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野果長得像魚鱗,2年才結一次果,曾經滿山都是,現在百元一斤

有這樣一句古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這句詩描繪了松樹林裡幽靜美好的景象,也帶出了一種甘旨的野果,那就是松子。很多人都以為只需是松樹,都能結松子,其實不然。只有特定的幾種松樹才會結松子,比方東北的紅松、雲南的海松、華山松、馬尾松等才會結松子。其他的松樹的松子是翅果,裂開後就被風吹走了。所以下次在樹林裡見到空空的松塔別失望,你僅僅撿錯了松樹而已。

這野果長得像魚鱗,2年才結一次果,曾經滿山都是,現在百元一斤

松塔也算得上是一種野果,由於很多松樹都是野生的。松塔表面長得像魚鱗,甘旨的松子被魚鱗緊緊包裹,要歷經2年的時間才會成熟,所以松塔是兩年才結一次果,也是比較難得了。記住在小時候,滿山都是這種松樹,每年都有不同的松樹果實成熟,在9、10月份之後,總會有一大群人進山去撿松塔。那時候真的遍地都是松塔,在撿松塔的時候還能看到山裡的松鼠在吃松子,十分有趣。

這野果長得像魚鱗,2年才結一次果,曾經滿山都是,現在百元一斤

那時候松子不值錢,由於要把松子從松塔裡剝出來十分麻煩。首要需求把松塔暴曬,曬到裂口之後用木棍用力敲打,把松子都打出來,然後再用小火把松子炒熟,可謂適當麻煩了,不如吃瓜子來得便利快捷。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流行起吃堅果有益身體的習尚,人們對松子的營養價值開始重視起來,松子也逐步成了一種稀罕物,價格也水漲船高。

不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松樹的數量變少,以及人工採摘松子的成本昂揚,所以一斤剝好的松子,在市面上要賣到百元一斤。

這野果長得像魚鱗,2年才結一次果,曾經滿山都是,現在百元一斤

松子在我國古代被稱為“長壽果”,醫書《本草經疏》這樣點評松子:“味甘補血,血氣充足,則五臟自潤,發白不飢”,備受歷朝歷代的醫學家推崇。傳統中醫以為,松子能補虛、潤腸,常吃能推遲變老。根據現代醫學研究,松子含有多種人體需求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增強腦細胞代謝,健腦補腦,對於老年痴呆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這野果長得像魚鱗,2年才結一次果,曾經滿山都是,現在百元一斤

如今也有了許多現代化的工具來協助松子去殼脫粒,給農民朋友帶來了便利,也讓更多的人能儘早品嚐到松子的甘旨。讀者朋友們,你們吃過鬆子嗎?

今日心情好,自己做了個菜,十分好吃。 老公讚美道:“一個人做菜不管好吃不好吃,但只需敢做,就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只知道吃的人。”

小明上完廁所回到教室跟老師說:廁所有好多螞蟻。 老師忽然想到螞蟻的英文ant這個單詞,所以測驗小明:螞蟻怎麼說? 小明一臉茫然……說:螞蟻他……什麼也沒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