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行當」懷念!城市裡正在消失的那些老行當

這些民俗文化,有許多是童年難以泯滅的美好的記憶,希望能傳承下去...

向還在從事這些行當的普通勞動者致敬...

你們才是最偉大的藝術家!

「老行當」懷念!城市裡正在消失的那些老行當

釘秤俗稱制秤人,這裡的秤是傳統的木杆秤。現在電子秤普及,用木杆秤的人已經很少了,會這門手藝的人也更是不多了。做秤是精細活兒,在“斤斤計較”之間,做秤人付出了他的青春和汗水,精細製作,毫釐必究,只為手藝人那份承諾。年復一年,青絲變白髮,不變的是那份公道,在秤桿子上,也是在人心上。

「老行當」懷念!城市裡正在消失的那些老行當

中國的麵人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 捏麵人 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可謂是歷史源遠流長,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科。就捏製風格來說,黃河流域古樸、粗擴、豪放、深厚;長江流域卻是細緻、優美、精巧。

「老行當」懷念!城市裡正在消失的那些老行當

銅匠都有一副非常考究的擔子,一般用上好的樟木或血榆製成。銅匠的兩隻擔子實際就是兩個長方形的木箱,前擔的箱體上有兩隻長抽屜,裡面放有工具和半成品坯件,箱體上面架著根木柄長銼,一般的小件銼削就在上面進就行,後面的擔子上面也有隻長抽屜,下面則是隻風箱,是專供生爐子著火用的。這樣的擔子在銅匠行業中被稱為“熟擔子”,是“熟銅匠”用的。支起風箱,生起炭火,一字擺開模具,化銅澆鑄,邊加工銷售.

「老行當」懷念!城市裡正在消失的那些老行當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手藝正在消失,速度之快,令我們吃驚。磨剪子鏹菜刀這一行業就是其中之一。傳統相聲《賣布頭》裡如戲曲般的吆喝聲早已是聽不見了,磨刀老頭的悠長的吆喝聲如今也只能是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了,隨之走遠的是那鐺鐺作響的金屬撞擊聲,還有人們的童年。

「老行當」懷念!城市裡正在消失的那些老行當

中國老式爆米花機是一種古老的爆米花機器,爆米花的那“嘭”的一聲巨響,是許多中國人童年的有趣記憶,老式火爐、葫蘆形壓力鍋、麻袋。

「老行當」懷念!城市裡正在消失的那些老行當

曾經何時,擁有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和身份的象徵,更是一種知識的代表,使用和修理往往相伴而生,在商品尚不能達到如今的豐富之時,修鋼筆者對於使用者來說就是“裝備保障”。

「老行當」懷念!城市裡正在消失的那些老行當

現在從事修鞋的都是一些老人以及殘疾人,這些人也是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成為修鞋匠,很少有人自願從事這個行業。修鞋是門藝術,有些人學不會,想做也做不了。最重要的是現在需要修鞋的人越來越少了,修鞋匠難以為繼,怕這個行業會面臨消失。

「老行當」懷念!城市裡正在消失的那些老行當

剃頭匠是中國民間的古老職業,手藝非常精湛,歷史悠久。現在的社會遍地都是髮廊,我們已經越來越難見到剃頭匠了。這門手藝和眾多的民間手藝一樣面臨失傳。

「老行當」懷念!城市裡正在消失的那些老行當

數十年前,手錶是一件奢侈品,用舊了、壞了都捨不得丟,因此就出現了修理手錶這個行當。在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今天,浪琴、勞力士這些名錶已遍及各大商場的專櫃,修表的人也越來越少。在眾多老行當中,修表業曾經風光一時。舊式的鐘表修理行業,還有極少數的老師傅堅守著這個行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