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明:我的“桑洛”不是悲劇

家住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的金星明是傣劇老藝人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他的一生與傣劇結緣並緊緊聯繫在一起,這也讓他有了一段段不平凡的經歷。

傣劇是雲南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戲曲劇種之一,流傳於德宏州芒市、盈江、瑞麗、隴川、梁河及保山市部分傣族聚居區。

傣劇發源於有一定人物情節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經講唱,後吸收滇劇、皮影戲的藝術營養,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組織了德宏歷史上第一個傣戲班。不久,傣劇流傳到德宏其他地區,德宏十個土司衙門先後建立傣戲班,建造戲樓。與此同時,傣劇從土司衙門擴散到民間,湧現出大量民間傣劇表演組織。新中國建立後,傣劇有了新的發展。1960年第一個專業演出團體潞西縣傣劇團成立,1962年擴建為德宏州傣劇團。金星明不平凡的經歷也就從這裡啟程。

金星明:我的“桑洛”不是悲劇

舅舅領進門

金星明1944年11月出生,8歲被家裡人送到當地的菩提寺向靜修法師學習傣文。在靜修法師的精心培養下,金星明的傣文學識得到提高,也為今後傣劇的傳承打下了基礎。

進入傣劇團金星明興奮了很多天,表演傣劇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我對傣劇的喜愛深入骨髓,無怨無悔。在我剛入團時,父母極力反對,勸我不要去啦,我說我一定要去,一定要幹出個名堂,在他倆面前表演傣劇。”

在傣劇團工作初期,金星明主要是練習基本功和掌握樂器。團裡的領導和同事發現金星明有著極高的天賦,加上他勤奮好學,都認為金星明以後必將能肩負傣劇傳承重任,所以大夥紛紛將畢生所學傳授給金星明。同時,中央民族歌舞團的老師也來到了德宏為金星明和他的同事進行三個月的輔導,這更進一步挖掘了他的天賦。一年後傣劇團就讓金星明飾演傣劇《娥並與桑洛》的男主角桑洛,其他劇目的角色也參與飾演。也在這一年,金星明與時任雲南省委第一書記的閻紅彥結識,併發生了一件鮮為人知的趣事。

金星明:我的“桑洛”不是悲劇

結識省委書記

“1962年的一天,時任雲南省委書記處書記、第一副書記的馬繼孔與省文化廳的領導到德宏州芒市進行調研。那天早上,德宏州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急匆匆地來到傣劇團,要求我們準備一下,晚上會有省上的幾位領導來看傣劇《娥並與桑洛》。當時《娥並與桑洛》的劇目已排演完成,接到任務後,團裡的領導商量了一下,決定讓我的舅舅飾演桑洛,而我作為替補也跟隨劇團來到了芒市賓館。

“那天晚上的表演效果非常好,臺下的掌聲連綿不絕,直到表演結束我才知道來看傣劇的是馬繼孔副書記。馬副書記看了表演對陪同的省、州領導,以及團裡的領導說:‘很好,我回去以後將向閻書記彙報,請示在雲南省辦一個少數民族戲劇匯演,我再到其他州市看看,如果能湊得出幾支戲劇隊伍,那就更好了。’結果湊得四支少數民族戲劇隊伍,分別是傣劇、壯劇、白劇、彝劇。馬副書記回去向閻紅彥書記彙報後,受到了閻書記的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戲劇匯演定在昆明舉行。

“隨後,閻紅彥書記也來到了德宏進行調研,並接見了我們傣劇團的全體職工。那天下午我們十幾個人在芒市賓館與閻書記共進晚餐,大家圍坐在一張圓桌旁,閻書記很隨和,與我們嘮起了家常,噓寒問暖,氣氛很是融洽,我感覺這頓飯是這輩子吃得最香的一次。閻書記在瞭解了傣劇團才成立不久,資金嚴重不足等情況後,他思考了一下對我們說:‘好,我決定撥給你們30萬元的經費,用作劇團的發展。’我們大夥聽後非常激動,給我們那麼多錢,如果不把劇團辦好,不賣力表演,可真就對不起閻書記的關心了。在準備匯演的期間,閻書記還安排了雲南省滇劇院的曹汝芹老師到德宏輔導我們。一個月後,我們就到昆明參加匯演。

“匯演當天,來了很多人,臺下的觀眾多數是第一次看到少數民族的戲劇,很是新鮮。所以啊大夥都賣力地表演,臺下的掌聲一浪高過一浪,最後我們德宏州傣劇團榮獲一等獎,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上了《雲南日報》的頭版頭條。可惜的是我們在昆明匯演的相片,以及與閻書記的合影等寶貴資料,都在文革中被銷燬,可惜呀。”

參加完少數民族戲劇匯演後,省委下達了一個任務,要求金星明和他的劇團同事到雲南省傣族同胞居住的州縣進行慰問演出。金星明和他的劇團同事所到之處,深受當地的各族群眾歡迎,現場人山人海,這次慰問演出耗時8個月才結束。在金星明回到德宏以後,他的另一個不平凡經歷也就此開始。

金星明:我的“桑洛”不是悲劇

域外生活

“由於國內發生了很多事情,如批判《海瑞罷官》事件,箭頭直指我們這些藝人,我本來出身就不好,因為我的祖父曾是德宏土司的總管,那些人就把我抓去批鬥和抄家,生活無法維持下去,1965年,我和父母去到了緬甸的臘戍生活。”

在緬甸生活期間,金星明有幸結識了著名的傣劇大師方克茂、郗保昌、方克紅,並拜他們為師,進一步學習傣劇的表演和創作,還組建了傣劇隊在緬甸的撣邦演出,轟動一時。

“當時我們組成傣劇隊後,因為我是傣劇專業出身,戲劇功底好,我就負責當演員和兼職導演,還藉此機會對傣戲進行了改革。起初,傣劇中由男性扮演的女性角色穿傣族女裝,男性角色的裝扮及男女角色的動作套路與滇劇和京劇相仿。表演時,演員上前三步演唱或做動作,再退後三步聽場邊人提詞,唱段之間以鑼鼓等打擊樂伴奏。後來我就讓女性登臺表演,唱腔也增加了喊混和喊朗兩個基本腔調。這樣的傣劇才會更加生動,吸引觀眾。”

“我們在緬甸表演的傣劇屬於老傣劇,是沒有劇本和臺詞的,考的是演員的功底和靈機應變。有一次我們演《三國演義》,由於沒有劇本,我就找到一本《三國演義》的連環畫,照著連環畫的內容安排演員依次登臺表演。因為連環畫沒有臺詞,需要演員臨場發揮。比如輪到趙子龍的打戲,我就讓‘趙子龍’登臺表演,臺詞臨場發揮,只要破口大罵敵人就行,罵完再與敵人開始打鬥。演《三國演義》的時候,臺下坐著很多漢族,一看到‘劉備’、‘關羽’、‘張飛’就知道這是在演《三國演義》,他們很喜歡,還會跑到後臺與我們親切握手。”

由於得到金星明和幾位傣劇大師的精心呵護,傣劇隊伍茁壯成長,名氣越來越大,受邀參加的活動也越來越多。

重返故土

隨著改革開放,國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內的親朋好友、同事都捎信給金星明,勸他回國發展,加上金星明本人日夜思念著祖國,思念著家鄉和親人,與家裡人商量後決定回國。

1985年,金星明回到了祖國,被芒市文化館聘為農村戲劇輔導員,從事傣劇的研究、創作劇本等工作。金星明創作導演的傣劇《朗麻吾昔》、《三時公主》、《阿鑾洛勇罕》等,在潞西一帶演出,受到廣大傣族群眾的歡迎。他將傣族的戲劇以說唱的表演形式搬上了電視屏幕,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得到了文藝界的讚賞以及專家們的好評。近年來,金星明共整理、講解了傣劇《阿鑾相勐》、《刀安仁》等數十個傣戲劇目。還收了幾位徒弟學習傣劇表演。2008年金星明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近年來,政府為傣劇的傳承開辦了夜校班,培訓一個月。只要想參加,想學習到更多、更深層次的本民族文化,無論男女老少都能加入進來,而且是免費的。但是來參加培訓的多數還是老年人,年輕人大多看不懂傣劇所以很少人喜歡。而我每年都用傳承經費來修繕損壞的書桌,購買傣劇的服裝和書籍,我希望傣劇能經久不衰,代代傳承下去。”

不論環境多麼惡劣、生活多麼艱苦,金星明都沒有拋棄、沒有放棄對本民族文化的喜愛,正是這份喜愛造就了一位位願為民族文化發展、傳承奉獻一生的傳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