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究竟讀什麼?

今天,是舅媽家的孩子去大學報到的日子,我開車去送他們到車站,一路上有說有笑,都沉浸在大學的喜悅中,可是這歡快的氣氛,被這孩子的一句話打破,他說,現在大學也考上了,可是這大學究竟讀什麼了?

大學,究竟讀什麼?

車內的空氣先是沉默,然後出現激烈的聲音

“不管讀什麼,你只管學你的習。”

“你好好學習,出來有個好工作”

……

我下意識的去瞅了下這孩子的反應,卻只見他一隻耳朵已經塞進了耳機。

不言而喻,再有理性的說教,再有道理的話語,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歸還是有觸反心理的。

那麼,上大學,究竟讀什麼,怎麼給孩子說,才能讓其更好的接受?我想說的是。

經歷了高考的洗禮,很多孩子放鬆了整個假期,老師和家長的潛移默化,讓孩子認為人生已經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以後的努力之類的,都是泛泛而談。而這也就導致很多人不知道去大學究竟讀什麼。

大學,究竟讀什麼,個人認為,大學,主要是個人思維,個人意志力的培養。

在大學中,如果你能養成長期持續性的努力,穩定的努力。如果你能夠形成自己的理性思維,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那麼你的大學,就沒有白讀。

能和你考上一所大學的人,無論是智力,還是其他,跟你在一定程度上,是相持平的。

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如果你和他們一樣的生活,一樣的按部就班的走四年,顯而易見,你們的人生路的基因已經有了四年的同期,定會對你以後的發展,產生影響。

好的大學還好,至少有學校背書,同學也不差。但也不是高枕無憂。

一般的大學,如果你被同化,那麼,大學畢業後,也就不要責怪社會對你的不公平。

那麼,如何,改變

第一:你不能改變人文環境,可以著手客觀環境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一個不求上進的集體中,想要自律,是一件難事

試想,你的室友成天打遊戲,刷抖音,有人看書,換來的不是讚揚,而是一幫垃圾人的冷嘲熱諷,想必過不了多長時間,你也會成為其中的一員

這樣的宿舍,對你來說,就是吸血的蠱皿,你必須要逃離

你可以選擇去圖書館,操場,自習室

大學,究竟讀什麼?

去做你認為對的事,去給自己充電

假以時日,畢業之際,看誰才是贏家

第二:把你的的每天具體化

舉個例子,做一件事,你只是籠統的說,要做什麼,很大程度上,這件事就做不成了,你說,自己明天要早起,第二天肯定起不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原因無二,你只是告訴自己要做什麼,卻沒有告訴自己怎麼做。

繼續用早起來說,你這樣規劃:幾月幾號,早上幾點,我要幹什麼,去哪裡,幹什麼,包括什麼。

第二天,你早起的概率定會很大。

大學,究竟讀什麼?

我們的大腦除了喜歡顏色,他更喜歡場景化的事物。你能在腦子裡繪出場景,也就意味著給他下達了數個命令,自然你會被“叫醒”

第三:應激性獎勵

應激性獎勵,說白了就是——農村包圍城市

你剛上來,就說自己要成為健身達人

你剛創業,就說自己要成為馬雲,馬化騰

這不是瞎扯淡嘛

哪個大爺,都是從孫子起來的,你先不要夢想成為馬雲之類的,你先去想,如何去超越村上隔壁老王的收入,慢慢來,循序漸進,自然必有迴響。

背單詞難,那就一天背一個

健身難,那就一天做一個俯臥撐

總歸能達成

這樣每天完成一個小目標,內心既喜悅,又能提升自信,又有成就感

成就感一到,自然背也不駝了,腰也不酸了,早起有勁了

一天五十個俯臥撐,五十個單詞,也不在話下了!

這不,您能堅持看到這裡,已經完成一天一篇文章的小目標了

那何不給自己獎勵一次,點個贊,關注一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