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

文/張昉

家長問:

孩子16歲,平日裡跟他溝通,他經常說我不講道理,其實明明是他胡攪蠻纏,溝通很難繼續,請教老師怎麼辦?

匯愛家支招:

這位家長,你好!孩子16歲,正處於青春期,針對你提出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是孩子走向成人的開始。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大腦發育進入一個新的高速發展階段,大腦神經叢重新剪輯和搭建,以使得大腦的能量支配可以更高效。這是大腦優勝劣汰的過程,也是導致青春期孩子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不同於其他年齡段的原因。同時,大腦的高級神經系統開始發育,孩子記憶能力突飛猛進,邏輯思維發展迅速,元認知發展,開始獨立思考。世界觀、價值觀開始探索和形成。孩子的內在需求已經從對物質、對情感的需求轉變為精神需求。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成長、面對青春期孩子的精神需求,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必然需要發生相應的改變。

1

溝通關係的改變

答疑|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

孩子進入青春期,其自主意識、自我認知等各方面能力突飛猛進的發展,需要並追求獨立。如果說孩子出生時是與母親肉體上的分離,進入青春期就是孩子與父母精神上、人格上的分離。是孩子成為真正意義上獨立的人的開始。這個時候,父母要能夠意識到孩子的成長,做好分離的準備。父母要改變以往對孩子的掌控,變得學會尊重孩子,比如,孩子有獨立的房間,孩子可以獨自在自己的房間學習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家裡的事情要從父母說了算,變得徵求孩子的意見等。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從親密到給出空間。父母與孩子彼此之間更加獨立。溝通變成兩個成人之間的溝通。這個變化讓很多父母不適應,甚至很多母親感到很失落和焦慮。作為父母要遵循一個自然生命體的成長規律,去學習、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把目光和重心從只盯著孩子轉移到自己身上。

2

溝通方式的改變

孩子進入青春期前,父母與孩子的說話方式多以教導、訓話為主。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對孩子的說話方式要變成把孩子當成大人去對待,教導減少,交流增多。並且要注意溝通的場域,在合適的環境、合適的氛圍下與孩子交流。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主要是交換想法,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讓能量在彼此間流動。父親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往往更有效,因為父親比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更多以交流的方式。

3

溝通內容的改變

答疑|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

青春期之前,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內容多集中在物質和情感的層面,孩子進入青春期,隨著孩子的獨立和旺盛的精神需求,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內容也要從物質情感轉移到精神層面。知識、文化、藝術、哲學、信仰等都屬於精神層面的範疇。孩子對精神層面的需求,可以與父母一起探討、一起交流,孩子就會跟父母親近。反之,父母給不到孩子精神層面需求的支持,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懂自己,因此少與父母溝通,甚至拒絕與父母溝通。

答疑|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

在瞭解了青春期親子溝通的變化特點之後,我們來看如何讓溝通變得順暢?

保證親子關係融洽以及溝通順暢的前提是建立邊界:安全的邊界、情緒的邊界、關係的邊界以及道德的邊界(關於邊界請看匯愛家文章《邊界與自由》父母必讀 ▎邊界與自由 父母必讀 ▎邊界與自由)。在邊界建立的基礎上,與青春期孩子的順暢溝通可以參考如下的模型:

1、父母情緒平穩地表達視聽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事實說給孩子聽。

3、建立合約。父母提出事情的解決方案,與孩子進行交流,商討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辦法、策略,並進行約定(做出決定)。

4、承諾機制:讓孩子為自己做出的決定投票,做出承諾。

當父母能夠與青春期的孩子彼此尊重,有相處的邊界,交流多於教導,交流時精神層面的話題能夠佔到交流話題的60—70%,這樣的溝通就一定會是愉快並有效果的。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首先是尊重孩子的生命個體,給予青春期孩子充分的理解、支持和愛,做好支持孩子成長的腳手架。讓他充分沐浴陽光雨露,經風雨見世面,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