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盜墓賊遇到金縷玉衣只抽金絲不拿玉衣?

劉海騰88977831

首先呢,我們來說一說金縷羽玉衣。1968年,我國發現了第一個金縷玉衣,是在河北省滿城縣陵山,蜀漢皇帝劉備的祖先中山王劉勝的墓穴。金縷玉衣全長1米88,玉全部用金絲串聯而成。從在漢代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漢代的皇帝和貴族死後,用玉衣做葬服,他們認為“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所以往往把身體放在在金玉里,渴望“肉身不腐。”

《後漢書》有皇帝用語,玉衣金縷,諸侯王,列侯,公主用玉衣銀縷,大貴人,長公主用玉衣銅縷,實際上出土的基本上都是金縷玉衣。金縷玉衣製作,工藝高超,外形完美,據說製作一件金縷玉衣需要,耗費當時一名工匠十年的時間。盜墓賊不取玉的原因有三:

一,

活人玉養人,死人玉養魂一直以來是古代對玉的認識。《說文解字》中這樣描述玉器,“玉, 石之美, 有五德: 潤澤以溫, 仁之方也; 理自外, 可以知中, 義之方也; 其聲舒揚, 專以遠聞, 智之方也;不撓而折, 勇之方也; 銳廉而不忮, 潔之方也。”死人玉聚集著陰氣,盜墓人自然不敢亂動。


二,

古代玉器只有皇室和貴族才有資格享用,這種被壟斷東西,盜墓賊盜出以後無法處理玉片,又容易被官府發現,所以說他們自然捨棄玉片。盜墓賊盜墓主要是為了生計,古代盜墓賊選金銀銅鐵這樣的可以融化的,他們都會拿出去重新融化後再進行買賣。後來玉普及以後,一些近現代的盜墓者估計,什麼也拿吧,舉個例子就是東陵大盜孫殿英,你看他進了乾隆和慈禧的墓以後,基本就把墓葬洗劫一空了。盜墓賊讓人唾棄,更有甚者盜墓以後賣墓葬賣到海外去,泯滅良心。


三,

盜墓賊不拿玉,不是光針對金縷玉衣來說。題主所說金縷玉衣只拿走金絲,沒有拿走玉片的應該就是說曾報道的西漢楚王劉戊的墓穴中雖然被盜,但是玉器一個未動,金縷玉衣金絲被抽走的事。所謂“盜亦有道”作為溫養的玉,一些盜墓者自然也不會去動它。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什麼是金縷玉衣。金縷玉衣主要出土於漢代,玉衣也被稱之為“玉匣”。這玩意在古代可不是誰都能享用的,能夠穿戴玉衣的非富即貴,這是身份的象徵。

只有皇帝或者一些皇帝的近臣能夠穿玉衣並且用金線穿邊,這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金縷玉衣。一些貴族們只能用銀線穿邊或者是銅線。他們的就叫做銀縷玉衣或者是銅縷玉衣。

在漢代時期,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就是金縷玉衣,如今出土的也非常多,感興趣的可以去博物館看一看,我有幸曾看到過金縷玉衣,製作還是非常精美的。眾所周知,古人非常的迷信,帝王們比普通百姓更加的迷信,他們相信玉能讓人的屍骨不朽。

雖然說主要都是漢代帝王在用,實際上使用玉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周時期了。言歸正傳,為什麼古代的盜墓賊遇到金縷玉衣,不敢拿玉衣只敢拿金線呢?有種說法是在古代玉只有皇室之人才擁有,拿了玉會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其實說白了就是沒辦法出手,只能自己留著,等於毫無價值,盜墓為了什麼?無非就是為了錢,誰會把燙手山芋拿在手上,沒人買等於一文不值,即使現代也是如此,這樣的東西,即使盜出來了,也沒人敢拿,金線則不同了,拿出來實在不行融了便可以。但是敢整套拿出來的便是傻子了,錢賺不到,反而丟了小命。當然如果已經有買家預定,他們還是敢拿出來的。

盜墓賊也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什麼能拿什麼不能拿,就比如現在的盜墓賊是絕對不敢拿鼎的,盜鼎被捉到二話不說便是重罪,最重要的還是沒人敢買鼎,等於是有價無市之物,沒有一定實力之人絕不敢要,否則等待他的只有牢獄之災。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其實想問問出題的小夥伴,在哪裡看到這樣的結論,古代盜墓賊只抽金縷玉衣的金絲,不拿玉片。

就目前考古發現的資料,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支持上面題乾的說法。其實這麼多年,我們發現的金縷玉衣的數量也不過數十件,加上銀縷、銅縷、絲縷玉衣加一起,也不到百件。雖然說發現很多的玉衣的玉片都散落一地,連綴玉衣的金絲、銀絲或銅絲,也大多不見。但是看到博物館珍藏的金縷玉衣都知道,想要把這些金絲一個一個抽出來,那得是多大的工作量。


而且連綴這些玉片的金絲大多長4-5釐米,最細的也就零點幾個毫米,粗點的也就幾個毫米吧,而且金子的延展性這麼好,當玉匣內的屍骨腐化,玉匣坍塌,連綴的金絲被掙脫或掙斷,散落在棺槨之中,這些細小的金絲散落後和棺槨中的腐爛的屍體和絲織品混合在一起,很難被發現。

但是單單抽走金絲,那是不可能的,能用金縷玉衣斂葬的貴族,他的隨葬品會豐富到讓盜墓賊瞠目結舌的地步,不信可以看看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馬蹄金,足足有數百斤之多,盜墓賊還會花功夫去抽這些金絲麼?

這題讓我想起以前有人問過:為啥古代盜墓者們盜墓單單把玉器留下?他舉了一個例子,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考古專家發現了漢景帝堂兄楚王劉戊的墓葬,在正是考古發掘前,劉戊的墓葬就已經被盜了,但是玉璧、玉龍、玉杯、玉蓋這些文物都擺放完好,被沒有被盜走。

看到過很多答案,感覺最扯淡的說法是,盜墓賊雖然做的是不法勾當,但是“盜亦有道”,行業內還是有很多規矩的,這其中的一條就是:玉能附魂,珠玉藏精魄,將墓葬中的玉器帶走,會發生不好的事情,都已經敢提著腦袋去盜墓,還怕這沒有根據的詛咒麼?顯然,不是。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盜墓賊們“捨棄”了在我們今天看來非常珍貴的玉器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個時候的玉器,不值錢,不是硬通貨,而且是皇家貴族的的標誌。

在漢代及之前,玉器被皇家或者部落首領壟斷,作為神器或者禮器,一般平民甚至低級別的貴族是沒有可能擁有玉器的,這些玉器即使被倒賣出去,也沒有辦法出售出去,沒有辦法變現,放在手上也會招來更多的災禍。但之後隨著玉器禮器功能的衰退,市民階層也逐漸開始擁有,所以尤其唐宋起,盜墓者是會盜竊玉石的,這也促成了宋代成為歷史上第一次仿古玉的流行期!


愛玩的想公子

玉衣,是古代帝王和貴族死後下葬時穿著的服飾,由於當時人們認為玉有防腐的作用,穿著玉衣下葬,可以使屍體千年不腐。漢代時,這種下葬方式尤為盛行,目前所發現的玉衣實物也均為漢代。

所謂玉衣,其玉片材質並不一定是玉,還有石材等其他材質,而連接玉片所用的連接線也按照身份不同,分為金縷,銀縷銅縷。目前出土的最出名的一件金縷玉衣就是滿城漢墓中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由於金縷玉衣製作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不但沒有起到保護屍體的作用,反而成了盜墓賊惦記的目標,所以漢代以後金縷玉衣這種下葬方式已經不禁止。

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盜墓賊會將金線抽走,留下玉衣,出現這種說法主要原因是,在很多被盜的墓中,金銀器物被洗劫一空,反而很多珍惜的玉器被保留了下來。

那麼既然敢豁出命去盜皇陵,為什麼價值連城的玉器卻無人敢動呢?

在古代,玉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平民百姓是不能擁有玉器的,私藏玉器是重罪,要被殺頭,即便玉器被盜,但是很難變現,對於一般人來說毫無實際意義,但是金縷玉衣上面的金線可以拆下來融掉重鑄,而且攜帶相對方便。

還有一個原因,玉本身就是一種非常“靈性”的物品,陪葬的玉器通常會吸食死者的精血成為“血玉”,是一種非常邪祟的物品,對於盜墓者來說盜墓取財,還要有福消受,所以這麼有靈性的東西他們一般不碰。


一點點歷史


金鏤玉衣不是誰亡故後,都可以穿的,只有皇帝才可以。公主、諸候王等人則穿銀鏤玉衣,至於銅鏤玉衣則隨葬高官貴胄之用。見過許多在媒體上,播出的盜墓紀實,這些”摸金校尉”或盜墓,往往棄無價之玉而不取,專抽銜連玉片的金絲,搞不好,依盜墓的昏暗倉促,誤抽些銅絲盜走也不無可能。那麼,為什麼會棄無價之寶,取有價之線?

原因很好理解。

一,玉自古被稱為通靈之石,可以養玉益體。玉養人,人亦潤玉。也就是說玉有靈氣,依生氣而盛,沾死氣則晦。活人死者,隔世遙行。千年死氣沾惹之衣,盜出來誰要,莫非嫌命太長,想老壽星吃砒霜?誰臨了,還花大價錢去晦氣自己,再說也買不起呀,沒有需求的剌激,決定了無供給的衝動。

二,玉雖為連城之壁,可惜太重,要完整的全品相的取上地面,極不容易。盜墓比考古要求更為苛刻。考古是國家行為,光明正大,藉助的器械機械也多;盜墓敢麼?要夜深人靜不說,主要靠洛陽鏟等小型器械不行,想借助機械擴大進入通道,小子,你以為自己是考古隊?下去盜墓,也就一至幾個人,盜洞也就一腰之盈,且最後一道都是懸洞。

幾千塊玉片僅有金絲銜連,註定了連接的不牢固。依公開資料看,拿中山靖王的金絲玉衣來說吧,玉片2498片,一片目測算100g不多吧,加上金絲1100g共計251公斤。只怕天長日久絕對不止,算300公斤,一輛男式本田王的淨重。這麼侷促的盜洞,也就只能匍匐著拖金鏤玉衣,別說拖不動,就算拖得動,一拖,會不會散了。散了,還什麼玉衣,就是王片了,價值幾百倍的往下跌。想完好無損是根本沒條件運上去。有人說,可以多幾人下去呀,地方狹小、空氣渾濁,不怕被憋死呀?也就是考古,才可以光明正大、小心翼翼運到博物館去。


三,一般的帝玉墓,小巧便於攜帶而值錢的東西不少,銅鏡、青銅器、陶器、寶珠其他亂七八糟的奇珍異寶多的是,盜墓犯罪分子既容易盜取、又便於出手、又易於藏匿,弄個玉衣,不易放置和運輸。盜墓犯罪只為財,盜竊、買賣、破壞金鏤玉衣,直接賞花生米千顆,耗時半小時。他們又不傻,何必搏命卻撈不著腥呢?

綜上所述,盜墓之人既傷天理,又犯法禁。往往邊受天譴、亦受法處。有人會不服,曹操不也曾盜墓麼,他活了65歲,算長壽了吧,沒見他受天譴法處的。曹操乃一方諸候,能挾天子之威以令各方諸侯。你盜墓賊有這麼大本事和福廕?從天譴之理來說,他頭頂諸候之浩浩陽氣,是能壓得住的,且其目的為籌措軍費、亂世稱雄。你個小小的盜墓賊,上無祖宗福廕遮衛,中無國家盛氣護體,下圖宵小的金錢之念,也想與國家、諸候講並列、求公平,老天不譴死你,法度也會帶走你。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看到這道題,實在忍不住強答一發。

曾經在徐州博物館當過一年的志願講解員(下面是我講解時拍的照)

大家都知道,徐州是劉邦故地,遍地漢墓,出土的玉器數不勝數。也見過玉衣三四件,其中最令人驚豔的自然是金縷玉衣。至於介紹,我就直接搬講解詞過來了。

這件備受矚目的金縷玉衣是迄今所發現的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的,獅子山楚王墓出土,本應放在鑲玉漆棺內,被盜時嚴重散亂,被從棺室中拖至塞石上,抽走金絲,玉衣片散佈在墓道塞石上和盜洞內塞石時間的夾縫中,很多玉片在抽走金絲被損壞,出土的4000餘玉衣片,玉質溫潤呈半透明狀,最大的不足9平方釐米,最小的還不足1平方釐米,有的厚度僅1毫米,玉片上有鑽孔,單面鑽,孔徑極小,充分顯示當時高超的製作工藝,經過各方努力,由20 多人參與,耗資50萬元的修復工作用了1年零9個月告工完成,於2003年向世人展示,引起了巨大轟動。修復後的玉衣由頭罩,前胸,後背,左右袖筒,左右褲管等十餘部件組成,玉片總數為4248片,穿綴金絲重1576克,玉衣總長1.76米

所以看到有另一位答主說“目前中國出土的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就是中山靖王墓的金縷玉衣,共由兩千多塊玉片構成,引用金絲一千克左右,工程浩大,令人歎為觀止。”我還是有點不服的,無論玉片數量,玉質,做工,用金絲數量,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縷玉衣都是最好的!(強烈安利!不看下這件玉衣,你不會懂什麼叫玉的華美,可惜暫時金縷玉衣外出展覽了。不在館內。下面這張是網圖,曝光有點過。)

好了,我們拉回正題!大家也看到我上邊黑體畫線的也說了,玉衣出土時玉片散落一地,金絲被抽走。那原因是什麼?

1.先說古代:古代玉器是王室專用,平民佩玉是犯罪的!就算盜墓賊拿出玉片,沒法出手,一不小心還會丟了小命!你說盜墓賊費那勁幹嘛。

2.近代:到了近代,特別是到了軍閥混戰的時代,沒有什麼是不敢收的,自然也不存在什麼收藏玉器犯法了。但是這裡我們就要考慮到玉衣的體積的問題了,盜墓賊大多都是打盜洞盜取文物,要想將玉衣整個拿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玉衣的珍貴就在於其整體,而不是玉片。而且看我第二處加黑畫線的地方也可以看出來。玉片的體積都很小,沒法進行二次加工,帶出去也不值錢。

至於說不吉祥的,盜墓賊還真不在乎這個,關鍵還是沒人出價。

另外,其餘的回答好多用圖都是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哦,而這兩種玉衣徐州博物館都有收藏哦!歡迎大家來徐州博物館玩,我們有志願講解員在哪哦(嘿嘿,忍不住推薦兩句)另外手癢再放張博物館館標。


九流說

盜墓賊也有是底線的,很多都是為了求財,並不想招惹官司引火上身。所以做這行的,基本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規矩。比如哪些東西能碰,哪些東西不能碰。



古代的金縷玉衣是穿在屍體身上,上面有玉片也有金線。古代的玉片是有等級劃分的,有帝王使用的,也有諸侯王,或者文臣武將,若是偷了出去,拿到市場上消貨,可以根據圖案年代及用料,判定使用者的身份,像這種國寶級的玉片是不能販賣的,也沒人敢賣。


金線就不一樣。金的可以很軟,只要經過加工製作,很容易做成金銀首飾之類,再拿到市場銷售,根本沒人認出。

另外拿走玉片很容易需要脫下金縷玉衣,這是對死者的不敬,也怕招惹不乾淨的東西,所以盜墓賊也不敢隨便懂它。


夜薇雪

從西漢開始,古人深信玉石能讓人千年不朽,在皇帝和貴族死後,通常會穿上一套「鎧甲」,它就是金鏤玉衣。最出名的當屬中山靖王墓,考古發現時墓穴早已被盜,但奇怪的是,金鏤玉衣的2160玉片全在,金絲卻神秘失蹤了!

首先,玉石防腐肯定是無稽之談,再華美的殮服也不能阻擋時間。古代工匠製造金鏤玉衣,使用的金絲長度不過4-5釐米,粗細以毫米計。黃金的延展性極好,當屍體膨大後,金絲會繃斷,和衣物混合,或者掉落在棺槨內部,就算盜墓賊進入帝陵,也不會冒生命危險,花時間把金絲挑出來。

此外,能用金鏤玉衣的貴族必定身份顯赫,墓穴中的隨葬品奢華至極,黃金、白銀都可以熔鍊,重新流入市場

。但是玉器不能,摸金校尉都不會去動玉器。因為玉石雕刻帶有貴族的標誌,是身份的象徵。在古代,有嚴苛的身份等級制度,私自使用不符合規定的物件就是違制,被發現的後果非常嚴重。

民間還流傳一種說法,玉能附魂,收集精魄,墓葬中的玉器是不能取走的。我倒覺得,摸金校尉都是提著腦袋幹活,還怕這個?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利益。在唐宋時期,玉器開始普及,商人和平民百姓都能使用,宋代後的記載也出現了玉器被盜的記錄。


找靚機科普號

史論縱橫不才,長這麼大沒盜過什麼墓,什麼《精絕古城》《龍嶺迷窟》《雲南蟲谷》《崑崙神宮》《黃皮子墳》《南海歸墟》《怒晴湘西》《巫峽棺山》,我都沒看過;像七星魯王宮,海底沉船墓,雲頂天宮,秦嶺許願樹,西王母宮更是沒聽過;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天官都是幹嘛的?還有什麼老九門,更是聞所未聞啊!

人狠話也多,史論縱橫跟你扯一扯!

那些說盜墓賊說玉會遭來殺身之禍,說玉是燙手的山芋,沒有人會買,還有說現在社會盜墓也都不拿鼎,抓到就是死罪,這純屬扯淡。

你跟盜墓賊講職業操守,這和跟妓女講貞潔,跟強盜講仁義有什麼區別?

盜墓本身就是一種非法的勾當,盜金縷玉衣盜金絲和玉根本就沒有區別,他們會跟你講什麼不成文的規定,金銀珠寶皆可盜,唯獨玉和鼎不能盜!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既然能盜墓,根本就不是怕死的人,墓都挖開了,你告訴我什麼不敢拿?你太高估人性了!

盜墓的看到金縷玉衣之後,會坐在墳墓裡面,慢慢抽金絲,然後把玉片留下,原因是整件玉衣帶出去難度太大,容易破損,破損的玉衣價值就降低了。現在這些磚家越來越拿老百姓當傻子,你認為這是可能發生的事情嗎?

還有人認為盜洞太窄,金縷玉衣太沉,所以,只能變現容易的金絲,而不要玉片,我就納悶了,盜墓會是一個人行動嗎?會是一次性的行為嗎?找到一個墓,盜一會就完事了,墓口就被封上了,再也進不來了,我估計那時《鬼吹燈》看到了,很多時候盜墓都是長期的土木和運輸工程。

現在出土的金縷玉衣根本就沒有幾件,史論縱橫認為,那些挖掘出來的本應該有金縷玉衣而沒有的古墓,金縷玉衣早就被人盜走了,甚至毀壞!

越往前的朝代,由於能力有限,拿的東西越少,越是後的朝代,盜墓拿的東西越多,只要值錢的東西,都會遭到盜竊,留下的一定是不值錢的。

之所以,會出現漢景帝的堂兄楚王劉戊的墓裡面被盜後,剩下玉器被留下的原因,肯定是當時玉不值錢,或者沒法出手,根本就不可能怕招報應。

我估計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下,究竟有幾件金縷玉衣是被抽走金絲後,留下玉片的!


史論縱橫

目前中國出土的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就是中山靖王墓的金縷玉衣,共由兩千多塊玉片構成,引用金絲一千克左右,工程浩大,令人歎為觀止。

據說考古學家剛打開中山靖王墓的時候,發現裡面一片狼藉,明顯已被盜墓者捷足先登了,本以為沒有希望了,卻在打掃古墓時發現了許多規整的玉片,表面光滑圓潤,整合到一起,憑湊成了現在看到的金縷玉衣。那為什麼盜墓者們將金銀珠寶甚至銅鐵製品都拿走了,唯獨留下這件價值也不菲的金縷玉衣呢?難道是他們不識貨?

要是這麼想就大錯特錯,太小看盜墓賊了。盜墓賊不拿玉器是有原因的,並不是是盜墓賊多有道德底線,畢竟墓主的屍體都被他們從棺材裡拖出來了,這是盜墓行業的行規。

玉在當時一般只有皇室貴族才有資格佩戴,平民百姓如果私自擁有玉器,是要被殺頭的。雖然盜墓者們的目標一般都是王侯級大墓,但墓室中的陪葬品,也不是一概全收的,主要還是以金銀、銅鐵器為目標,玉器更是萬萬不會盜走的,因為玉器在民間無法流通,誰冒然拿這麼一件玉衣去賣,肯定會被懷疑,誰盜了玉器很容易能查出來。所以,盜墓者基本不會偷盜金縷玉衣上的玉片。

另一方面,金縷玉衣雖然貴重,但畢竟是喪服,是死人穿的,古代人還是比較忌諱這一點的。所以盜墓者只是將金縷玉衣上的金絲抽走,留下玉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