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如何與孩子一起制定高效的學習計劃?

文/馬麗俊

開學季,如何與孩子一起制定高效的學習計劃?

馬上就要開學了,過完了一個暑假,即將進入一個新的學年,孩子和爸爸媽媽們是否開始憧憬與計劃新學期的打算了呢?

“寶貝,新的一學年開始了,你有什麼計劃啊?”爸爸問孩子,

孩子說:“我這個學期要好好學習,主要把我的英語英語提高一下”。

媽媽說:“你的數學也要繼續提高”。

孩子說:“好的”。

爸爸繼續說:“你對提高英語有沒有什麼計劃啊?”。

孩子說:“我打算好好背單詞”。

媽媽問:“那你打算怎麼背呢?”

孩子說:“我打算每天背5個單詞”。

爸爸說:“太少了,一天背5個,算一下,一個學習下來,加上忘的,肯定背不完,而且你以前基礎太差,還要背原來的”。

“那每天背10個......”孩子低著頭說。

時間一眨眼,過了一個月,爸爸媽媽發現小朋友背單詞統共沒超過三天,三天以後就開始各種背單詞不適應症,父母一開始還為此督促,鼓勵,慢慢就是訓斥:“你看看,你自己列了計劃,都做不到,誰讀書像你這樣啊,人要有計劃,做事要有恆心......”。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都上演過,作為父母是否熟悉呢?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個學期之計在於開學啊!每年新學年開學,對於每個孩子和每個家庭而言都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好的學習計劃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在新的學期在各方面有成長。比如學業的進步,比如能力的提升,比如因此獲得的自信等等。我們今天就跟父母分享一下如何幫助孩子制定新學期計劃,幫助孩子在學業上的成長。

首先,在跟孩子聊計劃這個話題時,父母要先自己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在跟孩子談話前,先讓自己找到幾個假設前提,這樣在談話時,父母能夠營造好最佳的談話氛圍。否則,我們會發現孩子根本不跟我們談,或者就算談,也是敷衍。

假設前提一:孩子是願意進步的。在跟孩子們做溝通時,我發現90%的孩子是願意在新的學期自己有更好的表現的。至少是有這個意願的。這就好比咱們成年人,每天過新年時,也總是對新的一年抱有期待,對自己抱有期待,無論是否最後能夠達成,我們最是在一年開始的時候擁有一顆“進步的心”。

假設前提二:改變是會發生的。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有一種錯覺,就是一切好像都是老樣子,孩子還是不愛學習,還是不愛做家務,自己的收入還是沒有大的起色......,可是,我們回顧過去一年,只要你用心去找,總能找到一些變化,只是變化大小的問題,或者說這種變化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而已。因此,改變都是一直在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怎麼讓這種變化能夠符合我們的期待。

假設前提三:孩子做不到,是因為他沒有能力做到,所以需要我們的幫助。新學期定計劃以及在接下來完成這個計劃就相當於在執行一個方案,完成一個目標。各位父母,你知道嗎?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公司每年都會花錢請人來做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怎麼做一個很棒的計劃並且實現它。因此,你的孩子無法完成計劃,實在是無比正常的事,所以不要輕易將這一狀況歸結於孩子態度問題,這很多時候都是能力問題。在接下來的內容中,你會發現這一點。

開學季,如何與孩子一起制定高效的學習計劃?

當父母有了以上三個假設前提後,父母就要策劃一個談話方案,這個方案包括:

準備工作

1.時間 地點:要找一個環境和時間點能夠讓孩子特別的放鬆。比如家裡的客廳,比較安靜,舒適。

2.事先跟孩子交代一下,讓孩子有個思想準備,這樣就會讓孩子有安全感。父母可以這樣跟孩子說:“新的學期開始了,爸爸媽媽想了解一下你新的一年的想法,然後看看我們怎麼支持你,你放心,不是批評也不是要求,就是想幫你,一個好漢三個幫,讓你可以更輕鬆。” 或者你也可以用你的方式跟孩子說。原則就是:坦誠。很多父母說孩子不跟我們談啊,一問三不知,消極抵抗。其實孩子內心是渴望交流的,關鍵是父母的態度是否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如果讓孩子感覺到你是為了教訓他而進行的談話,他就會消極抵抗。所以上面的三個假設前提非常重要。

3.準備好紙張、筆等物品。

目標的設定

1.我們第一個要問的就是孩子自己在新學期的想法。很多父母急於將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接受,給孩子提出要求,其實由於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動力不足,最後也無法實現,等於白說。進步哪怕是一小步也比孩子總是看不到希望要好得多,這會直接關係到孩子對自己的認知和信心。就算父母有自己的想法,也要讓孩子真心接受才可以。

2.評估,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新學期願望後,要跟孩子核准:你對這個想法(或者是目標)渴望度是多少呢?也就是你有多想。一個人如果有8分的渴望度,才有可能採取行動,8分以下,在遇到阻礙時,就會放棄行動。很多孩子在說出要好好學習,爭取好的成績時,不是撒謊,他們之所以無法持續行動,是因為動力不夠。

3.找出障礙,設定合理期待。如果孩子的渴望度低於8分,可以問問孩子障礙在哪裡?有的孩子會說自己對學習沒信心,有的會說自己背誦能力差,有的會說感覺有壓力等等。這個時候可以跟孩子聊聊,看是否需要調整目標。在實際案例中,我們發現孩子在設定目標時,往往走兩級:要不然就是目標設的過低,比如每天背5個單詞。要不然就是目標過高,比如,全班50個孩子,孩子本身學習在班上是後十名,他給自己的計劃是進全班20名,這種目標就是過高。過低的目標會讓孩子失去聚焦,過高的目標會讓孩子失去信心。一個合理的目標就是比孩子的實際能力和水平高1-2個臺階。

4.達成一致。在經過一番雙方的溝通後,父母和孩子就目標達成一致,雙方建立共同的認知。在這裡有一個原則,以孩子的意願為主。比如,父母認為這個目標過低,只要孩子堅持,那就以孩子的為準。因為,達成目標比一個理想的目標更重要。

制定計劃:行動步驟

1. 讓孩子先制定行動計劃。我們會發現,不同學習狀態的孩子,制定計劃的能力是不同的。通常來說學習成績好,年齡大的孩子制定計劃更合理。學習成績不好或者年齡小的孩子制定計劃合理性就差。這裡當然還有性格差異。有的孩子本身就計劃性更強一點,做事情比較程序化,按步驟。而有的孩子則馬馬虎虎,大大咧咧。所以父母要根據自身孩子的狀況,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

2.強有力的教練問題幫助孩子制定出一個行動計劃:

問題1:接下來的一個月你的行動計劃是什麼?

問題2:還有呢?(這個問題問3遍)

問題3:你的計劃有多大的可能實現你的目標

問題4:

還可以有哪些行動步驟可以讓你有更大的把握實現你的目標

問題5:還有什麼沒想到計劃呢

問題6:這個計劃會遇到的阻礙會是什麼?

問題7:現在來評估一下,這個計劃給你帶來的能量分值是多少:1分代表對實現目標沒有信心,不想做。10分代表有信心,而且非常想實現這些計劃。(如果在8分以下,那麼可以問下一個問題)

問題8:“可以有什麼調整,讓你對自己的計劃能量上升?讓你自己感覺到放鬆?”

問題9:你在最近的一週要做什麼?

問題10:你的第一步是什麼?(至關重要的問題,決定這個計劃是否能真正開始)。你決定何時開始

問題11:你是否能夠承諾你會做這個計劃,你如何保證你的承諾(和孩子建立承諾機制)

重要的小貼士:對於一個對計劃完全沒頭緒的孩子,對自己的目標願望也模糊的孩子,父母要先幫助他理清楚願望和目標。比如孩子說願望是數學要考80分,那麼父母要告訴孩子他現在的成績和目標的差距,比如孩子現在的分數是40分,中間40分的差距是什麼?需要孩子在哪些方面有進步,才有可能達成這個目標,以及這些進步需要孩子有哪些行動才能達成。跟孩子溝通完後,再讓孩子自己制定計劃,如果孩子還是不清楚,父母可以在徵得孩子同意的情況下,給出建議,然後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否採納。其實,有很多孩子是不清楚目標和計劃的。這也正是他們需要通過學習獲得的能力。

3.跟進:那一週後,也就是xx號,我們要回來看看計劃完成的情況。父母的跟進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天天盯著,也不要一兩個月後突然想起來了,就開始暴怒。

4.設定慶祝環節。

在這裡我們要強調的是用慶祝替代獎勵。一週做一次小的慶祝,一個月做一次大的慶祝。這也同樣非常重要,會推動孩子持續向前。

我們要提醒父母的是,不要以為一旦做了計劃,你的孩子就會像被設定了程序的機器人一樣按計劃執行,一定會有各種狀況出現,這個時候,父母穩定的內心就會給孩子最好的支持。而我們的孩子一旦開始為自己設定目標,制定計劃,並開始行動時,孩子就逐步建立管理意識,以及程序化模式的訓練。這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都是一筆財富。無論何種性格的孩子都可以通過這一方式逐步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的機制。只是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不同。為了孩子的未來,相信一切都值得。

做一個教練式的父母,用有效的對話幫助孩子,可以最大程度的給予孩子空間及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