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的你知道“卜奎”這個人嗎?

卜奎:其族 其人 其事

文/張守生

齊齊哈爾的你知道“卜奎”這個人嗎?

天聰元年(1627年),皇太極繼承後金大統。經過幾年的經營,地位逐漸穩固。天聰八年(1635年),為建立穩固的後防,以便騰出手來與明朝作戰,在解決掉漠南蒙古問題後,開始了征服黑龍江索倫、呼爾哈、薩哈連等部落的戰爭。

第一次遠征,主將是副都統(梅勒章京)霸奇蘭、協領(甲喇章京)薩穆什喀。遠征迫切需要嚮導,為此,皇太極對此際前來進貢的夏武因屯長喀拜、庫魯木圖屯長郭爾敦及其跟役恩威並施,要求其帶路。大軍行到達蒙古郭爾羅斯部時,霸奇蘭、薩穆什喀請求臺吉和卓爾派遣得力嚮導,由於卜奎的父親德勒布熟悉前往黑龍江地方的道路,成為領路人。據卜奎後來回憶,德勒布是在薩穆什喀軍中帶的路。對於霸奇蘭的遠征,魏毓蘭在《龍城舊聞》中給予了渲染,成為“風颳卜奎”傳說之一。

齊齊哈爾的你知道“卜奎”這個人嗎?

據史料記載,卜奎的始祖叫色卜圖哩,祖父名叫特穆爾忒,父親叫德勒布。明末之際,索倫部落曾經遭到蒙古郭爾羅斯部的掠奪,卜奎家族被俘獲,有494名族人成為其屬民。德勒布成年時,儘管是屬民,但成為和卓爾臺吉的得力幫手。

在此次遠征中,德勒布立下大功。此後,德勒布還為鄂羅塞臣巴圖魯當過嚮導,在追捕、抓獲叛逃的喀穆尼堪首領葉雷時再次立功。故被賜封“達爾漢”名號,並頒給敕書。崇德八年(1643年),德勒布與另一位達爾漢索朗阿(嚮導、索倫人)先後被清廷任命為管理編佐的索倫、達呼爾民族事務負責人。據卜奎回憶,順治初年,德勒布帶領3個弟弟(其中有磨磨代)及家人、親族來到索倫地方(齊齊哈爾屯一帶)定居。德勒布育有3個兒子,分別叫呼爾和郭勒、布勒、卜奎。

齊齊哈爾的你知道“卜奎”這個人嗎?

順治五年(1648年)六月初五日,清廷敘功,頒給德勒布敕書,是這樣寫的:“德勒布達爾漢病故後,準子瑚兒格故爾仍襲達爾漢,戰亡準再襲,病故則免之。”順治十三年(1656年),德勒布達爾漢去世,其長子呼爾和郭勒承襲“達爾漢”名號及“管理”職責。據《清實錄》記載,呼爾和郭勒曾多次率領牲丁到北京進貢貂皮。順治十八年(1661年),呼爾和郭勒去世。按照順治五年的規定,“達爾漢”名號不能再襲。但其家族將德勒布當年所得的“敕書”上交理藩院,謀求職務,卜奎的二哥布勒得到“副管”的任命,在索朗阿領導下工作。

康熙六年(1667年),索倫部落頭領根特木爾拐帶另外兩名索倫佐領逃往尼布楚,布勒因追逃不力而獲罪,被革職查辦。這件事引發為逃人事件,追索多年,成為清廷收復雅克薩城理由之一。為此,清廷加大了對嫩江流域居住的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編佐的力度。本年六月,在理藩院題請下,清廷把生活在齊齊哈爾屯一帶1100餘口尚未編佐的達斡爾人編為11個佐,任命了佐領、驍騎校。由誰來管理這些達斡爾族佐領?進一步加強對嫩江流域少數民族管理的任務擺在清廷面前。

齊齊哈爾的你知道“卜奎”這個人嗎?

康熙七年(1668年),清廷將原來的“達爾漢”管理體制,升級為“管理索倫達呼爾總管”,簡稱索倫總管。從京城派遣達斡爾人佐領博吉勒岱、侍衛孟額德,與在本地任職的索朗阿之子扎木蘇達爾漢、德勒布之子卜奎同時任命為總管,共管黑龍江地區打牲、編戶、治安、對俄交涉、邊疆防務等事務。衙署設在齊齊哈爾屯(今梅里斯達斡爾族區齊齊哈村)。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議準:“索倫總管為三品,副管為四品”。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頒給索倫總管印信,可與黑龍江將軍平行行文。

索倫總管衙門是清代黑龍江西部地區最早的地方民族政權組織,索倫總管是當時主管黑龍江地區的最高級別長官。受理藩院領導,管轄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事務。在邊疆防務、處理外交事務,組織貢貂,招撫部族人口,追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機構比黑龍江將軍衙門設置時間早16年。在清廷沒有設立黑龍江將軍之前,黑龍江地區是由順治年間的達爾漢、康熙朝前期的索倫總管管轄的,並非是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黑龍江將軍轄區設立後,黑龍江將軍、索倫總管各管一半,直到康熙三十年(1691年),黑龍江地區才全部歸黑龍江將軍管轄。

檔案史志上,卜奎也寫作卜魁、布枯、布庫、博克、白克、伯克依等。據檔案推算,卜奎約出生於天聰八年(1634年),索倫人(鄂溫克族),武力斯哈拉布拉穆氏。康熙七年任索倫總管後,主要承擔領兵打仗、追捕緝拿等軍事、治安任務。根據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清聖祖實錄》記載,可以瞭解卜奎的事蹟。

卜奎善長做民族工作。他曾經受朝廷派遣,前往黑龍江地方,招撫了畢拉爾鄂倫春3夥人丁;親自去精奇里江勸說達斡爾人丁內附清廷;曾受欽差大臣瑪拉指派,赴額爾古納河,將逃脫的兩戶索倫人丁抓捕,並解送到理藩院。

齊齊哈爾的你知道“卜奎”這個人嗎?

卜奎智勇雙全、作戰勇猛。為籌備雅克薩戰爭,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卜奎奉朝廷之命帶領駐紮齊齊哈爾的水軍作為先遣部隊進抵黑龍江,駐紮額蘇里地方,為薩布素大軍到來做準備工作。在此期間,他與兵丁抓獲俄軍4人,並解送京城。六月,卜奎的船隊在精奇里江對奉命前往牛滿江等地的俄國哥薩克梅利尼克等人進行了包圍,他與兵丁一起,抓獲了7名俄軍,迫使31名俄軍投降。據《八旗通志》記載,在第一次雅克薩之戰中,卜奎曾經與黑龍江副都統雅齊納“進戰船於城東南,以備水戰”;在第二次雅克薩之戰中,卜奎率兵丁“往取其城南土阜,遇敵伏兵,又大敗之。”由於卜奎戰功卓著,戰後論功行賞時,得“頭等第一軍功功牌”。因一度肩負率領水軍職責,有的文獻稱卜奎為“提督白克”。收復雅克薩之後,卜奎參加了對額爾古納河流域沙俄侵略軍的追剿。

自征戰雅克薩城伊始,卜奎就再也沒有回到齊齊哈爾屯任職。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年二月,副都統銜索倫總管孟額德逝世,卜奎頂補副都統銜,享受二品俸祿、座褥待遇,駐防黑龍江城(今黑河市愛輝鎮),管理500名索倫達斡爾子弟。不久,舉家遷至黑龍江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在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帶領下,卜奎參加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職責是保護清廷使團的安全。

齊齊哈爾的你知道“卜奎”這個人嗎?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卜奎隨薩布素駐防墨爾根城。不久,卜奎半身不遂,受當時醫療水平影響,半年後,手不能握弓箭,失去戰鬥能力,難以履職。康熙三十年(1691年)八月,卜奎向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呈文,提出休致(退休),為了能讓子弟承襲官職,卜奎敘述了自己的家世、履歷、功勞。為此,薩布素原本向清廷作了報告,但當時沒有得到批准。由此可知,卜奎的最後時光是在病榻上度過的,具體謝世時間不詳。事實上,卜奎去世後不久,他的侄子,也就是布勒的兒子薩音齊克擔任了索倫總管,並且一干就是十幾年。據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記載,卜奎嫡系後裔,是布特哈城正紅旗人。

卜奎性情直率,不止一次頂撞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康熙二十四年(1685)六月十八日,卜奎以自己擔任副都統銜為由,要求將軍薩布素發給自己盔甲軍械。但因無先例,要求沒有被滿足(兩相不同屬,不歸薩布素八旗管)。同年七月十四日,因對將軍薩布素擅自召喚自己辦事感到不滿,他認為他沒有得到與前任孟額德同等的待遇,聲稱:“律載,我與副都統一樣,將軍你自專斷使喚,如何不與我等商辦?”從這兩件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記載的小事上,多少能夠看出一些卜奎的脾氣秉性。

齊齊哈爾的你知道“卜奎”這個人嗎?

傳說卜奎力大無比。在齊齊哈爾勞動湖文化廣場,卜奎“力分雙牛”的雕塑,栩栩如生,似乎在向世人昭示那段不平凡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