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字為啥先從“永”字開始,聽聽書法教授怎麼說?

永字八法

按照傳統的說法,臨帖要從“永”字學起。為什麼呢?這裡有兩種說法:

一下文字選自《歐楷解析》—南開教授田蘊章所著。

1。王羲之是書聖學字要學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而《蘭亭序》的第一個字就是“永”字。這種說法未免有些牽強

2。“永”字筆畫很少,但筆法很多,學得“永”字可以掌握很多筆法,此種說法具有說服力。在學習點畫中,我們首先要弄懂“畫”的含義,“永”字本為五畫所組成,即:點、橫折鉤、橫折撇、短撇和捺,但從書法角度卻把“永”字劃分為八畫,即:點、橫、豎、鉤、挑、長撇、短撇和捺,這是因為此八畫中包括著八種不同的筆法,概括了書法規則中的大部分筆法,因此初學者先寫好“永”字是解決點畫的關鍵步驟,並且不管學習哪種風格的楷書,都要先學好“永”字。

練字為啥先從“永”字開始,聽聽書法教授怎麼說?

就以歐陽詢《皇甫誕碑》中的“永”字為例(見右圖),將其中八種筆法分述如下皇甫誕碑

下面是田蘊章在《歐楷解析》中談到的永字八法:

練字為啥先從“永”字開始,聽聽書法教授怎麼說?

田蘊章畢生書法總結—《歐楷解析》,《每日一題,每日一字》配套練習

第一筆,點,稱為側法。

意思是所有點兒的寫法都不應取正勢,而應各有角度不同的斜側,斜側的角度又是因字而異。現在只談“永”字的點兒,無論是哪種風格的楷書都應向右下方傾斜,這一筆的寫法應是下筆虛而快,落筆實而緩,至筆腹落紙後,輕輕向後拉,接著向左下方回鋒。寫出的點,應略呈三角勢,即上、右、下各現一角,角不可太銳,點兒的左方略呈弧形。

第二筆,橫,稱為勒法。

意思是橫畫的行筆較為直快,容易越軌,故應有控制,而勒字本身即有控制之意,但因“永”字之橫較短,所以勒在這裡的意義並不明顯,在後文“八法引申”中再做詳論。

第三筆,豎,稱為努法。

“努”與“弩”通。意思是豎畫宜直宜剛,如張弓搭弩,氣勢逼人。“永”字之豎與其它字的取中之豎相同,必須保持垂直不可左傾右斜,如功力不夠,筆管必然顫抖,造成豎畫出現鋸齒形狀,使全字失卻精神。寫此筆時,要橫下筆,稍頓即行,行筆既要穩重又要果斷,寫出的豎畫應挺拔堅實,兩端稍粗,中間微細。這是難度較大的筆畫,必須反覆練習。

練字為啥先從“永”字開始,聽聽書法教授怎麼說?

第四筆,鉤,稱為超法。

超,有蹺足向上踢起的意思。“永”字之鉤不應長,要求外方里圓,在完成豎筆以後,回鋒向上,調整筆鋒,再向下行,至豎畫下端,順勢向上提起約45度角,提鉤時要筆尖向下,筆腹向上,慢慢提起,在將近完成時,速度加快,使之出現鉤鋒,呈尖形,卻又不可太銳,這個筆畫的難度也很大,應加強練習。

第五筆,挑,稱為策法。

在這裡的含義是重起、輕掃,前慢後快。這一筆的難度主要在於起筆,方角比一般橫畫更為突出。不過,歐陽詢在寫“永字時,此筆寫為仰橫,與永字第二筆的勒法接近。仰橫的斜度是左低右高,應是實筆,不似挑筆那樣前實而後虛,所以策法在“永”字中並無實際意義。

練字為啥先從“永”字開始,聽聽書法教授怎麼說?

第六筆,長撇,稱為掠法。

有指飛鳥掠過的意思。從“永”字的這個筆畫上也能看得出,它是從慢到快,從高向低,再由低返高的一個弧形筆畫。此筆難寫之處主要是,起筆時微粗,稍行即細,至腹部又加粗,尾部復為細收,特別是該筆的弧度難於掌握,它不可直伸,又不可彎度太大,應使尾部稍有弧度即可,使人觀之有飄揚感。

第七筆,短撤,稱為啄法。

啄,猶如啄木鳥啄吃樹蟲時,那樣穩健而迅速。寫好此筆關鍵是起筆須用藏鋒,務必寫出約45度的圭角。起筆要慢,行筆要快,收筆更要快,應寫得果斷。王羲之雲:“啄不可緩,緩則失勢。”

第八筆,捺,稱為磔法。

磔,本是古代的一種酷刑,在這裡的含義是要把捺筆寫出刀形,所謂“波三折”即指此筆。而“三折”應是三個過渡:下筆時應藏鋒逆入,寫出一個小鵝頭的形狀,然後引鋒迅速下行,至筆腹落紙後,再慢慢抬筆平行直出,即可出現刀形。此筆難度很大,應反覆練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