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虎膽,王近山戰將不顧生死接令箭!劉伯承說:先把整三師盤軟

其實,蔣介石還是很有“自尊”的,只可惜他這份“自尊”太“專一”了,對侵略者他不在乎當奴才當孫子,只有在共產黨面前,他就“愛面子”起來了,非要爭個高低輸贏,拼個你死我活。隴海線上被劉,鄧狠捅一刀,他又痛又恨,就打發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來做過黃埔教官的“雙料福星”劉峙帶著幾十萬大軍來找劉,鄧“算賬”。不過蔣介石知道劉峙的能耐有限,總有點擔心不是劉,鄧的對手,所以,蔣介石又“追加”兩員大將,一名是新任國防部長,有名的“小諸葛”白崇禧,一個是新任參謀總長陳誠,令他們急赴鄭州,助劉峙調兵遣將,擬定作戰計劃。夠隆重夠規格的了!菏澤。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裡,作戰參謀根據偵察獲得的情況,在地圖上標出了兩支粗大的箭頭。一支箭頭從隴海路上的開封等地向東北方向延伸,在這個方向,劉峙動用了3個整編師,其中整四十一師指向黃河邊上的東明,整三師指向定陶,整四十七師指向曹縣。另一支箭頭,從碭山,虞城等地指向西北。加入該方向進攻序列的國民黨,包括第五軍,整編十一師和整編八十師。

一看地圖,劉鄧和他的縱隊司令們就明白,兩支箭頭對著同一個目標。蔣介石,劉峙的意圖是,以優勢兵力對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實施鉗形攻勢,分進合擊。劉伯承分析了將要面臨的嚴峻形勢,說:“.......要粉碎敵人之鉗形攻勢,關鍵在於充分利用敵之弱點,趁敵人兩支箭頭尚未合攏,各路敵軍仍處於分散之機,必須先將其中的一支箭頭折斷!”鄧小平走到地圖前說:“.......我考慮有兩個方案,一個是暫時避開敵人的鋒芒,將我主力迅速撤到黃河以北休整一個短時間,爾後再尋機南下殲敵。個方案從我們這個局部情況考慮,是比較有利的,但這樣一來,勢必增大對陳毅,李先念的壓力,對全劇不利。另一方案是咬緊牙關再打一仗,這樣,我們的包袱會背得重些,但陳毅,李先念他們那裡就輕鬆多了!我的意見以第二方案為好。”劉伯承笑著說:“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見,蔣介石是飯館子戰術,送來一桌還不等你吃完,又送來一桌,逼著你吃,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送來了,我們就放開肚皮吃喲!”

英雄虎膽,王近山戰將不顧生死接令箭!劉伯承說:先把整三師盤軟

今天的氣氛很反常,除了兩位主帥在一唱一和,他們的得意愛將都悶著頭一聲不吭。劉,鄧對視了一眼,沒有發火這兩位讓世界服氣的大軍事家當然理解部將的苦衷,在座的司令政委,哪個不是跟著他們喋血沙場打出來的? 哪個不是敢把腦袋掛在刀尖上往前衝的虎將軍?但今日他們已不再是當年渾身是血衝入敵群,砍到一個賺一個的毛頭小兵,而是握著上萬人馬的指揮官了。不應戰不請纓,正說明他們不是把自己當做一粒棋子,而是一位棋手在謀劃整盤棋的輸贏,這正式劉,鄧所希望的指揮員素質,可是.......鄧小平沉默了一會,又開口說話了,說的很誠懇很動感:“你們打累了,要休整,我理解諸位,我們這個部隊在外邊名聲很大,都叫什麼劉鄧大軍,其實我們就這麼點家底,兵力不足5萬,外加幾門山炮,迫擊炮,彈藥也很缺。們部隊的這批戰士,大部門都是翻身解放的農民子弟,素質很好,龍海戰役傷亡5000人,補充不多,拿這批骨幹打,實在有些心痛.......”

英雄虎膽,王近山戰將不顧生死接令箭!劉伯承說:先把整三師盤軟

王近山心裡一熱,主帥本來不必解釋,不必徵求,一道軍令,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不請戰,不代表不執行。軍令如山,這些司令政委們照樣會帶著部隊殺紅了眼.......遇上這樣的主帥,你還能坐得住嗎?王近山霍地站起來,他發言了。這段話成為他一生的一座豐碑!在許多不是以他為主角的書裡都這樣記載道。在這裡,這段話更有理由成為他的“原版”——“我主張打!我和政委商量了,我們縱隊打,我們六縱比起二縱,三縱,七縱,是個年輕的縱隊,拿我們去和敵人拼,是值得的!只要主力縱隊能保存下來,晉冀魯豫解放區就能堅持,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因此,拿我們去拼!”王近山虎目灼灼,一氣說了下去:一號(劉伯承司令員),二號(鄧小平政委),我王近山今天立下軍令狀,不消滅趙錫田,我就不回來見你們!我們六縱要求承擔最艱鉅的任務!堅決打!如果縱隊打得剩下一個旅,我當旅長,老杜當旅政委;打剩下一個團,我當團長,老杜當團政委;打剩下一個連,我當連長,老杜當指導員,全縱隊打光,對得起黨,對得起我們的太行山父老鄉親!”全場肅然。杜義德站起來了,他沒有說話。但也不用說話,只要緊緊第站在王近山身邊,就夠了,足夠了!

打過仗的人和沒打過仗的人都懂,軍令狀意味著什麼?這不是玩英雄主義,瞎逞能,一個人的腦袋或許不值什麼,但拿著上萬人的腦袋出風頭,你敢嗎?王近山不是出風頭的人,他明白自己立的是軍令狀,就像包青天的令牌一旦從手中發出,龍頭就不可能不落下,從這一刻起,他和他的縱隊就要全部拉到槍眼上去了.......不愛激動的劉伯承,鄧小平也激動了,鄧小平神情亢奮第把手往空中一劈,說:“我支持你,你打!”“政委說了算,你打!”劉伯承也霍地站起來說。其他縱隊司令政委站起來,都“呼啦”圍到了鋪著地圖桌子前。劉伯承指著地圖。說出了他對這場大戰的構想:西路之敵,數量雖多於東路,但多為雜牌軍,其中只有整三師是蔣的嫡系,該師一向號稱‘能攻善守,所向披靡’。中將師長趙錫田畢業於黃埔一期,與劉峙有師生之誼,而且是陸軍總司令顧祝同的外甥,這個少壯派師長一向驕橫跋扈,目中無人。如意我們吃掉它,破其西路主力,則可斷其西路大鉗,只剩一隻‘跛’鉗的敵人必然亂了陣腳,我則趁機分割圍殲,各個擊破,這就叫‘牽一髮而動全身’!”

英雄虎膽,王近山戰將不顧生死接令箭!劉伯承說:先把整三師盤軟

全場將官無一不神情凜然,面容嚴峻。雙方勢力何等懸殊!但戰爭不是競技場。戰爭沒有比賽規則,不講公平,戰爭只存在兩種可能性:要麼你被我吞滅,要麼你送我入墓穴。究竟誰吃掉誰,這就看棋手如何使用自己的精妙之法讓對方不明就裡地鑽進來啦。劉峙,趙錫田顯然和劉伯承不在一個“段位”上。整三師不是西路最強的嗎?那就看看劉伯承首招是什麼吧“你們都見過貓吃老鼠吧?它捉到老鼠不吃它,先用爪子盤過來,盤過去,直到把老鼠盤軟了它才吃。”第一招,就是把強敵整三師“盤軟了”........

英雄虎膽,王近山戰將不顧生死接令箭!劉伯承說:先把整三師盤軟

英雄虎膽,王近山戰將不顧生死接令箭!劉伯承說:先把整三師盤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