開渠(左)的合影

李風白的一生是相當離奇曲折的,可以說歷史上曾經有過三個不同身份的李風白,即作為藝術家的李風白、作為革命家的李風白、作為翻譯家的李風白。在李風白的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歷史名人扮演著領路人的角色。革命五老之一的何叔衡是李風白小學老師,也是李風白走上革命道路的領路人。正是在何老的培養下,李風白產生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也是在何老的引薦下,他得以結識了青年毛澤東,併成為義務叫賣《湘江評論》的報童。1920年,他積極響應毛澤東號召,到法國巴黎勤工儉學。同行者中包括李維漢、李立三、李富春、徐特立等人。肖三應當算是李風白走上藝術道路的領路者。在巴黎,徐特立要他去學土木工程,而肖三則勸他學習藝術,幾經權衡,他選擇了肖三所指的路。1924年他考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與同窗學友林風眠、吳大羽等共同組織了“阿波羅會”,後改稱“海外藝術運動社”,並於當年夏天在法國舉辦了“中國美術展覽會”,首次引起了國際人士對中國美術的關注。

“一九二四年間,巴黎美術界中國同學已頗有人。我們一部分研究和學習美術的同學,組織了“霍普斯會”(即亞波羅會)。當時中國的留法學生鹿集巴黎,政治傾向各有不同,互相爭鬥,吵鬧不休。我們的學會也許是要表現清高,發表了一篇“以藝術為藝術”不參加政治活動的宣言。當時周恩來總理在巴黎曾找過我們的會長林風眠同學談話,勸告說:“離開政治搞文藝復興只是空談……”。可惜當時我們並未懂得這一真理。”

——李風白

1929年,李風白回國擔任杭州藝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油畫系主任。在杭州執教的三年中,他把當時西方最先進的繪畫理念與技巧帶回了祖國,培養了趙無極等一大批繪畫人才。“九·一八”事變後,他再次回到巴黎,繼續繪畫學習和研究。期間他在巴黎組織了“中國藝術研究協會”,擁護毛澤東在重慶談判中提出的和平建國主張,並創作發表了大量以主張和平反對內戰為主題的繪畫和文章,並在此期間在法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國立藝術院校部 羅苑全景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1929年部分師生在羅苑合影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1930年,國立西湖藝術院代表團赴日舉辦展覽期間合影

左起:林風眠、李風白,右起:王子云、李樹化、潘天壽

新中國成立後,李風白的命運又第三次轉型,應周恩來之召,1953年他攜妻子回國,在外文出版社工作,並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翻譯工作,1954年他在日內瓦會議中擔任中國代表團的法文翻譯。

“回國後,根據原來的計劃,派我們到中國外文圖書出版社工作,戴妮絲則兼在北京大學教課。同時也允許我有暇時,可以從事我的老本行美術工作。但是,當時法文翻譯幹部缺少,任務很繁重,再加上還需要我擔任對我來說是非常不熟悉的行政工作,只好勉為其難,邊幹邊學。我也曾會見過過去美術界的老事和老同學,他們正處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推陳出新,藝術繁榮的大好時期。許多人都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我已清楚的看到,在美術方面已是人才濟濟,有我無我並非重要。因此,我決心在黨需要我發揮作用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安心工作。”

——李風白

其後在外文出版社工作了幾十年,曾任翻譯部主任,翻譯了《毛澤東選集》法文版。參與了黨和國家許多重要的法文翻譯工作。晚年為《周恩來選集》《鄧小平文選》的法文翻譯工作作出了貢獻。1984年4月8日李風白老先生在北京逝世,他的妻子戴妮絲·勒布雷頓女士於199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無後嗣。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周恩來與李風白、戴妮絲會宴

李風白為了民族和國家的振興,在藝術創作的巔峰時期放棄了心愛的畫筆,投身於翻譯事業,於翻譯界固然是幸事,但於他個人的藝術生命和中國美術界而言,就不能不說是巨大的遺憾和損失了。假如他當初不是毅然回國,而是繼續留在巴黎從事創作,那很可能在法國人眼中的中國藝術就不會僅僅只有“趙無極”一個名字了。又或者雖然回國而不放下畫筆,那麼至少也可以像同窗林風眠、吳大羽那樣成為國內美術界的一代宗師。可惜歷史無法假設。我們今天只能從他遺留的一幅幅畫作中去感受作為藝術家的李風白那種活潑的生命風采了。

李風白的油畫創作大多是一些巴黎近郊的建築、河流、茅舍、樹木,他把當時全部精力都放在描繪自然風景上。作品清新自然,具有強烈的個人特色。從一些文獻中我們瞭解到,李風白在完成了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的學習後,曾到巴黎蒙巴納斯區格羅梅爾大師的畫室去學習。由於酷愛色彩,因此他從不刻板地模仿老師的色調,也不單純追求某些立體派傾向。相反,在格羅梅爾大師的畫室裡,他發展了一種風格,這種剛健有力以寥寥數筆精確地勾勒出主體輪廓,這種用油畫筆直接畫出草圖的畫法,顯然融匯了中國畫的技巧風格。李風白的繪畫師承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某些歐洲和法國畫師的自由風格,觀他的水彩畫可以明顯感受到英國早期印象派水彩大師特納和法國印象派畫家皮薩羅博納爾及野獸派畫家弗拉曼克的影響。這在他的作品《吉卜賽人》《古布爾的回憶》中都有充分的體現。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冬夜》 紙本水彩 1938年作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威脅》 布面油畫 1940年作

與他的那些大名鼎鼎的同學相比,李風白的畫不像林風眠般熟練靈巧,也沒有吳大羽的大膽抽象,而是佈局協調、色調明快、筆鋒洗練,灑脫自如的,在他的代表作《戴妮絲·勒布雷頓》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有人說觀李風白的畫很像看海明威或者卡弗的小說,形式雖然簡約內涵卻極為豐富深沉,給人以餘味無窮的感覺。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愛人戴妮絲》 布面油畫 68x85cm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戴妮絲肖像》 布面油畫 1939年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旅法畫家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群體,無論是與李風白同時期的徐悲鴻、林風眠、常玉,或是稍晚一些的潘玉良、吳大羽、龐薰琹,乃至更為晚近的吳冠中、趙無極和朱德群,無不有著高超的藝術和傳奇的人生。隨著時光的推移,發生在這些藝術家身上的傳奇故事已經漸漸離我們遠去,而他們的作品卻依然活躍在藝術品市場上。每次當拍賣中出現徐悲鴻、林風眠、趙無極、吳冠中的作品,都會受到藏家的追捧,拍賣價格也屢創新高。而在這個群體中,李風白是一個更加獨特的存在,但相比他的同窗和學生們,其身後之名就不免顯得冷清了許多,對於自己的選擇他在晚年是否有所懊悔和反思呢?我從江帆處看到了李先生逝世前一週所作的詩歌:學用相違業未精,只求做個小螺釘。何驚黑髮點霜露,且看青山出雪冰。豁達之狀躍然紙上。他為何這樣達觀呢?他所放棄的是許多人竭盡心力也難以得到的名與利。我想真實原因恐怕在於:他的一生可謂以革命求真理,以藝術創作探詢美,又以為國奉獻的精神實現了善,他用自己的生命實現了藝術家所追求的真、善、美相統一的最高境界,一定在心靈上得到了常人難以體會的巨大滿足。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紫色的山丘》 紙本水彩 1980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五彩繽紛》 紙本水彩 1980年作

當然正是因為李風白高尚的人格,我們才更不應該讓他的藝術造詣永沉望川,我輩理應作出一些努力,使李風白可以像他的同窗和學生們一樣,得到學術和市場的雙重承認。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美術先驅李風白:學藝術的應該認識的前輩藝術家

(轉自保利當代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