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日本大學加速向“國際標準”靠攏

2018年,日本大學加速向“國際標準”靠攏

2018年,於日本高等教育可謂“性命攸關”。

2018年開始,日本18歲人口進入拐點,是謂“2018年問題”。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預測,2030年18歲人口將由現在的120萬人降至103萬人,2040年將跌破百萬,降至88萬人。

18歲人口的減少,標誌著日本大學從此將進入實質性整合和縮小階段。有專家認為從今年開始日本大學將進入“嚴冬期”。特別是一些小規模的私立大學,不可避免將招致淘汰。

之前,為了滿足大工業生產的需求,世界各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明顯,日本也不例外,大學數量更是從1988年的490所猛增至現在的780所。時代變遷,特別是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產業結構發生調整,加之日趨嚴重的“少子化”,使大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那麼,日本將如何解決“2018年問題”?

去年年末召開的中央教育審議會大學分科會議,與會專家學者勾勒出日本大學未來發展藍圖: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國立、公立和私立大學界限將被打破,日本大學迎來全面改組和重組。

質言之,2018年,日本大學加速向“國際標準”靠攏。主要圍繞大學發展“三方針”,即入學申請(AP)、教育課程設置(CP)和學位授予(DP)展開。

首先,入學申請“多元化”。

單一“記憶式”應試模式正在被打破。多元人才選拔模式被越來越多的大學所採用。推薦.AO入試選拔,其錄取比例逐年提升。日本大學起源於國立,一直以來,國立大學入學普遍以標準化考試為主,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使大學不得不改變對人才的選拔標準。國立大學協會提出計劃:2021年,採用推薦.AO多元標準綜合錄取的國立大學計劃招生人數將升至30%。

此外,在申請時,一些世界通用的考試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大學認可。

其次,教育課程設置標準化。

之前,大學在課程設置方面較為籠統,而

世界許多著名大學採用“數字編號”(numbering)區分課程設置難易度。但此法在日本大學並不十分普遍。日本希望今後在上述方面有所改進。根據官方統計,2012年採用“數字編號”設置課程的大學僅為17%,而2015年已升至31%。

評價體系”標準化“是高等教育質量的有效保證。關於學生的學業成績評價,標準化趨勢尤為明顯。採用國際通行GPA(基點)換算的大學數量正在逐年增多。統計顯示,2011年採用GPA評價體系的大學比例為62%,而2015年已升至85%。

最後,學位授予標準化。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之前的一些學位專業發生調整,甚至消失。日本一些固有的學位名稱,並不符合國際慣例,易引起歧義。比如“修士”,是日語“碩士”的稱謂。在學生拿著“修士”學位求職時,因海外用人單位對日本學位名稱不熟悉,“誤會”時有發生。今後,日本將考慮取消那些已“過時”的學位專業名稱,儘可能使其國際通用,比如對學位專業名稱給予英文標註等。

綜上所述,日本大學正全面融入世界大學教育體系。這對那些打算去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無疑是一則利好消息。伴隨著“國際標準”的實施,大學的質量勢必得到進一步提高,所培養的人才將廣受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